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年輕人脫髮的話題刷爆網絡。淘寶平臺用戶調查報告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購買護髮和植髮產品的人羣中,90後佔了36.1%

年輕人脫髮,的確是煞風景的一件事。“禿頂的年齡比以前提早了15年到20年。”武漢市第一醫院脫髮門診陳龍副主任醫師介紹,門診超過半數都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小的才十七八歲。來看脫髮的有兩個集中人羣:着急找女朋友的,很在意自己的形象;面臨升職,希望自己顯得更年輕的。

秋冬季每天掉100根頭髮很正常

“我每天早上起牀,都能看到枕頭上有很多頭髮,梳頭髮的時候再掉一些,真擔心掉光了。”一位中年女子走進陳龍的診室,一邊摸着頭髮,一邊擔憂地說。

作爲脫髮專家,陳龍幾乎每次門診都能遇到此類患者,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女人頭髮長,掉了容易發現,頭髮團成一團,看上去很多,其實數一數並沒有那麼多。”陳龍說,門診中統計,季節性脫髮佔了兩成左右

他解釋,進入秋冬季節,掉頭髮屬於正常現象,因爲季節乾燥,導致皮脂腺分泌減少,毛囊萎縮,頭髮就容易乾枯及脫落。天天洗頭也並不會加重脫髮。美國皮膚科學會曾指出,每天脫髮20-50根是正常情況。臨牀上認爲,只要每天脫髮數量不超過100根,都是正常的,沒必要焦慮。

發現髮際線退後就要看醫生

目前門診中最常見的是脂溢性脫髮和斑禿。陳龍指出,脂溢性脫髮九成都是男性,經常看到的“面窩頭”就是這種情況。門診中經常聽到有人說治療效果不好,主要是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按照脫髮程度,脂溢性脫髮分爲7級,從1到7程度遞增。

一級開始掉髮,但髮際線正常;

到了二級,髮際線後移,額頭稍高。一般從額角開始脫落,這還屬於脫髮初期;

到了三級,髮際線脫落明顯;

四級脫髮時,前額明顯禿髮,整體頭頂部位稀疏,但是頭髮沒有完全脫落,還有一些細軟的頭髮存在;

五級脫髮,前額及頭旋部位整體脫落,中間形成斷帶,脫髮面積較大;

六級脫髮,前額部位基本脫落,頭頂部位向後擴大趨勢更加明顯,中間僅隔離狹窄的毛髮帶;

七級脫髮是脫髮分級裏最嚴重的情況,整體頭髮只剩後枕部和耳鬢周圍一圈頭髮。

“一發現髮際線和前額角退後就應該看醫生,千萬別等到頭頂日漸稀疏再來。”陳龍告訴記者,脂溢性脫髮的人體內的雄性激素水平很高,目前臨牀治療主要以口服降低雄性激素的藥物爲主,女性可口服雌激素,同時外用醫院自制的生髮醑和米諾地爾。

中輕度的脫髮可通過內服外用藥物,干擾毛囊“接收器”接收雄性激素的“信號”,保護毛囊。但是對於重度脫髮,就需要用毛髮移植來解決的,就是把後枕部濃密的頭髮轉移一定數量到頭頂部,補上脫髮區域。

治脫髮時間和效果成正比

“一旦脫髮發生,治療起來很困難,而且過程也很長。”陳龍說,脫髮的治療效果和堅持的時間成正比。需要內服和外用藥結合,用藥後3個月慢慢起效,到2年達到最佳效果,後面就是維持治療。最終的結果就是,脫髮不再擴延,護住頭頂剩餘頭髮的同時,再長一些新的頭髮出來,頭頂會比現在濃密些,但整體看上去還是比較稀鬆。

遺憾的是,許多人治療脫髮沒有耐性,一兩個月看不到效果就放棄了。有些美容機構號稱靠頭皮按摩、生髮洗髮水就能讓掉光的頭髮迅速長出來,基本都是不靠譜的。

還有一種是斑禿,民間也叫“鬼剃頭”,與免疫力低下和精神壓力大有關。陳龍坦言,這種情況治療效果較好,口服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外用藥和治療脂溢性脫髮的一樣。出現斑禿時,可以暫時先觀察,相當一部分人不做任何治療,過個兩三個月頭髮自己就能長出來。

脫髮提前壓力大喫太油是主因

陳龍這些年對脫髮患者做過一些統計:這一代人的脫髮患者與他們的父輩相比,脫髮的平均年齡提早了15年-20年。他認爲,後天飲食上營養過剩、精神壓力大是主要原因。

陳龍說,“白領化”“年輕化”是現在脫髮病人的兩大特徵。他的門診裏,25歲到40歲的中青年是就診主力軍。這些人大部分是公司白領,或單位骨幹。前幾天,有位男士才28歲,兩鬢已往上移,頭頂部分也開始掉髮。旁邊媽媽一個勁地埋怨:“叫他工作別這麼拼命,還每天熬夜,現在好了,連對象都找不到了。”

脂溢性脫髮大多都有遺傳背景。這類人額部頂部毛囊的雄激素“接收器”比普通人敏感。毛囊在雄激素影響下萎縮,生出的頭髮變細變短,還沒長到足夠長就會掉。這個遺傳因素,會因一些生活習慣增大效應。比如精神壓力過大,休息不足,應酬多,油膩食物、愛喫甜食、飲料和菸酒攝入過多,就會激發遺傳因子,讓脫髮提前發生。

脫髮有個很有意思的遺傳現象:傳男不傳女。比如父親頭髮禿了,遺傳給兒子概率有50%,就連外公和舅舅也會將自己禿頭的25%的概率遺傳給外孫、外甥們。

採寫:記者劉璇 通訊員譙玲玲

來源:現代健康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