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45日)看到報道,割據佔領利比亞東部的利比亞國民軍(LNA)司令哈夫塔爾(Khalifa Haftar)下令進攻控制在民族團結政府(GNA)手裏的首都的黎波里,聲稱“要把首都從恐怖分子手中解放出來”,宣稱希望48小時內拿下首都,呼籲的黎波里平民放下武器,打出白旗投降,不勝感慨。

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卡扎菲被虐殺身亡,至今已經8年,該國仍然各路軍閥分踞一方,看不到戰亂盡頭,阿爾及利亞又爆發政治動盪,不少街頭示威者向西方記者聲明不以總統布特弗利卡辭職爲滿足;想起當時中國國內一些人對利比亞“革命”的喝彩,想起當時北大知名教授爲利比亞“革命”歡欣鼓舞、聲稱要移民去那個贏得了民主自由的地方,想起那個當時非常出名的、自稱是親赴利比亞戰場、從前線發回的“利比亞戰地微博日記”系列,想起當時我在媒體訪談和文章中直言卡扎菲對利比亞發展有很大貢獻、利比亞內戰可能導致大倒退等等而遭到攻擊,……,心有所感,貼出這篇舊文,溫故知新。

本文以“《應寬大對待卡扎菲親屬》”刊發於20111026日《環球時報》,文中主張當時已經成功奪取了政權的利比亞過渡委儘快明確宣佈全國和解,對卡扎菲家屬、所在部族、殘部及相關羣體實行寬大政策,以免激起長期反抗,甚至翻船。這樣的主張當時在中國國內也被很多人視爲“保守”,更沒有被當時的利比亞掌權勢力採納,結果是8年來的戰亂證實了我當時的預見。

溫故知新,利比亞戰亂、敘利亞內戰和“阿拉伯之春”狂潮給整個西亞北非區域帶去的慘重破壞,我們自己不能重蹈覆轍。同時,我們要擺脫我國相關領域研究“主流”的系統性偏差,在該領域研究中重新堅定地樹立中國立場和客觀精神。就短期而言,這樣做有助於我們準確判斷當時局勢走向及其對能源等市場的影響;就長期而言,這樣做有助於準確判斷西亞北非穩定、發展的前景,避免錯誤地將過多資源投入沒有前途的方向,虛耗中國國民脂膏、乃至我國子弟生命,徒然爲某勢力野心火中取栗。

2019.4.6

利比亞過渡委對卡扎菲家屬部衆應奉行寬大政策

梅新育

隨着卡扎菲父子身亡,利比亞的卡扎菲時代已經徹底終結,利比亞過渡委也已經舉辦了盛大典禮宣佈利比亞全境“解放”。置身利比亞這樣一個僅有659.8萬人口的小國,面對佔據壓倒優勢的反卡扎菲多國統一戰線,儘管卡扎菲生前最有希望的繼承人賽義夫目前下落不明,但卡扎菲家族要想如同越南歷史名君阮福映那樣失國之後成功復國,希望微乎其微。此時此刻,爲利比亞儘快穩定並轉入經濟重建起見,已經成功奪取了政權的利比亞過渡委應當儘快明確宣佈推行全國和解,對卡扎菲家屬、所在部族、殘部及相關羣體實行寬大政策。

無論古今中外,新政權對舊政權人員過度高壓激起長期反抗,甚至翻船,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李世民在奇蹟般的虎牢關之戰中以少勝多生俘竇建德之後,部屬本來打算擁立竇建德義子,繼續與唐朝對抗,但從戰場生還的竇建德夫人認爲天命有歸而決定歸附唐朝,唐朝本可就此一勞永逸平定河北山東。但唐高祖殺害了竇建德,而不是如同對待王世充那樣赦免徙蜀,又在河北山東對竇建德部屬嚴加追究,濫施撻伐,逼迫本已放下武器返回家鄉的竇建德部衆爲了自保而擁戴劉黑闥起兵,一度席捲河北山東竇建德故地,擊敗唐軍多位大將,連徐世勣這樣名垂青史的名將也落荒而逃,殺死唐宗室、大將淮陽王李道玄。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兩度出師,歷時一年半時間,直到改而實行安撫政策之後,劉黑闥部衆方纔相繼離散,最終平定河北山東。

明成祖平定安南勢如破竹,但明朝最終未能收服這塊已有千年中國郡縣歷史、高度漢化的地方,關鍵失誤就是任用非人,在當地實施了過度的高壓政策。黎利驅逐明軍、建立黎朝之後,曾對臣下表示,他當初本想作爲順民安穩生活下去,是明朝官吏過度高壓把他逼上梁山,也逼得衆多安南百姓追隨他反抗。

美軍佔領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後,明文宣佈將伊拉克復興社會黨成員和前政府公務員、軍警全部排斥在伊拉克政治生活之外,致使衆多復興社會黨黨員和前政府公務員、軍警投身武裝抵抗,至今伊拉克硝煙未熄。

