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也太招笑,不是管妻子,就是管儿子,甚至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只要沾点边的就都要管,可就是不知管自己,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全是属自动的,简单地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全是属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啦!自动尽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变成恶!现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

能坚持读完了,这一生就没有白活2

现今的人好往下达,老人昼夜奔忙,儿子游手好闲,岂不是成了“旷夫”?女孩儿在家依赖父母,争贪不足,日生怨心,出嫁要彩礼,又要嫁妆,总感不满,又怨父母、又怨丈夫、又怨公婆,满腔怨气,岂不成了“怨女”?要换为大同世界,国无“旷夫”,闺无“怨女”,女不赖男,男不管女,男女自立,真正平等。世人真没良心!从小靠他妈妈吃,大一点靠他爹养活,稍有能力,抛爹弃娘去养活妻子。若是富贵人家,当儿女的更依赖父母生活,缺吃要吃的,缺穿要穿,以为是应该,必到把家产用光或分光,才各自东西,象一群小蜘蛛必把大蜘蛛吃光了才肯散去。道在对面,在自己身上的是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兄长只问自己宽不宽?不管弟弟敬不敬。丈夫只问自己义不义?不管女人顺不顺。这才是“立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啦。

能坚持读完了,这一生就没有白活2

“知止”就是“识数”,世间不论做什么,若不“知止”,必定糟糕。肉好吃、吃多了伤人,烟酒好用,多酒醉人,能办事的,办多了累人,被事绊住撒不开手,被人粘住,放不下心,被物累住,脱不开身,全是迷人,人不是为一两个人活着,当官也有数,发财也有数,过家也有数,孝亲也有数,能给父母立业就算孝到头了。我说不知止的人全是不识数。

男子在家过日子,要知道老人方面是天命,兄弟方面是宿命,妻子方面是阴命,今人只顾阴命,不顾天命,所以世道才坏了。“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是教性、教命。做父母、师长的人教导子弟,要常提老人和先人的好处,不拿老人的好处去教,就是悖道。于今学校里只教知识,并且说老人是老腐败,种下这种因,子弟的知识能力越大,越看不起老人,所以才养成不知孝悌不明礼让的风俗。人都怕日子过坏,不知道命坏了日子才会坏呢!

爱人是害人,做父母的都是自己害儿女,任情娇惯,溺爱不明,以致不务正业,家里多一个浪子,世上多一个游民。儿子越造业,他越去为儿子贪,简直推儿子下地狱,还说是儿子不成材,怕他将来受罪,就是不义之财,也去贪求,这种财产留给子孙,和留毒药给子孙有什么不同?自己造孽,儿孙受罪,真是自做自受!老人怕子女受罪、多置房产地业,预备够下辈人生活的,这样的老人,不是慈爱子孙,正是欺负子孙,他以为子孙不能谋生,无力吃饭,所以大事准备。对外人刻薄悭吝,专为子孙积蓄,子孙们什么经验也没有,只能吃喝玩乐,到后来真落到没有饭吃不能生活了!这样的老人,可笑不可笑?这样的儿孙,可怜不可怜呢?佛国里的人见面就有缘,天堂里的人见面就乐,苦海里的人见面就烦,地狱里的人见面就仇视。要知道冤是个人惹的,缘是自己结的,父聚财,子散财,是对面因果,若再聚财,等于推儿子下地狱。一般人遇着儿女不好,就生怨气。岂不知儿女不好,是你的命不好,叫你修命呢!你不修命,反而怨恨子女,正是不要命啦!儿女犯错,父母要宽容、要领导、要责己、要正己,时间久了自会悔改,这叫义气。不然,你怨他,他恨你,日久成仇。况且子女是祖先的遗德,你要怨他,正是欺祖。子女肯尽孝的,是由德上来的;能败家的,是由孽上来的。要知子女的成败,且看自己的行为是德是孽就是了。

能坚持读完了,这一生就没有白活2

人有人性,物(动物)有物性,能知人性,才能度人,能知物性,才会用物。离开物道,享不着物的福;离开人道,也享不着人的福。若是管人,人准不服。要会领人,夸他的好处,提他的阳光,他才乐意听从。对于物类,也要温存它,不可打骂,人和物是一理,这就是“率性”。可是人总好管人,虐待物,简直是推他下地狱,撵他下地狱。

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管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自己不真,众人不佩服。人人都说敬天地、孝父母。我说,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净心,心不净不能孝母;道找一面,就是克己。自己要认不是,不找别人的不对。不论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没孝?不问兄弟义不义,但问自己悌没悌?不管别人好不好,但问自己诚不诚?志诚感动佛,意诚感动神,心诚感动人,身诚感动物。别人不满意你,是你无能。别人不赞成你,是你无用。你若是看不起人,是你无量。想尽孝,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诚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尽孝,必须清三界。

