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4個月,瑞幸咖啡迎來終局。

北京時間4月2日晚,美股上市公司瑞幸咖啡發佈公告稱:在審計公司2019年財報的合併財務報表時發現問題,現已由董事會成立特別委員會,進行內部調查。此消息一經曝出,公司股票應聲爆跌84%,市值縮水近60億美元。

特別委員會指出,在2019年Q2至Q4期間,瑞幸咖啡虛增22億元人民幣交易額,且相關費用和支出也相應虛增。目前調查結果顯示,公司COO兼董事劉劍及其4名下屬存在捏造交易等不當行爲。

鑑於美國上市企業財務造假的容忍度極低,瑞幸咖啡這場始於2017年10月的“資本遊戲”即將告一段落,其極具傳奇色彩的資本故事也將畫上句號。

瑞幸的“幸運”光環

瑞幸咖啡爲了避開機構重名的尷尬,選擇了Lukcin Coffee的英文名稱,但其一路走來無疑是幸運的。

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本身就是一個幸運兒。在神州優車的工作期間,錢治亞能力深得神州優車集團董事長陸正耀賞識,一路從行政人事、總監、經理,做到神州租車和神州優車的COO。

在錢治亞離職神州優車,創辦瑞幸咖啡時,也獲得了陸正耀和多家投資機構“鼎力相助”。據悉,2017年底瑞幸咖啡早期的10億元啓動資金,主要源於創始團隊以及陸正耀借款。

創立大半年便有爆料稱,瑞幸咖啡首輪融資便獲得2億美元。消息確認後,估值10美元的瑞幸咖啡,成功邁入獨角獸行列。在歷經18個月的資本狂奔後,瑞幸咖啡在2019年5月順利靠岸。

教科書式的狂奔,讓其背後資方鬆了一口氣,但瑞幸咖啡的燒錢仍在繼續。

從公司創始人態度看,瑞幸咖啡並不在乎錢。在2019年5月戰略溝通會上,錢治亞就明確表示,虧損符合公司預期,通過補貼快速獲取客戶是既定戰略,會持續補貼三年到五年。

雄厚的資本,支撐起瑞幸咖啡的快速擴張。成立9個月,瑞幸咖啡門店數量超過英國連鎖咖啡品牌Costa,而Costa已經在華佈局已有12年;成立14個月,瑞幸咖啡門店數量突破2000家,而星巴克完成這一數字花了17年……

耀眼的成績背後,離不開互聯網時代獨有的商業模式——“以空間換時間”,即前期通過大量補貼搶佔市場份額,後期利用高客單價或增至服務獲利。從此時代背景看,有着互聯網基因的瑞幸咖啡,其商業模式變得更具壁壘。

瑞幸咖啡的消費均由App完成,在方便高效、便捷的背後,產生的大量用戶數據,爲將來公司產品的迭代積累了重要基礎;“無限場景”的定義直擊“買咖啡,而不是買空間”的銷售目標,降低了場地費用的投入;大數據串聯起客戶端、門店端和供應端,提升公司運營效率、優化成本支出。

然而,在如此優越的新零售理念和雄厚資金的支持下,瑞幸咖啡“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資本遊戲,卻在疫情爆發的當下崩了盤。

資本遊戲不好講

疫情的突發,成爲瑞幸咖啡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着零售業邊際成本的上升,瑞幸咖啡大規模線下門店的投入意味着“鉅額”場地、人員、裝修等成本的支出。一味聲稱疫情對生意影響不大的瑞幸咖啡,仍然藉助零接觸、免排隊、離消費者更近等優勢瘋狂擴張。

不止如此,瑞幸咖啡在品牌推廣方面也打得一手好牌。拋開對標星巴克,價格低、易購買的故事加持,瑞幸咖啡輕資產運營的門店投入、大數據精準門店選址、消費主力人羣定位、"咖啡+輕食+新茶飲"的品類結構、價格營銷與社交裂變……都是通過“燒錢”快速打造知名度與流量的法寶。

之所以瑞幸咖啡可以如此任性的投入,“神舟系”的存在功不可沒。具體來說,“神舟系”主要指與陸正耀和瑞幸咖啡關係緊密的神州租車、神州優車和北京寶沃。

從當初10億元的起步資金,到後來的共享辦公區、共享公關部門、共享人才等,瑞幸咖啡與“神舟系”的關係越走越近,甚至兩者“上市-套現離場-股價大跌”的資本故事都如此相似。

