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某年會上曝出體檢行業“假體檢”醜聞:

· 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

· 抽了血,沒做檢查就扔掉,直接出結果……

張黎剛說:

“在我們的行業裏有真體檢、假體檢。很多企業老闆在給員工選擇體檢中心時,只看中價格便宜。但問題是,你不知道幫你們的員工做體檢的超聲醫生,到底是護士還是超聲醫生,有些同行會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有一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檢查,就倒掉了,直接給結果。

爲什麼能混得過去呢?因爲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體檢中心抽的血做都不做,錯誤率最高就是千分之三。由於誤差比例發生如此之低,在我們行業裏有很多不正規的做假體檢的公司。”

一石激起千層浪,張黎剛的言論迅速上了微博熱搜!

作爲國內最大體檢公司之一愛康集團的CEO,張黎剛的講話,無疑把體檢行業的亂象推上臺前。實際上,體檢機構的弊端此前已被屢屢爆出:

網友們議論紛紛:

@啊瞳瞳:中國人口基數大,十三億的千分之三,這樣操作不知道會耽誤多少人的最佳治療期?

@瀟鷙:我奶奶就是癌症晚期爆發了才發現,之前每年都去體檢,爆發之前還剛剛體檢一次結果完全正常,真的恨死這樣一批人。

@消化科倔老頭:很多體檢中心環境真的很好,可是體檢的醫生也許是濫竽充數的。體檢能賺錢,風險小。今天門診有個病人,兩個月前在一家體檢中心檢查一切正常,現在CT上胰腺體部有個五公分的腫瘤,把大血管都包繞了。估計兩個月前體檢的b超醫生是冒牌的吧?

@李暘:任何一線醫生提供醫療服務,必須要見到病人!而某些體檢中心,就有意無意地改變了流程,讓病人全部或者部分地直接和儀器交流,最終把儀器分析出來的結果直接給病人。從“我去看醫生”變成了“我去看機器”。

@black星的旅程:體檢作假,酒店衛生亂象,爲了利益,市場還有什麼是做不出的?消費與安全,福利與健康,還能否有信任的餘地?

@王志安:沒什麼可信任的,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劇。

@胡恩宮殿裏的茶話:我就想問問還有誰是這樣,每次學校體檢抽血的結果都沒有後續,完全是走過場,掏了幾年的錢了。

@GrootW:有的公司體檢,寄送去年的報告給你,因爲有的人這次沒去體檢,結果還拿到了體檢報告。

@今天信用社倒閉了嗎:外包的體檢中心除了應付單位體檢還是別去了,一般直接去醫院的便民服務檯開化驗單,和就診的患者一同抽血化驗,有保障些。

@大傻貓不喫罐頭:可是現在很多三甲醫院的體檢也是外包出去的啊。

@楊學志_5G創新:這種做假確實不能靠市場反饋來解決,必須有監管部門進行監督。人命關天,出現一例做假就罰破產纔行。

體檢到底有多賺錢?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中國健康體檢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預測, 2018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將達5.75億。

2016年我國體檢市場容量已經超過1200億元,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

體檢行業在發展規模的同時,質量卻沒有跟上!

體檢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但問題重重的體檢機構讓人如何相信?

人們消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識增強了,體檢已成爲大家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體檢行業也因此迅猛發展。

然而,體檢市場迅猛發展的背後是無序發展、野蠻生長。

舉個例子,今年8月,國內某知名民營體檢機構的一家門診部,被證實存在冒名醫生、體檢報告無醫師手寫簽名、違規開展CT放射診療活動等三大違規行爲。

鄭州市健康管理協會祕書長郭艾梅回憶近10年來的行業發展,她表示,體檢行業在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這些:

1. “套餐式”項目過於氾濫,沒有個性化,沒有針對性。

“套餐”的體檢模式太商業化,誤導了很多人。一個單位300多個人去體檢,只用一個“套餐”,或者只分男、女兩個“套餐”。對於有些人,套餐項目不全;對於另一些人,很多項目多餘;對於一些高危人羣,這個套餐會造成漏檢。

體檢項目的設置,應該因人而異,結合年齡、職業、生活習慣、生理特點,對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羣,要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查,那些大而不當的“套餐”,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適用的。

2. 有的體檢醫生是“無證上崗”!

