摘要:如今,本地人最愛喫的麪食就是耒陽西鄉仁義圩周邊村民手工做的“仁義面”。喜歡喫麪條的耒陽人都知道,“仁義面”是首選。

在湖南耒陽市仁義鎮,有一尤爲突出的特色產業——傳統麪條加工,遍佈仁義圩周邊,聞名耒陽四周。因爲仁義面是純天然的,喫起來很有韌性,入口綿綿的很滑,如果加上肉絲和青蔥,味道真的很鮮美,甜而不膩,面裏的香味好像是從它骨子裏散發出來的。這種流傳幾百年的純手工製作工藝,成就了本地鄉親們口耳相傳的品牌——“仁義手工面”。

傳統手工做面法

純天然仁義面成品

位於仁義圩場附近有一個叫十里洞(當地有人稱爲“詩禮洞”)的村莊。相傳乾隆微服巡江南,慕名遊覽詩禮洞,是日,飢腸轆轆,侍從向農戶要了一碗色香味濃的手工麥面,乾隆皇帝喫了後,對詩禮洞柔軟的麪條,爽滑的口感讚不絕口。於是,詩禮洞的麪條名氣大增。如今,本地人最愛喫的麪食就是耒陽西鄉仁義圩周邊村民手工做的“仁義面”。

早餐喫一碗熱騰騰的米粉,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如果湯的味道好,那麼這碗粉的味道一定不會差,爲了熬出味道好的湯底,粉店老闆可以說是各顯神通。在耒陽市五梅路與金陽路交叉口有一家“竹蓀仁義麪館”,這家麪館的陳老闆從去年5月纔開始經營,也是耒陽城僅此一家特色麪館。因其麪湯味道十分鮮美,每天來喫粉的人是絡繹不絕。這家麪館的爲何生意火爆,能吸引衆多食客?因爲麪食是本地特產手工做的“仁義面”。加上珍貴的烹飪配料——竹蓀、新鮮瘦肉、雞蛋,做出來面其色香味美,令人食慾倍增!

喫出地地道道兒時味道

耒陽蔡倫竹海的深山竹林裏,有一種稀少的食用菌種——竹茹。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乾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爲“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以味鮮、營養價值高而出名。喜歡喫麪條的耒陽人都知道,“仁義面”是首選。配上烹煮好的竹蓀湯,其味鮮香四溢,麪食柔爽滑口,確實堪稱一絕,真讓人愛不釋口,回味無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