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虧近25億、員工減半,面臨退市的千山藥機如何被掏空?

曾經的製藥裝備第一股千山藥機(300216.SZ)或被暫停上市,15個交易日後將見分曉。

4月25日晚,在發佈年報的同時,千山藥機還發布了今年以來第15次可能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據公告,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對公司2018年財務會計報告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已連續兩年被出具非標;同時截至2018年末,公司總資產爲25.49億元,經審計淨資產爲-17.95億元,已資不抵債,負債率高達近169%。

根據有關規定,千山藥機此次同時觸發了創業板上市規則中兩個暫停上市的規定,公司股票4月26日起停牌,深交所將在停牌後十五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上市的決定。

另外,去年1月千山藥機還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又因無法按時披露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並因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再次被立案調查(後被行政處罰),可以說公司自去年以來就處於暫停上市的風險當中,已發佈過44個有關提示公告。目前,對於去年初的立案調查,公司尚未收到結果,若後續觸及強制退市情形,公司還將可能被終止上市。

千山藥機發布的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下降近35%;虧損約24.66億元,同比上年虧損3.24億元下降超660%,成爲醫藥行業虧損王,且系連續兩年虧損;扣非後期內虧損22.35億元,同比下降近189%,連續第三年虧損。

去年千山藥機債務危機愈演愈烈,訴訟官司不斷,資金流動危機難以解決,嚴重影響了公司日常業務運營,去年其製藥機械訂單量大幅下降,製藥機械及其他包裝機械、藥用包裝製造兩大業務板塊去年營收分別下降68%、9%。

除了受營收下降影響外,去年千山藥機出現鉅額虧損更爲主要的因素在於資產減值損失、預計負債、財務費用大幅增加,深究則主要是被關聯方劉華山掏空所致。那麼,劉華山是如何掏空上市公司的?

先從千山藥機的資產減值情況看起。去年千山藥機對可能發生減值的應收款項、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商譽等合計計提了近18.35億元的減值準備,壞賬減值高達16.97億元,其中其他應收款計提額度約13.24億元,主要包括關聯方劉華山佔用的9.27億元資金和子公司湖南樂福地醫藥包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樂福地)業績補償款3.38億元。

千山藥機同時發佈的有關公告顯示,劉華山系千山藥機原實控人劉祥華的胞弟,其佔用的上市公司資金包括兩部分,借款和代付擔保款,截至去年底分別約爲9.21億元、660萬元,而千山藥機在2018年之前的十年裏累計淨利潤才僅有2億元左右,劉華山對上市公司的資金佔用可見一斑。

劉華山拿着這些佔用的資金主要用來支付其銀行過橋資金與民間借貸所產生的利息近4億元,墊付2016年樂福地業績補償款1億元,並還合計借款2.81億元給另外三人用於他們投資等。千山藥機則以帳齡已達一年、預計未來很可能無法收回而對劉華山佔用的資金作出全額計提。

樂福地則是千山藥機盲目收購關聯企業的惡果,其是公司在2015年以5.56億元現金收購的企業,收購前系劉華山持股約37.56%從而控制的企業。但樂福地2016年和2017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2017年還虧損2593萬元,對此劉華山等樂福地25名原股東承諾補償現金近3.88億元,但截至去年底僅補償了2155萬元左右。

在剩餘的3.66億元的業績補償款中,劉華山和王敏佔約1.87億元,目前劉華山以其所持有的1.96億元的債權作爲還款保障,其中0.81億元已提供相應的技術作爲質押,另外1.15億元已出具還款方案,擬於2020年底前償還;新疆海捷康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周俊麗、湯朝陽、張海定、黃順枝、張成、付娟、張伶伶、塗文利等9名樂福地原股東則需要償還近1.79億元,該債權未作承諾也未進行償還,千山藥機已提起訴訟,去年底法院已查封凍結價值近2787萬元的資產。對於沒有財產保障的應收業績補償款3.38億元,千山藥機同樣以帳齡已達一年、預計未來很可能無法收回的理由作出全額計提。