身界人只知道吃穿,以为给父母吃穿是尽孝,这是孝身。心界人知道人心意,就以顺心为尽孝,这是孝心。身心两界的人好惦念人,又以惦念父母为孝,岂不知思亲而不思道,能增加父母的罪,你心不安,老人的心怎能安呢?意界人以乐为主,他就以使老人快乐为尽孝。志界人不拘形式,心存父母的志,使老人安心,不令老人操心,这是孝志,才是真孝。要能给老人立业,是送到了佛国,才算孝到头啦!孝道怎样尽呢?我说:尽孝要从漏处入手,有困难的地方,就是父母忧心的地方,你要不管就不算尽孝。老人如有错的地方,儿女能补上才算尽孝。我妈在世时,因为怕家族欺负、儿孙受累,不敢奉养老人。后来我知道这是一步错处,立刻接回我爷爷奉养,不但不要养老地,并且还有债累,我也一定要奉养,这正是补漏呢。

夫妇道

道是什么?就是阴阳。阴阳是什么?就是夫妇。夫妇各正本位,就合道。道落后天,男无真刚、女无真柔,家庭不和,没好儿孙,殃及社会,天下才不太平,世界才不安宁,这是由于人根不良。我教夫妇明道,天地定位,阴阳气顺,子孙必贤,世多贤人,怎能再乱呢?

我所讲的三纲是一、性纲、二、心纲、三、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纲字当“领”字讲,今人硬当“刚”字用,要振起乾刚,就欺负女人,把领变成了管,把女人当做奴隶、玩物,不是打、就是骂,还以为是应该的,真是欺人太甚!我所讲的三纲是,不动禀性是性纲,不起私欲是心纲,没有不良嗜好是身纲。丈夫只可领教妻子,不可管教女人,一管便是不纲啦!骂女人是动威风,女人虽不敢还言,可是恼气已存在心里了;打女人是动杀气,女人虽不敢对打,可是恨气已存在心里。这种恼恨之气,当时发泄不

能坚持读完了,这一生就没有白活2

出去,将来必遗传给子女身上,这不是管女人的大害吗?人是习而不察,真是愚得可怜!

男子以刚正为本,什么叫刚呢?刚就是不动性(不发脾气)。什么叫正呢?正就是合乎正理。女子以柔和为本,什么是柔呢?柔就是要性如水。什么是和呢?和就要合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也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人就是习而不察啦!现今的夫妇,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或是互相管辖、互相搅扰,真成为“地狱家庭”了!我提倡男女自立不相管辖,正是化地狱为天堂。世人最愚,以为是自己的人,非管着不可,这叫“抢男霸女”,一旦死了,男的另娶,女的再嫁,谁也不管谁啦!人为财物争贪不已,死后也得扔下,不是愚是什么?总而言之都是为己心重。我讲的夫妇道,也就是阴阳道,夫妇和、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而且家齐、子孙昌旺。所以我说,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也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和乐。现今的人男管辖女,女依赖男,男人打女人,女人怨男人,这叫阴阳不合,家庭怎能幸福呢?

能坚持读完了,这一生就没有白活2

男女在没结婚以前,都以尽孝为主。结婚以后,男人以尽夫道为主,女人以尽妇道为主。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下教子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所以不论男女,都必须明道,才能尽孝呢。夫妇相处,最好是没说,说好—会宠起骄气;说不好—会引起争辩。不相关的人,好歹都不动心,把夫妇也看做不相关的人就合道了。

志界夫妇是忘情的,意界夫妇是淡情的,心界夫妇是牵情的,身界夫妇是粘情的。粘情的就搅,牵情的就怕,淡情的能长,忘情的能真。好也没说,歹也没说,来也没说,去也没说,才是志界夫妇。志界夫妇是没说的,是互相感恩的,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互相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妻,因为是照着财势上来的,所以糟糕。今后的夫妇要夫不求妻,妻不求夫,各做各事,各尽其道,应聚就聚,应散就散,聚也不相搅扰,是和和乐乐的,散也不相挂念,是自自然然的,这就是先天夫妇。男子要以志成,女子要以意成。

天生人都是有福的,为什么享福的少,受罪的多呢?是被风俗刮的,迷了路啦!当官的贪赃是太太累的;儿子抛弃父母与弟兄争财产,是为了妻子;违国法、丧良心,都是为了妻子。没有妻子的为自己享福。从这看来,当女人的把忠臣孝子都吃光了,还以为是向着男人,其实是欺负男人。女人助夫,要考查男人所交游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所谈论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话?读书人谈话若是没有义气、心性狭窄,做官的若是不讲廉耻、好贪赃,当女人的若能把他劝化过来,才真是助夫成德呢!

能坚持读完了,这一生就没有白活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