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面临不少新问题新矛盾,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尤其是基层,由于常面临一些棘手问题,特别渴望得到上级的帮助和指导。可是,经常听到机关干部抱怨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用,“想深入基层也深入不下去”。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呢?原来,相当一部分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会议占据了。(8月7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在中央严格要求、反复强调之下,党政机关“会太多”的情形有所好转。然而,在有的地方,情况却发生反弹,“会太多”让机关干部叫苦不迭、难以忍受。有的地方动辄开会、开会太多,是由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把“开会”等同于“推动工作”。有的地方在落实上级部署上,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开会时照读照念上头的文件,照搬照抄上面的文件。对上级部署不认真领会,不消化吸收,不结合自身实际,上下一般粗,这样开会徒劳无功,作用不大。

把“开会”等同于“工作重视”。有的地方,为了体现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无论会议大小,无论会议重不重要,都要求领导干部参加,甚至要求主要领导干部参加,让领导干部成天陷入文山会海之中,没有时间研究工作、下去调查研究。实际上,许多的会议,处长、科长、股长参加即可,不一定非得要级别更高的领导干部参加。

把“开会”等同于“责任落实”。有的人认为,开了会、发了文,工作交代下去,责任也就一起交代下去了,就算将来有了风险,也能一起分担。在推卸责任的心理作用下,“可远程视频的也非要近距离交流”,造成领导干部“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开会太多,占据机关干部大量时间精力,造成本末倒置,贻误工作落实。要切实改变“会太多”的情况,把机关干部从各种繁琐的会议中解放出来。

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要转变观念。会议再多,不去抓落实,只会徒劳无益。要对“文山会海”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根治“会议依赖症”,对清除“文山会海”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二要加强设计。对要求召开的会议严格控制、科学规划,把该开的会议安排好、开好,不该开的、冗余的会议坚决精简,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三要领导带头。会议要尽量开得少一些、短一些、精一些,多开一些更有准备、更能解决问题的会。领导干部要走出办公室和会议室,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基层一线,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实践中寻求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真知,而不是在会议和文件中找答案。

文/向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