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漢室衰弱,各地諸侯趁勢逐鹿中原。在這個諸侯混戰的亂世,卻出現了一個很神奇的割據勢力。這個諸侯只佔據了一個縣城的地盤,就敢稱王建制,期間竟然沒有被其他的諸侯吞併,以一個縣城的地盤在亂世中割據長達三十多年。這個諸侯就是自稱河首平漢王的宋建。

宋建與後來的漢賊董卓是同鄉,都是涼州人士,不過與董卓不同,宋建並不是漢人,而是胡人,是隴西郡內一支義從胡的首領。公元184年,羌胡首領北宮伯玉、湟中義從胡首領李文侯爲響應張角的黃巾起義,在涼州起兵反叛漢室,同時也邀請宋建加入聯合軍。面對北宮伯玉、李文侯兩人的邀請,宋建決定起兵響應,還順勢佔據了隴西郡內的一個名叫枹罕的縣城。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佔據枹罕縣後,宋建首先做的不是繼續征戰擴張自己的地盤,而是選擇以區區一個縣城的地盤開始稱王建制。宋建給自己封了一個河首平漢王的王號,還改年號,置百官。

宋建此舉打破了漢室不封異姓王的制度,成爲東漢第一位異姓王。這看起來是宋建志向遠大,不給自己留後路。畢竟稱王建制已經越過了東漢朝廷所能容忍的底線,除非宋建能將自己的勢力擴充到令朝廷不得不妥協的地步,不然朝廷是絕對不會接受宋建的投降。

然而事實正好相反,相比同時期爲爭奪地盤而四處征伐的其他叛軍,宋建在佔據枹罕縣後就停止了擴張的步伐,關上門做起了土皇帝,直到後來勢力被人滅亡的時候,宋建所佔據的地盤也就只有枹罕這一縣之地。

當時涼州境內軍閥多不勝數,大軍閥吞併小軍閥的事蹟也不少。在這樣的環境下,宋建以這一個縣城的地盤,是怎麼在這亂世中擁兵割據長達三十多年的呢?

其實,宋建佔據的地盤雖然小,只有一縣之地,但是他的實力並不差,擁有數萬精兵,並且還曾數次擊敗前來討伐的朝廷軍隊。另外涼州土地貧瘠又地廣人稀,涼州的軍閥們更向往富饒的關中地區。

然而,涼州軍閥中,有實力獨自進兵奪取關中地區的軍閥,卻是一個都沒有。面對這樣的現狀,涼州軍閥們只好決定成立一個軍事聯盟,聯合在一起進取關中地區,先後與東漢朝廷、李傕郭汜、曹操等勢力對峙,雙方在關中地區斷斷續續的爭戰長達三十多年。

在這樣的情況下,聯軍之間雖然也有齷齪,相互之間也並不信任,聯軍內部的戰爭也不少,但是由於宋建佔領的枹罕縣,在涼州的邊緣地區,所以得以一直存活下來。

不過好景不長,公元214年,曹操在渭南之戰中擊潰了以韓遂、馬超爲首的涼州聯軍,從而進取涼州地區。這時割據一方的宋建也成爲了曹操要消滅的目標,於是命令夏侯淵率領軍隊攻打宋建。夏侯淵是曹魏名將,擅長千里奔襲,在宋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夏侯淵就已經率軍兵臨城下,包圍了枹罕縣城。不過一個多月,就大破宋建的軍隊,並攻破了枹罕,將宋建和他任命的文武百官一齊斬首示衆了。

一個在亂世中割據三十多年的勢力,就這麼輕而易取得人給消滅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