……

歷史已經提供了足夠多的經驗教訓,那麼今天的利比亞情況如何?假如說爲了鞏固剛剛到手的政權,過渡委必須除掉卡扎菲本人;那麼,時至今日,既然卡扎菲本人及其最有軍事政治才幹的兒子哈米斯、穆塔西姆已經確定死亡,賽義夫即使沒有被俘並失去雙臂,也是在東躲西藏,難以發動組織殘部,過渡委已經無須對卡扎菲家族倖存成員趕盡殺絕,因爲在可預見的未來,除賽義夫之外,卡扎菲家族殘餘子女均不足以對新政權構成實際威脅。穆罕默德只是電信公司高管,薩阿迪是個可以貼上“玩物喪志”標籤的球迷,漢尼拔是個花花公子惹禍精,女兒阿依莎雖然有一定才幹,但身爲女性,在極端大男子主義的阿拉伯世界無法掀起大浪。即使是被外界許多人視爲卡扎菲政權“儲君”的賽義夫,雖然風度、口才都不錯,但他號召力不可與父親同日而語,而且當年正是他勸說父親決策放棄核計劃與西方交好,從而決定了卡扎菲政權如今的下場,表明他的政治智慧還存在致命欠缺,卡扎菲部衆肯定也會有人歸咎於他。如此看來,賽義夫對過渡委的實際威脅能有多大?

(卡扎菲被殘殺)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暫時已經無法構成實際威脅的對手,雖說不妨繼續追捕賽義夫,但過渡委此時應該表現寬大,不僅應對被俘和逃散的卡扎菲部衆實施懷柔政策,更需要給予卡扎菲家族適當的禮遇:體面安葬卡扎菲父子,不強求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爾交出逃亡的卡扎菲家族成員,只需與阿爾及利亞、尼日爾等國達成協議,禁止逃亡的卡扎菲家族成員繼續開展政治活動即可。對卡扎菲家屬的適當禮遇是不可缺少的,因爲只有這樣做,他們宣稱的懷柔政策對卡扎菲部衆纔有說服力,才能化解他們的疑懼牴觸心理,安心接受現實,從而儘快穩定利比亞大局。而且,保留卡扎菲不成器的兒子,還能夠沮喪卡扎菲部衆之心,使其難以形成有行動能力的凝聚核心,進一步降低他們起事的風險。

相反,假如過渡委對卡扎菲家屬繼續趕盡殺絕,苛待卡扎菲部衆,內戰造成的社會敵對關係將長期存在,甚至有可能把卡扎菲殘部及相關羣體逼上梁山,開展持久游擊戰。如果過渡委軍事委員會主席貝爾哈吉的利比亞伊斯蘭戰鬥團在卡扎菲時代可以活動於山區,卡扎菲部衆爲什麼不能這麼做?何況利比亞還有廣大的沙漠地帶。假如過渡委是獨立自主奪取政權的話,他們採取高壓政策倒也不至於太擔心舊政權殘部反抗翻天;問題在於他們依靠外力扶植上臺,果真有十足把握撲滅舊政權殘部絕望之餘的反抗?更何況過渡委內部派系林立,且各派均有武裝,矛盾尖銳,鬥爭激烈,尚在戰爭期間就發生了擅自酷刑折磨並處死第二號人物尤尼斯將軍的惡性事件,在未來的權力鬥爭中落敗一方也需要一條出走海外的全身之道。過渡委領導人倘若此時強逼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爾交出卡扎菲家人,從而開此先例,日後未嘗沒有可能作繭自縛。

(美國駐利比亞大使被殘殺)

毋須諱言,作爲中國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研究人員,我的主張出發點只能是中國國家利益,不是其它任何一個國家的利益,更不是某一個外國家族的利益;而在這個問題上,我相信中國利益與利比亞人民的長期利益完全重疊。因爲中國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在利比亞沒有支持一派打一派的政治利益,除了要求利比亞執政者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中國國家民族尊嚴等政治利益外,主要利益就是商業利益。而且中國與利比亞經貿往來的特點是工程承包和對利比亞出口多,在利比亞直接投資、從利比亞進口油氣資源少,且對利比亞出口和在利比亞承包工程均爲民用,在利比亞沒有武器裝備出口和軍事設施建設的商業利益。因此,要實現中國在利比亞商業利益最大化,最期望者莫過於利比亞能夠儘快恢復和平和政局穩定,保持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因爲一個和平、統一的國家纔有更多的財力用於民生消費與建設,纔不會有太多資金用於購買武器裝備而不是中國製造的日用消費品、機器設備,大型水利、道路、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只有在一個統一國家才方便建設,也只有一個政局穩定的政府纔有精力財力開展大型基礎設施建設。

(電視報道美國駐利比亞大使被殺)

2011.10.24,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