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在華山湖畔,一路過來,放眼望去,皆是波光粼粼,均是兩岸青蔥,美不勝收。隔湖遠眺,華山如出水芙蓉一般,挺拔秀美。

如此美景,卻不是自古以來,這裏“水”曾只有“臭”。兩條“臭水溝”——華山大溝、山頭店溝盤踞在此,河道沿線污水直排、水質黑臭、垃圾成堆,是一條標準的黑臭水體。

圖1:治理前的華山大溝

圖2:治理之後的華山湖文化溼地公園

高端規劃——山、水、林、城渾然一體

濟南市以山、河、湖、泉、城整體規劃爲基礎,以保護自然、改善生態、弘揚文化、保障民生爲原則出發,將華山大溝、山頭店溝黑臭水體治理同華山片區綜合開發、沿黃溼地風貌區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提升結合起來,堅持“顯山露水”理念,規劃建設了佔地6.25平方公里生態溼地公園,其中華山湖水面面積約2.5平方公里。在“齊煙九點”和“鵲華煙雨”涅槃重生同時,也搭起了從濟西溼地到白雲湖溼地的沿黃溼地系統框架。

科學治水——片區污水全收集、零排放

華山片區整體按照雨污分流的理念進行設計,敷設10餘公里雨水管網,根據片區豎向高程,科學劃分5個雨水分區,其出口分別爲二環東路、華山溝、山頭店溝、華山湖。在規劃區內敷設12公里污水管網,保證了片區污水全收集、零排放。採用污水集中處理的方式,投資1.6億元建設日處理規模3萬噸的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服務人口15萬人,出水標準達到地表水Ⅳ類水質,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華山片區生態用水需要。

生態修復——水體自潔能力得提升

通過深水區、淺水區和緩坡區的合理佈置和水量的適宜調度,種植蘆葦、蒲草、荷花等水生植物,吸收水體中的營養成分,爲魚蝦、樹林、野生動物和溼地農作物提供營養,恢復溼地生態系統。通過增強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沉澱和排除水體的毒物和雜質,加上溼地內多種植物根部的吸附淨化,有效去除總氮、總磷,提升水質指標。

以人爲本——打造人水和諧生態治理示範工程

面對19個村整體拆遷、3.7萬人異地安置,濟南市採取先安置後拆遷的方式,先期新建安置和保障用房約260萬平方米,是濟南市目前爲止最大的單個建設項目,確保了拆遷安置的順利進行。過渡安置期的羣衆子女轉學借讀等事項,政府統一考慮辦理,片區水、電、暖、氣、消防、醫療衛生、基礎教育、文化體育、污水處置、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一次配套建設到位,摸索出了濟南片區開發“華山模式”,成就了政府牽頭、企業參與、羣衆支持、成果共享的生態治理示範工程。

昔日山頭店大溝和華山大溝兩處黑臭水體,現如今已經“蛻變”成一處有山、有水、有美景的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花園式的生活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全方位的社會保障,讓華山人依山爲伴、依湖而居,享受着生態治理成果,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來源:生態環境部

編輯:田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新聞微信、中國環境新聞微博等。爲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爲,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爲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爲,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爲,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繫電話: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中國環境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