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1920年代的嘉興老火車站(選自《嘉興老照片》)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前的長安,人們在閒暇時間裏的去處,或曰逗留地點,就鎮區範圍而言,虹橋周圍當然是首選,其次麼,大約要算火車站那塊地方了。每次我從外地回來,還沒有走出站臺,就能望見不少人聚集在站廳裏;一擠出檢票口,立刻就有被那羣人包圍的感覺,節假日尤甚。他們顯然不全是爲了接客,其中有一些,只是在缺少去處的情形下湊湊熱鬧。正如其間我遇到過的兩個結伴而來的女同學所言:“沒有事體啊,來轉一轉白相點。”看來,對車站、碼頭,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興趣,在許多小地方似乎是普遍現象,長安人或許更明顯一些吧。

因爲,在老滬杭鐵路上,長安火車站,倒的確有一點與衆不同之處,凡那時乘火車到長安的人,都會對它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就有豐子愷先生。他一九七五年重返石門灣探親,從上海乘火車至長安站停留時,也爲之驚奇,並在後來的一篇文章中特意提了一筆。是的,除了整個車站地勢特別高之外,最早的入口處,也較爲別緻。具體一點說,與候車室兼售票處,相連的那一級一級的水泥面臺階——長安土話叫“踏步”,是呈月牙形的,而且越往上越明顯,至頂端幾近半月狀。臺階兩側的邊沿,則是一溜長無阻無攔的斜面,窄窄的,用水泥砌成,跟幼兒園裏的滑梯相似。一些頑皮膽大的男孩,時常在此滑行甚至奔跑。這個落地部位寬大,頂端相對狹小,高度與時下兩層樓房差不多的車站,遠遠望去,既像一個螺旋體,也像一座半圓形寶塔。說它與坐北朝南的佛寺或廟宇相似,大致也符合。這麼精巧玲瓏的一個車站,喜歡逛來逛去的男女老少,自然就不會繞過它了,尤其是悶熱的傍晚。何況車站東側,沿鐵路的一排鐵絲網下,還有一條不規則的環鎮小路,爲到此遊蕩的人們,提供了不必走回頭路的可能。而半大小子們,卻不會簡單轉悠一下就完事的,還得好好玩一下。長安沒有山,連一個坡也難覓,嚮往登高望遠的愣頭青,每每便把車站的十幾級臺階,當成了一座山頭,憋足了勁,要互相比賽登高的速度。樂此不疲,興奮得滿臉通紅的,有時還有一些比他們更小的毛孩子,在一邊仿效着跑上跑下,一時弄得臺階上亂糟糟,讓那些背了行李,往下走的年老年旅客驚慌失措,生怕被絆倒,跌下去。

我那時很少加入他們這種爭跑行列,怕被母親曉得了要訓斥:儂喫飽了飯餓勿來呀?所以,大多隻站在下面看看,爲某個要好的小夥伴喊加油。在那個臺階上,我真正爭分奪秒登跑過的,只有一次。該是一天的中午吧,我和母親送兄長回杭州。此時車票已通過檢票口,三個人正立在站臺上,等待火車到達。年紀大我八歲的兄長突然一驚,說他的計算尺忘了拿!這是他工作中不可缺的東西,於是顯得不安。我馬上表示幫他跑回家去取。他說來得及嗎?車子只剩一刻多鐘就要來了。母親說:試試看好了,當伊來勿及,也勿影響儂上車。話音未落,我就轉身奔出站臺和候車室,急步走下臺階,跑過與車站正門相對的一條林蔭小道,跑過石橋、大街,翻過虹橋,進入公慶街……轉彎抹角走進牆院深處的家,找到那計算尺之後,我又從原路以同樣的跑速,返回到車站站臺,上氣不接下氣地把它交給兄長時,內燃機火車頭,就像雄獅一樣奔來了。除此之外,平時沒有“空勞勞”(編按,方言,平白無故之意)登跑過那臺階。兩眼真正注意的,是不遠處那碉堡邊上一間平屋的門,開了沒有。只要發現有人進出,我就會馬上奔過去,因爲,屋內有一張乒乓球桌,這纔是我熱愛的活動。

其實,長安老火車站 那高高臺階下的周圍,除了有陋室可打乒乓球,也另有值得停留、徘徊之處。這是一片開闊的泥石地。靠西位置,有一個方形池塘,岸邊老樹環抱,池水平靜如鏡;石埠、石堤、石凳,一應俱全。這樣幽雅的候車條件,杭州城站廣場也無處可尋啊!只因小小年紀,不懂品味而已。雖然垂釣的收穫,淨是一些鰟鮍魚,但類似考究的露天池塘,在那個年代的長安鎮鎮區,一定是絕無僅有的。如果想氣氛活躍一點,也行,緊靠池塘的南邊,竹籬笆圍起來的籃球場裏,鐵路職工之間經常在比賽,一陣陣的哨聲和呼聲,可吸引你去觀看。仍是此地,隔三岔五的晚間,還有電影放映。記得當時的諜戰新片《英雄虎膽》,我正是在這個鐵路球場,一睹爲快的。時間約是一九五九年初夏,票價是五分人民幣。之所以記得這麼牢,是由於收票的人,見我比同齡少年長得高一點,硬要我再補買一張五分票而雙方發生了爭執。爲五分錢計較,讓時下的人覺得不可思議,即使是五角錢,現在也懶得從地上撿它。但那個時候,我居然會急得哭起來,說一向是買五分票的,爲啥今朝要攔牢我?這樣一哭鬧,加上旁邊的大人說情,收票那個人纔開恩放了我進去。

長安老火車站連同它的圓錐形臺階,到底存世於多少年頭,我沒有查究過,只曉得大概是七十年代初,在它的西側新造了一座二層樓車站之後,才“壽終正寢”——徹底關閉了客運功能,所有露天台階也隨之拆除。但是,它在我腦海裏時時映顯的狀貌,卻依舊非常清晰;即使到了九十年代,長安新火車站在相距不遠的地方開門迎客了十幾年,直至種種客觀因素沒了客運業務,印象也並不模糊。假如,這就是“鄉愁”,於我而言,則有鄉情無愁緒。因爲,這座不方便旅客出入的火車站,能與時俱進改造一下,早在那時便成爲我和大衆的期待。

來源:讀嘉新聞 作者:丁震麟 編輯:鄒漢明 責編:沈秀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