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印记 · 见证成华风采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 | 第 49期

1990年11月下旬的一天

天色渐晚

路灯依次亮起

距离成都大约10公里的龙潭寺火车站

突然被漫天的雪花笼罩

刹那间变成了一个银白色的世界

呜呜呜,远处响起汽笛声,一列火车由远而近开进了站台,成百上千衣衫褴褛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不顾一切地迎着火车冲去。

这个场景非常震撼人心,也不禁让人感到疑惑:奇了怪了,成都的龙潭寺,冬天并不会很冷,连小雪都十分罕见,怎么会下这样的漫天大雪呢?而且时间已经到了1990年,老百姓早已经衣食无忧,这么多衣衫褴褛的人从哪儿来?又要去哪里呢?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这些人都是群众演员,鹅毛大雪是道具效果,他们正在拍电影。而这部以龙潭寺作为电影外景拍摄地之一的电影,正是中国电影史上永不落幕的时代剧——《焦裕禄》。

《焦裕禄》这部电影,是1990年成都峨眉电影制片厂的重点拍摄项目,厂里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副厂长王冀邢亲自担任这部电影的导演。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处于低谷期。投资严重不足,票房预期不明,王冀邢冒着巨大的风险,顶着众多的质疑,接手这个项目。他提出要把拍摄成本控制在100万以内,放在今天来看,这就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

1990年国庆前夕,《焦裕禄》正式开机,到同年12月18日,影片送审通过,实际拍摄时间仅用了45天。这期间,剧组横跨河南、陕西、四川、甘肃四个省份,辗转兰考、开封、榆林、成都、天水等城市,十分艰苦。

我们最开头讲到的那个场景,是电影《焦裕禄》中群众逃难的片段,这场戏分为两部分拍摄:候车室和车站广场的戏是在兰考火车站拍的,而月台上逃难群众挤火车的戏是在龙潭寺火车站拍的。

龙潭寺火车站,是成渝铁路线上一个普通的四等货运站。成渝铁路原本是清朝末年川汉铁路的一部分,民国期间因为战乱频繁,始终没有修建完成。新中国建立后,仅仅花了两年的时间,这条铁路线就全线贯通了。1952年7月1日,龙潭寺火车站正式开通使用,它隶属于成都铁路局成都北车站管辖,承接旅客客运和部分货运业务。按照当时设立车站的标准,龙潭寺火车站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车站。

而电影故事的发生地是在兰考火车站,为什么不在兰考完成全部的拍摄工作呢?王冀邢导演解释道,因为兰考火车站地处陇海铁路线,是非常重要的县级站点,运输业务相对繁忙,电影拍摄会对铁路运输造成较大影响。而龙潭寺火车站业务量小,有宽裕的场地和时间进行拍摄。

真没想到,龙潭寺这么一个小小的车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竟然与《焦裕禄》这部轰动一时的电影,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相遇,不禁让人分外感慨!

这场电影中宏大的外景戏,即使只听剧本内容,都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同时,也让人感到好奇:电影画面中成百上千的群众演员是从哪儿来的呢?

据导演王冀邢介绍,群众演员的组织得到了当时龙潭乡政府的大力支持,拍摄地周边的院山、同乐、同仁、威灵、向龙、秀水、院东等数个村的村民经过形象选拔,兴高采烈的参与了拍摄工作。对这场戏中龙潭寺群众演员的表现,导演王冀邢大为点赞,他说,当地政府组织有力,很好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然而,好事多磨。在《焦裕禄》的初审会上,在龙潭寺拍摄的这段差点被删掉。当时,一位同志认为,影片里群众在大雪中逃荒的一场戏不好,台湾省正在收集这方面的材料,不能授人以柄。幸好,电影局审定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才让这段情节得以保留。1991年11月18日,《焦裕禄》获得电影“金鸡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大奖,被评价为“精神原子弹”,在全国形成了“争说焦裕禄”的热潮。

时间过去20多年,李雪健演唱的电影主题曲《大实话》如今依旧在耳畔回响。

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龙潭寺与焦裕禄有这样一种缘分,也是成华区龙潭街道弥足珍贵的闪光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沙河风》

文字编辑:黄臣

美术编辑:黄臣

转载请注明:文旅成华

猜你还想看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成都刃具厂的历史变迁

【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成都消失的湖泊:摩诃池【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那些年,成都东郊工人们的文化生活【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四座小众寺庙旅游祈福两不误【听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消失的湖泊:江渎池和荷花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