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都很关注肾虚,却很少人关心脾虚。其实生活中,肾虚的人并不多,脾虚的人却不少。

中医讲,脾虚有湿。脾虚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湿气的产生。现在无论男女老少,多有湿气,归根溯源,还是因为脾虚。

脾虚,置之不理,湿气就会越来越重,最后在体内形成湿毒!

体内有湿毒,通常会出现4个表现

表现1:皮肤骚痒、头脸油腻

经常莫名的皮肤瘙痒、起小疹子,可能是湿气搞的鬼,湿气重还可引起湿疹,反复发作。

此外,经常满脸油光、头发油腻,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表现2:肩颈肥厚、腰酸乏力

标签
  • 祛湿
  • 健脾

湿气重的人更爱胖,而且是标准的虚胖,不仅小肚子大,而且肩颈肥厚,看起来和正常匀称的胖不一样。

湿毒还会导致人没精神,经常腰酸乏力,总是没有休息好的样子。

表现3:肩痛腰痛、关节痛

湿气重,湿毒进一步侵犯身体,就会引起实质性的病变,最常见的就是风湿关节炎。

常见的表现为肩痛、腰痛,身体各关节疼痛不适。

表现4:便秘多痰,妇科病

很多人知道湿气会导致大便溏稀,其实湿气过重的时候,湿毒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让体内垃圾无法顺畅排泄,导致便秘的出现。

同时,体内痰湿重,会让人多痰,咳也咳不净的感觉。女性湿毒入体,时间久了,还会出现妇科疾病。

出现"湿毒"表现,别犹豫,快用三招排毒祛湿

第一招:饮食

标签
  • 祛湿
  • 健脾

通过饮食,可以健脾、祛湿、排毒。

健脾:醋泡生姜

姜有很好的驱寒作用,用醋泡过后,不仅祛湿,还能健脾胃。

对于平时容易感冒的人来说,更应该多吃醋泡姜,可以提升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

祛湿:木丹陈皮茶

配方: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木丹0.3g、赤小豆0.2g、茯苓0.2g、砂仁0.2g、山药0.2g、甘草0.2g、绿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干姜0.1g、芡实0.1g、冬瓜皮0.1g、淡竹叶0.1g、马齿苋0.1g、陈皮0.1g、桔梗0.1g、荷叶0.1g、人参0.05g、金银花0.05g、菊花0.05g、紫苏叶0.05g

方解: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之功效。可帮助清除湿热。

木丹,入药以后清利下焦,也祛湿排毒,能有效祛除人体内的湿毒,帮助预防湿疹和脚气。

赤小豆,性平,味甘、能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对心脏病、肾病和水肿患者也有益。

砂仁,既能健脾健胃,又善于化湿。砂仁化湿是使已失去运化的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从而减轻毒素对身体的损害。

芡实,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等功能。常用于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标签
  • 祛湿
  • 健脾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促进胃液分泌,助于消化。

排毒:糙米粥

糙米是稻谷脱去外保护皮层稻壳后的颖果,内保护皮层完好的稻米籽粒,由于内保护皮层粗纤维、糠蜡等较多口感较粗,质地紧密,煮起来也比较费时。

但糙米能整肠利便,有助于排毒。每天早餐吃一碗糙米粥是不错的排毒方法。

第二招:穴位

按摩相应的穴位也是祛湿排毒的好方法。

曲池穴:理气除湿

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

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

委中穴:排毒祛湿

标签
  • 祛湿
  • 健脾

委中穴在膝窝的中心点上。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

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可以保障膀胱经的通畅,让湿毒顺利排出,对防治关节炎有益。

阴陵泉:健脾祛湿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其主要功能是排渗脾湿。

适当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第三招:运动

运动也是很好的健脾、祛湿、排毒综合一体的方法。在众多的运动项目中,可以将三者很好的统一在一起的,要属瑜伽运动。

多练习瑜伽,有利于调节体内荷尔蒙分泌,能够帮助血液循环,润滑关节;通过把压力施加到身体各个器官和肌肉上,来内外调节身体,展开排毒行动;增强人体自愈能力,对慢性病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祛湿瑜伽练习动作

上身挺直,双手于背后合十。

跪坐,双膝并拢,上身挺直,双手于背后合十,两前臂呈一条直线,深吸气;上身前倾,额头着地,呼气,腹部紧贴大腿。

上身前倾,额头着地,呼气,腹部紧贴大腿。

此动作可以祛湿,帮助调养内脏器官,改善便秘的状况,排出肠胃毒素,紧实腹部线条。

注意:做瑜伽时要空腹,也不要喝太多水,最好是饭后2-3个小时再练,或者练完半个小时再吃饭,练习前后的半小时内不要洗澡。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标签
  • 祛湿
  • 健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