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疫情大暴發,意大利也開始封鎖感染嚴重的城市、大區。3月30日,意大利確診人數突破了10萬,數字看起來令人驚恐,可仔細觀察數據便會發現,每日的確診人數已經開始下降,疫情似乎在慢慢好轉。

意大利的街道空空蕩蕩。

與城市合影。

居家戰“疫”。

做一些平常覺得費時間的料理。

將冰箱囤得滿滿當當。

安靜地描一幅字帖。

花開了,“春天”還會遠嗎?

3月的最後一天,“春天”沒有如期而至,在家不能出門的日子,轉眼已有一個多月。

2月21日,意大利倫巴第大區出現了第一個本地感染病例。疫情在意大利開始蔓延的第一週,我們每天都在外面瘋狂採購,不斷往家裏搬糧食、水、生活用品、消毒用品。並不是我們預期到了3月的情況,只是我們在國內新冠肺炎暴發時看了太多的新聞,知道這病毒有多可怕;不是意大利物資匱乏,超市被搶空,只是我們身處異鄉,只得靠這堆得滿滿當當的物資來給我們安全感;不是意大利真的像某些國內媒體報道的那麼糟糕,只是每個在外漂泊的人多多少少都會缺乏安全感,因爲這不是家鄉。每個人表面都看似鎮定,可中國超市裏卻擠滿了戴口罩囤貨的留學生們;朋友之間還是日常打趣着,只是多了一句“你家糧食囤夠了嗎?”

2月的最後一天,意大利確診人數破千,變成了全球第三,我在的這座城市也沒堅守住,陸續出現了確診的病例。窗外熱鬧的聲音越來越少,滿城跑的救護車越來越多。隨着疫情大暴發,意大利也開始封鎖感染嚴重的城市、大區。到3月9日時,已經全境封鎖。街道開始噴灑消毒水,巡邏警車用小喇叭廣播着不要出門,不得已出街的人也開始戴口罩。偶爾晚上出門倒垃圾,卻發現本來熱鬧的廣場上也只有幾個流浪漢坐着。

3月中,確診人數還在持續增長,可老老實實待在家的我們已經平靜了下來,疫情不受控制,但我們的內心可以。我們理性地知道,如果不出去接觸人羣,消毒防護到位,就基本不會被感染。在這看不到何時結束的居家戰“疫”的日子裏,漸漸學會了如何與自己和解。安靜地描一幅字帖,品一杯自己泡的茶,嘗試着做一些平常覺得費時間的料理,拿起了好久沒看的詩集。令我感動的是,國內無數的親人朋友來詢問我們的情況,囤糧夠不夠,口罩還有沒有,出沒出門諸如此類。

疫情形勢日益嚴峻,不少留學生選擇了回國。此時,網絡上出現了一些對留學生不太友好的聲音。雖然我從未準備回國,覺得路上風險太大,封閉的機艙感染幾率高,可這時候不回國是我的選擇,其他人選擇回家安心待在父母身邊也是他們最基本的權利。大家都只是做出了覺得最適合自己的決定,身爲留學生的我們,也只不過是想在儘量不給他人增添麻煩的前提下保護好自己,好好活着。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可在表達時,能否考慮一下自己所表達的會不會給他人帶來傷害。在承受這場災難的不止是確診的那些人,還有活在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這是全世界人類的災難,沒有一個人例外。這場災難也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還有心理上的。

意大利老齡化的嚴重自然也提高了這場疫情的死亡率。因爲運輸車輛不夠,所以徵集了部隊的車來運輸;因爲太多棺材無法安放,所以徵收了教堂來放置;因爲每一個逝去的人都應該被記住,所以報紙滿頁的訃告;因爲信仰,一名牧師把治療的機會留給素不相識的年輕人,只因對方年少治癒率高。這是一種對世界充滿了愛意的決定,是出於尊重生命的選擇。

3月30日,意大利確診人數突破了10萬,數字看起來令人驚恐,可仔細觀察數據便會發現,每日的確診人數已經開始下降,疫情似乎在慢慢好轉。各國派來了醫療隊援助,身邊也有好友趕去重災區幫助杭州來的醫療隊翻譯。大使館開始給各地留學生派發愛心包,讓大家安心待在家。意大利超市和中國超市都可以送貨上門,物資從來沒有斷過。所有需要出門做的事情都變成了網上完成,我們幾乎不再出門。

2020年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說希望有重啓鍵,讓這一年重啓,不再有這麼多的災難。可轉眼已4月,整個世界還在和疫情努力戰鬥着。我們沒有超能力去重啓,可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對抗着。那些努力不一定是去一線戰鬥,在家不出門好好生活也是,給身邊的人帶來溫暖也是,給陌生人多一點的善意也是。(陳般若)

來源:江西新聞網

來源:江西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