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个买菜的顾客上门,老大爷叹口气说:“没有办法,哪天也不敢保证卖多少菜,有时候原封不动拉回家也是有的,农村人都习惯在地头种些蔬菜,除非是想换个口味了,才来市场上购买,像我卖的雪里蕻和大冬瓜,本身就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唉。老张掏了20元钱递给老大爷,边将车上的蔬菜往自己车上搬,周边卖菜的邻居们见到老张出手如此“阔绰”,便纷纷前来推销各自的蔬菜,老张无奈笑道:“我购买老大爷的蔬菜,是看他岁数大了,想让他早点卖完回家,你们还年轻着呢,就多站一会儿吧。

城里的老张,是位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经常去农村指导农民朋友种植庄稼,除了田间地头,他还特别热衷乡村集市上的菜市场,老张自称经常可以在这里淘到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据老张介绍,在乡村集市上卖菜的商贩,大多都不是专业的,但凡是看到一些老年人,用三轮车装着或多或少的蔬菜,不用问,都是自家种植的蔬菜,吃不完才拿出来卖的,这样的蔬菜,我们称之为农家自产蔬菜,一般很少用农药化肥,价格卖得还特别便宜。

最重要的是,在农村集市上和这些卖菜的农民朋友聊天,即使不深入到田间地头,也能了解到很多农业问题,因此,每次下乡,他都特别早起,第一站就是来到这菜市场,逛一圈,聊聊天,再买一些中意的蔬菜,人生最大的快事,莫过于此。

今天,在亳州市谯东镇大寺集上的菜市场里,老张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大爷,站在自家的菜摊旁,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也不吆喝,只是双手互插在袖筒里,脸上挂着微笑。

老张被老大爷的模样吸引了,上前询问多大岁数了,咋还起那么早来这里卖菜呢?老大爷倒也眼不花耳不聋,乐呵呵回答道:“我今年都90岁了,在家里也没啥事做,就把我种的一些菜拿到这里来换些零钱,回家给老伴买些好吃的,咱这一天过着也有成绩呀。”

旁边卖菜的邻居也插话说:“这老哥哥平时不爱说话,说起话来也挺幽默,别看他岁数大了,精神头好着呢,农忙季节还帮孩子们干农活,平时在家里种点应季的蔬菜,都是舍不得吃,也要拿到集市上换钱,按他的话说,如今岁数大了,如果不能挣钱,就彻底失去了价值,每天伸手给孩子要吃要喝,感觉活着没有尊严。

你说说,咱农村人不就图个养儿为防老吗?他倒好,辛辛苦苦劳动一辈子,到老了也不享儿女的福,你说人活一辈子是图啥呀!”

老大爷看了邻居一眼,貌似并不认同他的话,擦了擦嘴角说道:“活到老干到老,能动弹咱就不给儿女添麻烦,真到动不了那天再说吧,再说了,儿女们各自都有一大家人,生活得也都有压力,咱不给孩子增添压力,也算是帮他们分担压力了。”

老人们的对话,老张是听得明明白白的,对老大爷的想法,他忍不住伸出了大拇指,能有这样的父亲,作为儿女的该是多么幸福呀。

聊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个买菜的顾客上门,老大爷叹口气说:“没有办法,哪天也不敢保证卖多少菜,有时候原封不动拉回家也是有的,农村人都习惯在地头种些蔬菜,除非是想换个口味了,才来市场上购买,像我卖的雪里蕻和大冬瓜,本身就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唉!卖多少是多少吧,即使卖不掉也饿不着咱。”

车上的蔬菜都是新鲜的,价格也是十分公道的,捆成把的雪里蕻,卖1元一把,一把足有两三斤重,传统白冬瓜2毛钱一斤,三块两块就能搬走一个,这要是在城里,不知道要卖多少钱呢!

老张想了想,询问老大爷:“这车蔬菜我全要了,你算算多少钱吧,早卖完你也早回家吃饭。”

老大爷惊讶地看着老张,说年轻人要那么多蔬菜能吃完吗?若算起来,这一车蔬菜全加起来,也就值十多元钱。

老张掏了20元钱递给老大爷,边将车上的蔬菜往自己车上搬,周边卖菜的邻居们见到老张出手如此“阔绰”,便纷纷前来推销各自的蔬菜,老张无奈笑道:“我购买老大爷的蔬菜,是看他岁数大了,想让他早点卖完回家,你们还年轻着呢,就多站一会儿吧!”

在农村,像老大爷这样善良的老人有很多,像老张这样的好心人也不在少数,只要你留心观察,即使在偏远的乡村,时时刻刻也都能发现让人感动的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