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在線教學還採用傳統課堂教學的板書和提綱羅列等授課方式,便難以抓住學生注意力和興趣點,教師要把抽象的知識理論轉化爲網絡案例、電影、主題歌曲等新的內容和形式,教師需要在講授過程中情感飽滿、肢體語言豐富,才能使網絡授課行之有效。網絡授課要基於教育心理學基本規律,從課程設計到課程教學需遵循激發好奇、提升興趣和創新求變的原則,激發學生學習知識和積極思考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知識理解力、邏輯分析力和深層思維能力。

 受當前疫情影響,大中小學不能正常開學,紛紛開啓了在線教學新模式。毫無疑問,在線教學不同於傳統課堂授課,學生理解、課程設計、成效評價等都存在明顯不同,如何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優勢,實現在線教學有趣有料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線下注意力,是當前廣大教師面臨的一個新的教學實踐課題。

  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在線教學是教師運用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新型組織方式和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具有路徑多樣、資源豐富、溝通方式多樣、互動交流平等的優勢,易於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與探討的共同體和營造積極思考和發言交流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師生教與學的活力,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爲此,廣大教師上好線上課程,需要牢牢抓住“有趣有料有效”三個基本特徵,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認真實踐和創新應用,才能切實保證並實現教學水平的提高。


【戰“疫”說理】讓在線教學有趣有料更有效


  教學要“有趣”

  趣味求新,是人類心理認知動力的基本規律。網絡授課要基於教育心理學基本規律,從課程設計到課程教學需遵循激發好奇、提升興趣和創新求變的原則,激發學生學習知識和積極思考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知識理解力、邏輯分析力和深層思維能力。爲此,需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課程內容表達方式要求新,激發學生多感官接觸和全面性理解。一般而言,課程授課往往受教學大綱規定,知識體系和思想內容基本穩定,但是課程可依靠視頻、圖片、音頻等豐富多樣的表達方式,全方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是課程講授視角可求異,激發學生多角度、深層次思考熱情。網絡是一個立體、多元視角的“流體”世界,運用各種網絡信息對課程知識進行多角度講解,以新視角審視和發現新認知,以精神獲得感的體驗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學習的熱情。

  三是以鼓勵和表揚等正面教育爲主,通過學生實踐勞動和學習小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獲得他人認可和讚許,是人心理層面的社會需求和交往規律。在線教學通過點對點、點對面的即時信息交流,能夠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適時評價,及時作出反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網絡授課要結合線下實踐活動,以學習小組的團隊形式開展朋輩相互學習和網絡彙報等交流活動,以學習共同體形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從而提升授課質量。

  教學要“有料”

  授課內容只有知識含量富集、展現形式豐富新穎,才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發學生好奇心,激起學生濃厚興趣和專注力,使其願意學習、思考鑽研,主動探索知識奧妙,這是教學基本規律。在線教學如何做到有料,需從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要內容載體豐富新穎。在線教學不能採取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堂課的教學模式,而要根據學生的個體需求和特點,深入思考,取捨資料,採取多種表達方式,使在線課程的內容豐富多彩。

  二是教學視野國際化。教師應採取比較地視角,通過對國內國外、歷史與現實等的比較,突出問題不同文化背景、社會心態的比較,或者理論的科學性論證,力求授課材料新穎、視野開闊、問題具有時代感,力避內容陳舊、思維僵化和教條說教,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是鼓勵學生參與課程教學。高質量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切磋、教學相長的過程,在授課過程中師生都能夠得到提高和成長。

  爲此,在線教學要倡導“學生爲中心”理念,堅持問題導向,採取學習小組建設方式,從材料採集、課程彙報、學生質疑、互動交流和質量評價等層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要“有效”

  保質保量完成教學目標,是教學有效開展的基本前提。在線教學可通過在線討論等網絡化形式,能夠確保課程教學質量,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爲此,需要注重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注重教學設計,重點難點分明。網絡授課要有課程設計理念和邏輯架構,認真備教學目標、備教材、備學生需求和困惑,做到問題、重點、難點明確,才能在網絡授課時做到“心中有數”和“胸有成竹”。

  二是注重教材內容到教學內容的轉化,以鮮活生動的語言進行在線教學。如果在線教學還採用傳統課堂教學的板書和提綱羅列等授課方式,便難以抓住學生注意力和興趣點,教師要把抽象的知識理論轉化爲網絡案例、電影、主題歌曲等新的內容和形式,教師需要在講授過程中情感飽滿、肢體語言豐富,才能使網絡授課行之有效。

  三是注重技術平臺穩定,實現多元有效評價。高質量的網絡技術和平臺,是實現網絡授課的基本技術保障。首要選擇是技術成熟、運行平穩的網絡平臺,才能支撐師生課堂有效互動和高位流量,保證網絡授課正常進行。

  在線教學也需要監督和評價,可根據學生知識、思維、人格等層面的提升,運用網絡實踐等多種方式開展評價,而不是侷限於以考試成績爲主的傳統分數測評,從而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成長。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大數據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李懷傑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衆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