從業資質是更嚴重的問題,據一位三甲醫院體檢科醫生透露,體檢中心B超科的醫師來源,有的是求職應聘的,有的是同行介紹的;有的B超科醫師有資質,有的沒有資質,也就是“無證上崗”。“無證上崗”人員,在民營的體檢中心是很普遍的,在公立醫院中相對少一些,但是也存在。

“無證上崗”現象也存在於其它檢查項目中,比如骨密度、動脈血流檢查、動脈狹窄檢測等功能醫學檢查,普遍安排護士操作,這類人員無法保證檢測質量安全,只是一個“熟練工”。

3. 體檢“流水線作業”,單位時間內體檢人次太多,體檢質量存在問題。

“超聲科做得好不好,決定了一家體檢中心的成敗。”一位三甲醫院的超聲科醫師說,超聲科最容易出現漏檢,也最容易落下“證據”。

血常規、血脂、血糖等檢查數值本身就會有波動。但超聲不一樣,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一旦漏診,會延誤最好的治療時機,尤其是癌症。

在某些體檢機構,提倡“速度決定一切”,檢查速度決定了體檢中心的效益,決定了體檢醫生的工作業績、工資收入,決定了體檢的準確率,決定了體檢質量。

一位B超科醫師說:“質與量,確實是一個矛盾的事情。如果把體檢人數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就能夠提高質量;但是,如果把數量控制下來,那機構與個人的收入就會受到影響。”

4. 有些“高端體檢”,只是價格昂貴,並未提供相應價值的服務。

不是價格越高,就意味着體檢質量越高。

隨着越來越多的“高端體檢”出現,有人開始質疑:高端體檢只是價格虛高,體檢項目基本上很難突出差異化,所謂的“高端體檢”還處於比拼規模、環境、設備、人員、服務等階段。

有些“高端體檢”只是體現在華麗的設計、舒適的裝修、空姐式的服務上,而並非是醫生水平更高、檢查更精準、後續解決問題更高效。

“高端體檢”需要體現在個性化服務方面,而不是在未明確消費者需求的情況下,把很多不必要的體檢項目加進套餐裏、抬高價格。

5. 有些民營體檢機構,拉低價格爭奪市場,影響了體檢質量,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有些單位的團體體檢,能把價位談到每人100多元,甚至幾十元,這種價位的體檢,能否起作用,值得懷疑。無底限地拉低價格,是一種低水平競爭,最後也拉低了行業的整體水平。

一位三甲醫院體檢科主任介紹,近些年,因爲受“價格戰”影響,該機構已經不願再接“公務員體檢”這類項目,因爲太低的價格無法保證正常成本。一些民營機構因價格優勢,逐漸取代了公立體檢機構。

體檢是一項醫療行爲,不能用人民幣標示的價格去衡量這項服務劃不划算,超低的價格怎麼保證醫療安全?怎麼保證試劑合格?怎麼保證人員資質?

老百姓體檢該去哪裏?

既然體檢行業有這麼多問題,不少人就說——還是去公立醫院體檢吧,雖然人多環境差,最起碼放心吧!

根據《中國體檢行業互聯網化專題研究報告2015》顯示,公立醫院體檢中心市場份額佔比達到72.3%,而民營體檢機構佔比僅爲19.6%。在國內體檢市場,公立醫院佔據了絕對主體。絕大多數居民對公立醫院的醫療水平和醫療設備的認可程度遠遠超過民營機構。

一方面,公立醫院人滿爲患,難以滿足百姓個性化的體檢需求;另一方面,民營體檢中心卻負面問題纏身,難以取得人們的信任。如何打破這一僵局?

事實上,國家並非沒有體檢行業的規範。但各地衛生主管部門目前對體檢機構的監管,主要是每年覈查基本資質,對日常業務缺乏有效規範和約束。

可見,完善立法,加大違法成本和監管力度,也是當務之急!

健康體檢關係重大,

監管必須嚴之又嚴!

參考資料:梨視頻、中商產業研究院、上觀新聞、大河健康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