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一年四季中冷暖转换,阴阳消长,这种不断的运动影响着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中医养生讲究阴阳平衡,适应大自然这种阴阳消长的变化。由此,《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阴阳养生之道。

现在正值秋冬之时,天气逐渐变凉变冷。此时养生也该顺应自然界敛藏趋势,润养五脏。今天节目给大家带来黄芪薏仁粳米粥,补气健脾,还可以缓解秋冻,快来了解一下~

主持人:吴韦葶 导演:杨佳明 摄像:李仇豪

白居易的《斋居》中写道:“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诗中的黄耆就是黄芪,而赤箭是指中药天麻。黄芪、天麻之类在今人看来纯为药材,而在古人看来却可列入日常食谱。从白居易到苏轼,自唐至宋,文人们的餐桌上竟少不了这一道黄芪粥,病后喝,吃素时也喝。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的功效。黄芪性温,助火升阳,很适合缓解秋冻,不仅深受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现代中医学大家也常用黄芪水煮粥,黄芪也一直被传颂为佳话。

薏米具有美白、清热解暑 利尿的功能,所以在冬天黄芪的量可适当增加,薏米中可适当加粳米,用来增加黄芪薏仁粳米粥的补中益气的作用。

黄芪薏苡仁粳米粥是补虚的,体虚、中气不足的中老年人、大病初愈、手术后、放化疗后的病人可以多吃。阴虚阳亢者、有表邪者则不宜。比如今天受凉了,感受了风寒,是有表邪,那么这两天就不要喝黄芪薏苡仁粳米粥啦,你记住了吗?快来一起做一碗黄芪薏仁粳米粥吧!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刘秀萍

黄芪30克,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

冰糖适量。

第一步

选取薏苡仁、粳米各50克,用清水淘洗干净;

第二步

选取黄芪30克左右,洗净后备用;

第三步

将黄芪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烧开后转用小火煎1小时左右;

第四步

将黄芪汤过滤,去渣留药液;

第五步

将薏苡仁、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烧开后转用中火煮至米熟;

第六步

将黄芪药汁放入锅中搅拌,放入冰糖调味即成。

 补气健脾,止泻利湿。

阴虚阳亢者、有表邪者,不宜食用。

编辑: 依帆、撕纸小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