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個階段的發展後,現今的虛擬信用卡形成了銀行機構、消費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多方角逐的賽道,對於各方而言,虛擬信用卡這一產品形態存在的意義究竟如何。麻袋研究院認爲,在消費金融線上化、金融機構智能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內,銀行仍將是推動虛擬信用卡規模化發展的重要主體,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

虛擬信用卡的三生三世

作者: 麻袋研究院

3月,央行發佈了《2019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我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髮卡數7.46億張,同比增長8.78%;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相較上年同期的0.49張有了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移動支付業務量增速迅猛。2019年全年,我國移動支付業務1014.31億筆,金額347.1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57%和25.13%。在信用卡與移動支付業務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虛擬信用卡的概念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曾於被“打入冷宮”的虛擬信用卡,歷經沉浮後融入了更多的市場參與主體。什麼是虛擬信用卡?未來又會如何發展?這篇文章,麻袋研究院將就此開展簡析。

什麼是虛擬信用卡?

虛擬信用卡,顧名思義,本質上還是信用卡,但卻沒有卡片實體,其卡號是基於銀行卡中的BIN碼而派生出來的虛擬賬號,可以應用於線上線下的各類信用支付場景。

相比於實體信用卡,虛擬信用卡存在如下特徵:

虛擬信用卡的三生三世

以上對比可觀察發現,虛擬信用卡在開卡審批上相對靈活,持卡者使用時更加便捷,需求端的存在,爲虛擬信用卡的發展提供了培植的土壤。

第一世:萌芽階段(2013年至2014年年末)

我國虛擬信用卡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從初步試水到遭遇阻礙,再到繼續入場,期間發展可劃分爲三個主要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爲萌芽階段。

虛擬信用卡在我國誕生的一個標誌時間是2013年4月,由上海農商銀行與阿里巴巴聯合推出一款名爲信任寶的產品(又名“鑫付寶”),上海農商銀行爲資金方,支付寶爲場景方,擔保公司則爲授信擔保方,但該產品最終止步於試水階段,未能正式推向市場。

在“信任寶”遭遇滑鐵盧後的2014年3月,中信銀行與支付寶,以及衆安保險與騰訊,分別推出了淘寶異度支付信用卡和微信信用卡,但不久後亦宣告夭折。

這一階段的主要參與方有傳統銀行、互聯網巨頭等,由於監管原因後被叫停。究其根源主要存在如下因素:

1. 法律法規不完善

作爲金融創新浪潮中的產物之一,虛擬信用卡在法律法規上難以溯源。當時較爲接近的法律法規有《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但這些文件均未提及虛擬信用卡的發行管理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標準。制度方面的空白,使得虛擬信用卡的存在難以名正言順。

2. 風險控制難把握

彼時,央行已發佈金融移動支付各環節的技術標準,但對於虛擬信用卡的手機支付卻無具體規定,也沒有NFC、手機閃付等相對成熟的技術手段。在無法就虛擬信用卡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監控的情況下,謹慎對待金融創新產品成爲了主流觀點。

第二世:發展階段(2014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

這一階段各大銀行陸續出手,通過自主開發的方式進軍虛擬信用卡領域:

2014年10月,浦發銀行率先推出“E-GO卡”,這張主打境外海淘的虛擬卡採用線上獨立賬戶和動態安全碼,與VISA、美國萬事達等多個組織進行了合作。

2015年9月,中國銀行推出“中銀長城e閃付卡”。相比“E-GO卡”而言,這張卡採用了支付令牌、NFC等最新科技,還能夠在線下場景進行使用。

2016年1月,建設銀行“龍卡e付卡”問世,其作爲業內首張具有交易開關功能的網絡信用卡,能夠使客戶可通過手機銀行、個人網銀等設置卡片交易開關,繼而做到隨用隨開、不用可關。

2017年,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也都相繼推出虛擬信用卡。當年9月22日,廣發銀行發佈大學生專屬虛擬信用卡——“擺範兒卡”,相比於“E-GO卡”、“中銀長城e閃付卡”需依附已有信用卡實體賬戶,由指定高校的大學生用戶直接申請。

虛擬信用卡的三生三世

第三世:融合階段(2017年下半年起至今)

隨着消費金融、閃付功能的異軍突起,自2017年下半年起,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先後開始涉水虛擬信用卡。

由消費金融公司推出的此類代表產品包括馬上消費金融的安逸花閃付、中郵消費金融公司的郵你花雲閃付,以及招聯消費金融的招聯雲閃付等。以招聯雲閃付爲例,用戶通過審覈後,上海銀行或招商銀行會爲申請人開通一個銀行電子賬戶,用戶可以將該賬戶添加到華爲、小米錢包或蘋果Wallet,無論線上線下,都能夠在支持雲閃付支付方式的商家進行消費。

由金融科技公司推出的此類代表產品包括玖富萬卡、上海銀行小贏卡等。玖富萬卡此前已經通過自營商城積累起大量線上線下業務,後又與銀聯合作接入了雲閃付體系;而上海銀行小贏卡則相對較晚,由上海銀行與小贏錢包在2019年合作發行。此外還有爲數不多的小貸公司參與,公開信息顯示,元豐小貸曾推出趣花卡產品,能夠通過雲閃付方式進行信用消費。

這些產品由於涉及多方參與主體,因此被稱作爲“異業合作”。異業合作的加速源於兩個因素:一個是2015年底開始,央行頒佈了《關於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推動商業銀行通過電子渠道開立II、III類賬戶,使得諸如“京東白條”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產品與銀行賬戶連通起來;另一個則是2016年2月,蘋果公司的Apple Pay在我國正式發佈,基於NFC的近場支付功能得到了進一步普及,此後國內的各類閃付產品逐漸進入市場。2017年下半年,銀聯旗下的 “雲閃付”產品快速崛起,迄今已發展2.5億註冊用戶,佔據了移動支付市場除支付寶、微信以外的第三把交椅。

