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利潤,你算不清楚增值稅的賬!

一個學員學了篇文章,說增值稅率下降後,建築業增值稅負會不降反升!問我是不是?

只聽這標題,我就知道它的分析錯哪裏。

我再強調一下,不談利潤,空算銷項和進項,是算不清楚增值稅的賬的。

比如,建築業銷項從10%下降到9%,只下降了0.84個百分點,但材料、設備等原來16%的成本費用,卻下降了2.29個百分點,再計算一下材料、設備的佔比,發現銷項降得少、進項降得多——於是可得出結論:實際稅負上升了嗎?

我打個比方,有人說,乾燥的北方中午比早上冷。問他爲什麼呢?他說,早上在窗邊曬太陽比較曖和,中午時太陽到被屋頂遮了,曬不到了,所以反而會冷一些了——問題明明出在自己賴在陰影裏不出來,怎麼質疑中午比早上冷呢?問題是,誰會這麼傻呢。

稅率動,必然價格動。

這次預計稅率從16%降到13%,比如服裝,6月份零售113元一件的衣服,7月份你去買,是多少錢?

如果還是116元,消費者負擔並未降,支出還是116元,但零售商的利潤多了3元,說明降稅率好處被商家得了;

如果變成113元,消費者少支出3元,享受到了降稅的好處,但零售商並沒有享受到;

如果變成114元,那麼就有點利益均沾的味道了。

一句話,政府降稅率6個點,好處就擺在那裏,要麼你得,要麼我得,要麼我們瓜分。這個市場可不是書本中的世界,是相當現實的,客大就欺店,店大就欺客,誰強勢,誰通喫。

就建築業而言,它是一箇中間行業,上游與下游都是一般納稅人,所以,增值稅負不會變化。

爲什麼?

不談利潤,你算不清楚增值稅的賬!

因爲增值稅是負債,進不了利潤表,不直接影響利潤,只直接影響收入和成本,並通過收入與成本間接影響利潤。

所以,算交了多少增值稅沒有意思,要算利潤!

爲什麼只有增值稅政策專門有規定:允許納稅人放棄免稅?就是因爲有時交得少,反而是喫虧的事。

再強調:增值稅上,不能看稅金,而要看利潤!

2019年7月1日,任何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調價”。所以,提前審一審現在的合同吧,對於建築商來說,包括建築合同以及採購合同。

7月1日後,稅率不是變了嗎,以前1160萬元的鋼材,你還能賣給我1160萬元嗎?憑什麼啊?我們千萬不能把供應商、客戶或者自己都當傻子來假設。何況傻子都知道,要想溫暖,就得跟着太陽挪動。

這樣我們才能知道7月1日後的主要工作與挑戰在哪裏,不是空談什麼稅負如何,而是要重新定價——給客戶的價、供應商給的價。

所以,行動起來吧!

還是前面那批鋼材。

如果價格1160萬元,建築商就會認爲,憑什麼政府降稅的好處全讓你鋼貿商喫了?

如果降爲1130萬元,鋼貿商就會認爲,憑什麼政府降稅的好處全讓你建築商喫了?

雙方不過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市場永遠不會是一潭死水。雙方既要算自己的成本利潤,還要估對方的成本利潤。

這其中,鋼貿商還要考慮,它的供應商給他的新價格如何定;

這其中,建築商還要考慮,它的客戶會對他的價格提出什麼新要求。

政府把降稅的餅扔進了豬圈,能不能搶到,能搶到多少,會不會非但沒有搶到還被咬掉一塊肉,就看大家的本事了——此時,會計的本事就非常重要了,因爲他必須至少要算出一個底線的價、一個公正的價、一個貪婪的價,以及相關的理由、數據,以此來指導、支持談判的老總和一線人員。

當然,計算的原則就是利潤,萬變不其衷,千萬不能只看增值稅金,那是掛在“負債科目”上的東西,最多隻影響現金流。

(來源:藍敏說稅。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不談利潤,你算不清楚增值稅的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