同時,千山藥機去年還對外擔保計提預計負債2.37億元,且目前還存在未履行審批程序且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對外擔保本金餘額約3.35億元,這與劉華山同樣脫不了干係。千山藥機稱,發生違規對外擔保的原因是公司相關人員簽訂部分擔保合同時沒有履行印章使用審批流程,經辦人員直接領取公章簽訂合同,印章管理與控制失效。這也顯示出千藥機內部管理的混亂和失控。

可見,劉華山是掏空千山藥機的主力,其不僅通過出售旗下企業樂福地直接從上市公司獲利近2.09億元,且拖着業績補償款,並還爲滿足自身利益需求甚至是爲他人提供借款投資而佔用上市公司大額資金並讓公司提供違規擔保,到末了上市公司卻通過計提方式自吞惡果,千山藥機似乎視股東權益於不顧。

對於千山藥機的資產計提,審計機構也無法認可,其表示無法取得千山藥機提供的除按賬齡計提之外充分適當的證據,故無法出示審計意見。同樣,此前對公司2018年半年報就投出棄權票或反對票的獨立董事金益平、石青輝、楊春平也認爲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缺乏充分適當的依據,無法判斷其準確性及合理性,且無法保證公司相關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故在董事會上對去年年報均投出棄權票。此番千山藥機計提大額減值是否涉嫌業績大洗澡,是否具備合理性,後續恐也難逃監管層面關注。

另外,千山藥機去年財務費用也大幅增長近127%達到4.18億元,系公司銀行借款、民間借貸逾期加息及罰息所致。界面新聞此前初步統計,去年公司披露的逾期債務本金高達21億元,且有超過30名債權人對公司或相關人員提起了訴訟,公司及子公司共計有47個銀行賬號、重要資產等被凍結,尚未解凍的資金一度超過38億元,還有十多家子公司股權被凍結。

千山藥機稱,去年公司重要工作就是與債權人解決債務問題,請求金融機構不抽貸,不採取司法手段處置已經凍結的公司資產。去年10月,公司還與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達成協議,後者將爲公司化解債務危機提供資產重組、債務重組、盈利模式重組、經營管理重組等綜合服務,但目前依舊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未來也存在不確定性。

千山藥機在年報中提示風險稱,公司存在大額逾期債務未清償,若債權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不足,公司面臨被其申請破產和凍結資產被司法處置的風險,同時公司生產經營也可能發生重大變化,核心技術人員存在流失風險。

但實際上,公司生產經營變化和人員流失風險已經發生。截至去年底,千山藥機員工人數爲926人,相較年初減少763人,離職率近45%,其中生產人員和技術人員流失最爲嚴重;另截至去年底公司應付職工薪酬近2852萬元,同比增長達258%,顯示公司欠薪情況嚴重,而獨立董事楊春平在去年半年報中就稱員工工資和福利無法按時發放,網絡上也曾爆出公司欠薪不發、員工離職的消息。

今年以來,千山藥機依舊經營慘淡。同時發佈的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0.58億元,同比下降近18%;淨虧損1.44億元,同比下降達85%,虧損加劇。

千山藥機稱,2019年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妥善解決債務問題,進一步明確和推動具體的債務重組方案,抓緊“瘦身減債”,同時責成有關借款人還款,並將組織專門團隊進行應收帳款的催收,難以收回的將通過法律手段進行催收。

除了上市公司外,千山藥機多個股東也因質押股份逾期違約而焦頭爛額。同日晚,公司稱,因股東鄭國勝、劉燕、黃盛秋的股票質押合約發生違約,未按質權人(證券公司)要求提前購回標的證券、償還負債,質權人已在近期合計強制賣出這三名股東約94萬股股份,成交額約360萬元。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除了前述三名股東,還包括劉祥華、鄧鐵山、王國華、鍾波、彭勳德等股東均因質押違約而遭遇過被動減持情形。目前,這8名股東仍存在高質押率。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8名股東曾還是一致行動人,但如今大難臨頭各自飛,今年4月15日,提前解除了在2014年5月達成且原本在今年底纔到期的一致行動協議。解除後,千山藥機處於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的狀態,目前劉祥華以13.78%的比例位列第一大股東。

利空壓身的千山藥機股價也持續在低位徘徊,4月25日收盤報3.81元/股,年內並未出現上漲,市值僅有13.77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股東近4.3萬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