雲閃付的積極態度,是緊密團結各方的中堅力量。例如前文提及的安逸花閃付、郵你花雲閃付,招聯雲閃付等,都是雲閃付與上述機構間的合作業務。其採用“銀行IIIII類賬戶+銀聯子網絡”模式,具體接入方案如下圖所示:

圖1 異業合作閃付模式示意圖

虛擬信用卡的三生三世

資料來源:北京銀聯

上圖中,錢包方(例如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通過“異業賬戶合作平臺”將II、III類銀行賬戶與自身電子賬戶結合起來,以“雲閃付”方式實施線上、線下方式受理。該模式中,各方扮演的角色如下:

銀聯:發揮轉接清算優勢,提供連接錢包方與銀行方的綜合解決方案

銀行:提供銀行賬戶並獲客

錢包方:利用自身的用戶優勢,獲取線上、線下各類消費場景

由於涉及到銀聯、髮卡行、錢包方、電商平臺等多方,因此其交易流程需要各方緊密配合,爲用戶提供高效的支付服務。下圖展示了相關交易流程:

圖2 異業合作交易流程圖

虛擬信用卡的三生三世

資料來源:北京銀聯

一個完整的異業合作交易流程,可以簡化爲如下三個階段:

開戶流程:由錢包方將其用戶共享給髮卡行,使錢包方的電子賬戶與銀行賬戶互聯互通,銀聯作爲中間人幫助雙方完成對接。

交易流程:錢包方與髮卡行進行交互,在接到用戶請求時,由錢包方判斷是否就該交易予以承兌,髮卡行根據錢包方的指令來處理交易,銀聯繼續作爲中間人提供整體交互服務。

清算流程:銀聯在指定合作銀行開設清算賬戶,並按照清算規定對其進行資金清算,合作銀行需提供交易流水文件並開展資金劃撥。

多方角逐的虛擬信用卡市場

三個階段的發展後,現今的虛擬信用卡形成了銀行機構、消費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多方角逐的賽道,對於各方而言,虛擬信用卡這一產品形態存在的意義究竟如何?

1. 傳統銀行

傳統銀行完整經歷了虛擬信用卡的三個發展階段,是行業最重要的參與主體。目前傳統銀行正處於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有充足的動力去試水推廣虛擬信用卡產品,其參與優勢相當明顯:一是實體卡發行帶來的龐大用戶數據和風控模型,二是伴隨虛擬信用卡發展不斷累積的業務經驗。

2. 消金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

作爲虛擬信用卡業務參與的新興力量,消金機構、金融科技公司進軍虛擬信用卡的動機在於拓展場景,因此又被某些觀點認爲是異化的消費貸。

這裏不得不提到虛擬信用卡發展第一階段的重要主體——諸如阿里、京東等頭部電商。儘管當時虛擬信用卡的初步試水被緊急按下了暫停鍵,但信用支付產品的探索並沒有停下腳步,相反得到了進一步深化。2015年2月,京東率先推出“京東白條”產品,同年4月,支付寶推出“花唄”,儘管二者與虛擬信用卡的作用高度相似,但其都沒有信用卡卡號,本質上是具有信貸功能的小額消費金融產品。這些平臺已通過旗下龐大的金融網絡形成閉環,花唄、京東白條等信用支付工具漸成氣候,無需再與雲閃付聯合喫虛擬信用卡這樣的“回頭草”。

3. 銀聯雲閃付

“國”字打頭的銀聯雲閃付,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不平凡的經歷,兩年不到的時間內迅速坐上了移動支付市場的第三把交椅。線上雲閃付團結除競爭對手以外的各大電商,頻頻推出支付滿減優惠;線下雲閃付也聯合了各大商超百貨,雙12半價活動等持續吸引用戶眼球。

麻袋研究院認爲,銀聯雲閃付之所以能夠將消費金融機構、金融科技等公司團結成“盟友”來合作,主要存在兩個動機:一是看重上述機構的獲客渠道,試圖通過新增用戶來獲得與支付寶等機構的對壘;二是銀聯雲閃付並不像“支付寶”們那樣擁有自營的信用支付產品,本質上跟金融科技公司還沒有形成直面的競爭關係。

未來預判

綜上所述,目前虛擬信用卡市場參與隊伍主要分爲兩支:

一是銀行單軍作戰,通過自有數據自有生態將實體卡片的各項流程線上化、高效化;

二是消金機構、金融科技公司、銀聯雲閃付等多方抱團組成的多軍部隊,多方各取所需,但伴隨着銀行隊伍絕對實力的崛起及移動支付市場的日趨飽和,隊伍的穩定性、合作的性價比等還需經受考驗。

麻袋研究院認爲,在消費金融線上化、金融機構智能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內,銀行仍將是推動虛擬信用卡規模化發展的重要主體,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而第二支抱團組成的隊伍涉及多方博弈,消金機構、金融科技公司非常依賴銀聯雲閃付的存在,短期內它們仍將處於合作的蜜月期——消費金融、金融科技公司的客羣相較傳統銀行更爲下沉,而銀聯雲閃付面對日趨飽和的用戶增長率,亦會尋求下沉市場的開拓。不過長期來看,儘管多方均能從合作中獲益,但如果某個時點出現力量失衡,比如某一方突然轉變合作態度等,或會導致這支隊伍的前進並不像前者那樣一帆風順

文/麻袋研究院 蘇筱芮

麻袋研究院

用極客的雙眸,看穿互金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