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种植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物质也无法替代的,特别是疫情期间,很多国家都停止了本国粮食出口,这让早已不再为吃饭而犯愁的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粮食问题上来。

然而,在安徽省亳州市双沟镇孙桥村,村旁的一片偌大的小麦田里,却被一群大鹅“占领”了,远远望去,就像是在绿色的碧波里游泳嬉戏一般,画面看起来虽然很美,但在邻居的眼里,这种独特的养殖方式,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特别是以种植庄稼为业的农民朋友,更是觉得愤慨,暗自埋怨养殖大鹅的老板这是在糟蹋粮食。

对此,养殖户赵强也很无奈,他表示,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只要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家庭创造财富,这本身是没有对错的,我的养殖主题就是“绿色养殖,有机生态”,眼前这20亩面积的小麦,都是我租种的,每天都会定时把养殖场的大鹅赶到麦田里吃麦苗,吃饱喝足,它们会自动返回,采取这种方式饲养大鹅,在邻居眼里看似很浪费,其实这是一种极其节约成本的饲养方式呢!

赵强继续介绍说:“在小麦田周围,围的有网墙,可以确保大鹅不会跑出去糟蹋邻居家的小麦或者跑丢,在我自家小麦田里,我也划分了区域,每天让大鹅到不同的区域取食,等前面啃食过的重新长出新的叶片,就可以再次重复一轮。小麦季节过后,还可种植一茬玉米,等玉米长到一定高度,把大鹅放进来取食玉米下部叶片,再生长到一定程度,就把玉米连同玉米棒砍掉,制作青储饲料,当年,还能种植一茬畜牧玉米供鹅食用。”

用正在生长的农作物当作饲养大鹅的饲料,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在佩服赵强头脑灵活的同时,也不禁对他的养殖大鹅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邻居介绍,这种大鹅叫皖西白鹅,不但生长快,还特别耐寒耐高温,抗病性较强,养殖风险较小,这种鹅以肉食和产鹅绒而出名,不仅肉质鲜嫩,深受消费者喜爱,鹅绒产量也特别高,一只成年白鹅,在拔鹅毛3-4次的前提下,可年产鹅毛350克左右,鹅绒产量约50克左右,这已经属于较高水平的产量了。

不过,赵老板养殖的大鹅,主要还是以肉鹅销售为主,如今一只可达到销售标准的成年鹅,能卖18元/斤,按照平均14斤/只计算,一只大鹅就能卖到250多元,体格较大的能卖到300多元/只,按照他年出栏5000只计算,单销售额就高达150多万,还有鹅苗,每年也有60多万的销售额,去掉饲养成本,低调估计,赵老板一年也能净赚100万元左右。

如今的赵强,在村里成了名人,除了他的青苗养殖法让有些邻居无法接受外,如今他所取得的成功,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了,更有积极的邻居也行动起来,跟着他搞起了大鹅养殖。面对眼前的成功,赵强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清醒地认识到,想取得长远的成功,必须把养殖规模搞起来,而自己精力有限,只有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形成养殖规模,从而才能吸引更多客商前来采购,以及对今后的鹅肉鹅绒深加工,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对养殖大鹅的经历,赵强也毫不避讳地说:“农村人常说“养鹅不吃真东西”,当初创业搞养殖的时候,也想过养猪养羊,但投入成本较高,风险也大,更不具有特色,而养鹅就不一样了,鹅属于食草家禽,也就是说不用喂养精饲料,这无疑降低了养殖成本。

当初附近村子里已经有养殖鹅的先例了,然而一个个都以失败告终,那时候我身上没钱,当拿着借来的三万元购买来500多只鹅苗准备养殖时,受到冷嘲热讽那是避免不掉的,更有人说,别人都搞不好,你就能搞好?别瞎能了,看你赔钱怎么办。更有要好的朋友好言相劝,“本来你家里就没有钱,万一赔了,想再翻身那可就难喽”。

然而,我有我的思路,我之所以敢投资搞养殖,那是因为我出去考察完一圈儿了,货源和销售渠道已经做到心中有数,再加上我独特的青苗养殖法,更是让我家的大鹅具有了更多的卖点,事实证明我这步走对了。”

小结: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开启了各自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充满艰辛与希冀的道路上,单单付出辛苦与汗水是远远不够的,养殖(种植)特色和对市场的熟知度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点,若这些全都具备,再加上些许运气成分,想成为赵强这样的成功人士,想必也不困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