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對於做大保健向來是深惡痛絕的。

  老王深知,男人用下半身思考時,決策時間不超過1秒。如果這1秒鐘的決策,導致幾十年來苦心經營的家庭、事業,以及帥並良善的形象,因了一次大保健被抓而盡毀,未免太過遺憾。所以,老王大腦裏一直緊繃一根弦:絕不能去做大保健。爲了防止出現1秒鐘的決策,老王把“做大保健是不好的,不能做大保健”自我打上了思想鋼印。

  魯迅又說,人做一件對的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對事。所以,百年企業能夠百年,難以想象其歷程中有多少代領導做了多少正確的決策。而大公司之所以被冠以“遲鈍”,也因爲其寧願走慢、不願走錯的決策錯誤恐懼症。

  到此,我們就可以正經聊聊雷克薩斯的國產了。

  看似實錘,可能純屬虛構。

  今天(2018年12月4日),因爲一篇一汽集團一個多月前的官方文章,雷克薩斯國產被認定爲“實錘”。據中國一汽10月20日在一篇《中國一汽:打造合作共贏的成功典範》的文章的“深化合作共贏明天”板塊中描述:一汽豐田將“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分三步走,向150萬輛目標挺進……第三步導入雷克薩斯豪華品牌”。

  看起來,雷車國產的實錘比李雨桐的實錘還要實,比馬蓉哭訴王寶強打她還要真。

  可惜,就是那麼機智的老王認爲,在這個官方闢謠意味着官方非正式肯定的國度,這次官方消息卻很可能純屬虛構!

  今年4月19日,老王在《雷克薩斯說,你們煩不煩,我不國產我不國產我不國產》一文中,提出了對於雷車國產的相關看法。認爲雷車短時間內不會國產有4個理由:1.雷克薩斯國產將面臨品牌戰略的徹底調整。2.豐田對雷克薩斯視如珍寶,技藝概不外泄。3.雷克薩斯是否國產,涉及到豐田企業經營思路的調整。4.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進口銷售形勢一片大好。

  歸總一句話:老子現在這個牀很舒坦,躺着也把錢掙了,而且看起來這個牀和小龍女那個寒冰牀一樣,會讓老子越睡越厲害。讓老子挪窩?不是你腦子有病就是你想侮辱老子的智商。

  老王給雷車國產算了一筆賬。

  凡事無絕對,老王在《雷克薩斯說,你們煩不煩,我不國產我不國產我不國產》一文中也提出,雷車是會國產的,前提有三:一是中國汽車市場上的汽車轉向新能源汽車爲主,雷克薩斯可以直接新建獨立百分百控股企業國產新能源汽車。二是豐田經營思路變得激進,並且不再滿足雷克薩斯一年只有幾十萬臺的銷量。三是雷克薩斯在中國的品牌戰略調整,放棄“匠心”這個品牌價值。

  這裏,可以回到篇首老王不做大保健那個話題。穩健發展,是那年被老美割了一刀子後,豐田給自己打上的思想鋼印。“先小再大,一步一步,做大做強,再創輝煌”。沒有足夠的市場銷量,豐田是不會冒險把看家的雷車國產的。

  雷車在美國本土化時,年銷量超過了30萬臺。參照這個,我們大概會推斷出雷車什麼時候在中國國產。

  今年1-10月,雷車在中國銷量爲13萬輛,同比增長24%,全年估計15-16萬輛。按照15%的增速,明年17-18萬輛,後年達到20萬。之後增速降低至10%,則到2022年,雷車的銷量在24萬臺左右。

  按照汽車行業一個工廠設計產能20多萬、最大30萬臺的慣例,豐田在中國建設一個雷車的工廠,以2022年的銷量差不多產能利用率將將就就可以自給自足了。如果再算上雷車國產後針對中國市場進行一些本土化改進,到2022年,雷車銷量很可能達到30萬輛,一個工廠完全喫飽。這些賬,是老王按照豐田現在的尿性,很小心的尿、很保守的尿出來的。如果豐田的膽子更大一點,年銷30萬很可能會提前到來。

  搶答的小夥子你會唱《最炫民族風》嗎?

  Bingo,山上已經有細心的觀衆發現了前面賬單的關鍵信息了:2022年!這尼瑪不是所謂的股比放開、大赦天下俱歡顏的年份嗎?

  恭喜你,小夥子,都會搶答了!

  是的,因爲這個年份,今年以來,各大汽車集團的戰略規劃、合資合作部門的小盆友們變得格外的忙碌。2018、2020、2022三個年份股比的放開,意味着外資品牌會按捺不住那顆騷動不安的獨資發展的心靈,意味着行業佈局的重新洗牌。如何把現在合資企業的外方留下來,不是一首《最炫民族風》能夠搞定的。

  華晨在與寶馬合資中,已經率先退步,但其它合資公司並沒有跟進。因爲不出意外,華晨讓了25%的股份出來的同時,華晨、寶馬兩家會把合資合同再籤二、三十年。其它外資品牌不跟進,是因爲他們並不想與中方這些“豬隊友”攜手再走幾十年。

  但是(看到但是,大家應該就知道要出問題了),汽車行業是工業的支柱行業,外資品牌想要獨資發展,並非那麼容易。譬如,上汽通用,你要獨資是吧?且不說當初通用在金融危機時,中方給他們強行續了一波命的情分,就說上汽通用合資公司本身這麼多人、上下游更多人利益相關,你可不用考慮吻腚問題,但起碼的社會責任感要有吧?你通用跑了是不是不想再在中國混了?

  所以,寶馬心想,反正跑不脫,早死早超生。加上一些更爲不可描述的高層原因,華晨寶馬成爲第一個喫股比放開螃蟹的勇士。而其它合資公司的老外,或者是很傻很天真,或者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雷車國產戰略完美的無縫切換。

  豐田,可能就正在偷偷挖地道的幹活。

  從一汽的上述推文,我們看到了一汽與豐田就未來展開的美好暢想。說得好聽,是雙方攜手前進。說得實在點,老王認爲是一汽集團的單相思,至少,裏面提到的“第三步導入雷克薩斯豪華品牌”純屬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外資品牌要想在中國獨立發展,以前找的老婆是不可能甩掉的,即現有業務想甩開中方、甩開現有利益格局單獨玩兒,短時間內可能性非常小。

  外資品牌享受中國汽車股比放開紅利,在中國獨資發展,最合適、最有可能性的是新業務。比如,沒有國產、沒有利益瓜葛的雷克薩斯,是豐田在中國獨立發展最好的選擇!所以,老王認爲,一汽官方這篇文章裏提到的雷車國產事宜,很可能是一汽一廂情願,或一汽放出來給豐田施壓。

  對於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的未來,豐田到底怎麼想,不太可能現在就給中方全盤托出。一方面,要繼續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維護現有格局,以免對品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一方面,與所有合資公司的外方母公司一樣,豐田不可能不考慮2022年後股比放開的市場格局變化。其中,與現有格局毫無關係的雷車,豐田毫無必要將其推入現有合資格局的泥潭。

  豐田對雷車國產的最佳戰略是:等着特斯拉獨資落聽後,跟着老美大哥的步伐,在中國搞一個雷車的新能源工廠。明年或者後年開建,2021年左右建成,運行一段時間,迎來2022年股比放開,迅速增加燃油車品種。

  無縫切換,簡直就是完美!

  綜上,雷車國產是遲早的事,但豐田不會傻到自己給自己挖坑,把雷車放到現有合資體系生產。按照老王指的方向,纔是豐田的雷克薩斯,乃至大衆的保時捷等還沒有入合資公司的坑的外資品牌利益最佳考量所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