神州租車是陸正耀,與原聯想投資(現爲君聯資本)投資人劉二海、原華平投資集團亞太區總裁黎輝的首場資本盛宴。三人作爲神州租車早期投資人及創始團隊,在公司上市短短9個月後,便開始拋售股份42%。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三人合計套現16億美元離場。

而這一套路似乎在瑞幸咖啡身上重演。1月8日,瑞幸咖啡招股書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陸正耀和錢治亞已分別將持有的公司股份抵押30%和47%。全部管理層質押的股份數量,已超過公司在2019年5月IPO和2020年1月配售的總股份。

憑藉早期神州租車等一系列投資,劉二海和黎輝分別成立了愉悅資本和大鉦資本,兩者也是瑞幸咖啡的A輪投資方。至於,瑞幸咖啡A輪另外兩個資方,一個是劉二海的前單位君聯資本,一個是大鉦資本的LP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方資本的匯合,讓瑞幸咖啡成爲流轉在“鐵三角”內部的池中之物。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在面對紅杉資本、高瓴資本、騰訊以及阿里巴巴頻拋“橄欖枝”時,陸正耀絲毫不爲之心動,因爲瑞幸咖啡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妄想內部消化的資本故事,或許怎麼也沒想到疫情這把火,燒斷了瑞幸咖啡的退路。流量銳減、成本支出增多,無錢可燒的瑞幸咖啡,不得已選擇了“自曝”方式填坑。而作爲關聯方,次日神舟租車股價暴跌70%。

對此,中融創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鶴在第一財經的採訪中表示,這些公司都是靠着金融手段來融資,實現上市後再去套現。一旦某個資金鍊條出現斷裂時,就可能出現危機。

數據咖啡夢的破滅

怎麼也想不到,以數據見長的瑞幸咖啡,居然利用數據造假。

早在2個月前,美國知名做空機構渾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便公開了一份關於瑞幸咖啡數據造假的文件。文件中25000多張小票、10000多個小時的門店錄像,指出瑞幸在2019年Q3和Q4的每店每日商品數量,分別至少誇大69%和88%。

以下是渾水所發佈文件,主要指出的問題:

一、顧客下單購買的商品數量出現減少,從2019年第二季度的每單1.38件商品,下降至四季度的每單1.14件;

二、瑞幸咖啡調高了商品的售價,將每件商品的淨售價至少提高了1.23元;

三、在營銷費用方面,瑞幸咖啡瑞幸將2019年第三季度的廣告支出誇大了150%以上;

四、根據小票匯總的數據,瑞幸咖啡從“其他產品”(瓶裝飲料、堅果、餐食、馬克杯等)獲得的收入僅佔2019年第三季度營收的6%,並非媒體報道的23%。

這意味,瑞幸咖啡2019年5月上市後的銷售數據,幾乎都是僞造的。

“瑞幸咖啡是被迫自爆,因爲年報審計出了問題,如果不能按時遞交審計的年報,會直接導致退市。現在發現問題,如果妥善解決,或許還能避免最壞的結果。”一位長期研究美股的資產管理公司CEO在燃財經的採訪中如是表述。

從特別委員會給出的調查結果看,劉劍涉及財務造假的事情已經坐實。儘管劉劍和4名下屬已經停職接受調查,但輿論並不相信高達22億美元的核心數據造假只有公司COO劉劍一人操盤。根據美國《薩班斯法案》,上市公司出現證券欺詐、財報造假等行爲可判高達20年以上。

接下來,瑞幸將也面臨集體訴訟的天價賠償、高額罰款,或者破產、退市的風險。

上海漢聯律師所合夥人宋一欣估算,按照美國法律對類似案件的索賠額計算方式,以2020年初至4月2日爲時間段,可根據期限內最高價51.38美元/股後、最低價4.9美元/股,算出公司最新總股本爲2.4億。粗略計預計,瑞幸咖啡將面臨約摺合人民幣754億元的賠償。

儘管不知道瑞幸咖啡的“自曝”能否帶來自保的效果,但其對互聯網市場和股市帶來的影響將深刻映射在未來市場走向中。

手握大量消費數據的瑞幸咖啡不該無計可施,像摩拜投身美團一樣,找到數據與業務切合點,實現數據價值才更爲合適。但從當下看,真正有能力又適合瑞幸咖啡的接盤俠尚未出現。

參考資料:

1、深度|誰搞垮了瑞幸咖啡?(來源:PingWest品玩)

2、瑞幸咖啡22億元造假大起底(來源:燃財經)

3、瑞幸背後的男人:我從不輕易出手(來源:市界)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發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 轉載說明 ,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