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午11点40左右,位于香洲区翠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开始热闹起来,不少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有说有笑地走进大厅。在义工的搀扶下,老人们找到位置坐好,如在家一般。

近年来,珠海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2018年,香洲区进一步推动民生改善,打造“幸福香洲”。其中,总投资3.5亿元加快推动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日间照料等养老新模式,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体系。

香洲区部分镇街开设的长者饭堂,不仅仅给老人提供一顿餐饭,更多的是希望这个平台,将老人聚集在一起,其乐融融多交流,多互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社区形成和谐幸福的生活氛围。

长者饭堂,老人吃出的温暖

11月1日,翠香街道社区长者饭堂在翠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由翠香街道办事处和珠海市慈善总会联合主办,金台寺基金支持。

首日启动吸引了50多名社区老人。上午12点,饭堂准时开饭,义工们将一盘盘打好的饭菜端到老人面前,笔者在现场看到,猪脚、莲藕、小白菜、脊骨甜玉米汤......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我们都住在这个附近,走过来几分钟。” 72岁的易大爷,拿着刚派送过来的饭菜,笑着对笔者说,“我在这边住了20多年了,孩子都不在身边,家里只有我和老伴儿,老伴儿身体又不好。以前我们都是去买快餐吃,不营养而且有时候饭菜是冷的。如今,有了这个饭堂,不仅营养,而且还干净卫生,最重要每天都能吃上一口热乎饭了。” 易大爷笑着说。

对今日饭菜很满意的易大爷

前来吃饭的另一位老人彭阿姨,今年已经79岁。“小孩都成家立业了,不想拖累他们。以前自己吃饭不是很规律,饿了才去吃,吃的也比较随意。现在有这个饭堂就方便啦,做的饭菜很可口,少油少盐,我就喜欢清淡的。”彭阿姨边吃边和笔者说。

据了解,翠香街道现有失能、空巢、残疾、贫困、高龄老人近3千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万人,其中部分长者因体弱、行动不便等原因,吃饭确实成了这群人的生活难题,因此,社区也迫切建设了“长者饭堂”这个项目。

翠香社区长者饭堂,项目资金来源比较多元,以“政府资金+社会资源+长者“三个各出一点的原则构成。为邻近养老服务中心的五个社区(新村、新竹、安宁、康宁、北园),且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特殊困难户籍长者(失独、残疾、孤寡、低保、三无、失能、独居)及70周岁以上户籍长者,符合该条件的长者需自付5元即可享受饭堂午餐。

翠香社区长者饭堂打菜窗口

除了此次的长者饭堂,翠香街道早在2017年2月,就建设了珠海市第一家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公建民营的翠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共为六层,为一些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机构养老、休闲娱乐、康复健身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翠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位于香洲区双竹街

长者饭堂,老人吃出朋友圈

近日,像翠香街道一样启动长者饭堂的,还有香湾街道。

10月31日,香湾街道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内设不仅有长者饭堂,还有休息室、活动室、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进行了科学、规范的划分。

香湾街道社区书法家容义寿老先生现场挥毫题写

“我们几个住的很近,我们是好邻居、好闺蜜,天天都在一起唱歌跳舞的,以后有了这个饭堂,我们又是好饭友了!” 几个人老心不老的阿姨们,在中心现场开心的对笔者说。

姐妹花儿:“我们是老顽童啦”

76岁的刘大爷也是住在香湾社区的老人,如今已经住了有20多年。“我很期待这个饭堂的,我现在退休了,老伴儿也去世了,儿子还有病,孙子在上学,所以一白天都是我一个人。一个人的饭做起来很麻烦,经常煮些面条凑合吃一下,条件不好,没有规律。有了这个饭堂,真的很好,离着又近,我每天当散步一样来到这里,饭菜又实惠又好吃。还可以在这里认识很多人,有义工陪着聊天,也可以和其他老人下棋娱乐。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边 吃 边 聊

据了解,香湾社区长者饭堂位于香洲区翠香东路20号,菜品由中心统一向餐饮企业订购,主要为老人们提供膳食午餐服务,分无偿服务对象、低偿服务对象及有偿服务对象三类:有偿服务每餐16元;低偿服务每餐政府补贴一半,长者自付8元。主要对象包括社区空巢、残疾、困难老人等。

三类服务对象小科普:

无偿服务对象:计生特殊家庭、80周岁以上的低保户老人、城镇“三无”老人(无子女、无收入、无自理能力)、特困孤老优抚对象。

低偿服务对象:65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65周岁以上特困老人,经济困难家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周岁及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

有偿服务对象:60周岁以上离退休人员,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启动当天老人家精彩的表演

当品尝完午膳后,社区老人们还可以参加中心组织的健康义诊和心理咨询等活动,以后这边还会有社区老年表演队进行精彩的表演。老人们纷纷表示,平时在家无聊,也没有什么地方活动,香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成立让他们有了好去处。

长者饭堂,老人吃出“老来福”

与翠香社区、香湾社区不同的是,翠香街道兴业社区的敬老公益活动,虽然还不是成型的“长者饭堂”,但它是首个由社区居民牵头举办的长者配餐活动。10月30日,该社区进行了首次试吃,吸引了社区48名长者前来体验。

85岁的蒋老及80岁的杨老,就是体验者中的一对儿老夫妻。杨老近几年身体不太好,所以家中大大小小的活儿就落在了蒋老的身上。蒋老每天的任务就是买菜、洗菜、做菜、洗衣服、打扫卫生......“这个饭堂来的特别及时,我也80多岁了,每天大量时间忙在吃饭问题上,确实很辛苦。”蒋老对笔者说。

身为老党员的杨老也说道:“感谢党的支持,以前家里穷,是党把我培养长大,培养我上学、工作,老了以后又给养老,我们这是“老来福”啊。”

拿到饭卡的蒋老(左)和杨老(右边)

今年67岁的郑林,就是此次长者配餐体验活动的牵头人,社区居民都亲切的叫她“郑姨”。据了解,身为社区议事代表、老党员的郑姨在9月份议事会上提出并获得表决通过的议案,该项目从社区幸福资金支出9140元作为活动经费,主要为兴业社区60岁以上的长者提供中餐服务。

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郑姨说道:“去年十九大之后,社区组织我们这些老党员谈谈感想,当时在现场我见到了80多岁的蒋老和杨老,他们给我的感触特别大,杨老身体不好,85岁的蒋老还要忙着每天做饭,所以我当时就萌生了想法,就和兴业社区提出了,并获得社区的大力支持。

享受爱心餐饭的蒋老和杨老

“社区同我也一起考虑现状,如果建老年食堂,需要很大的一笔资金还有场地,我们实施起来有些困难。大的弄不了,那我们就根据现有条件来做这件事。所以,最后我们选择在社区寻找一些爱心企业,不仅提供餐食方便,还有吃饭场地,一举两得。” 郑姨对笔者说。

最终,经过大家一致同意,爱心企业选择了位于兴业社区的煲仔记餐厅。社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此次配餐体验活动依靠社区党建网格员做义工,分四个片区,年满60周岁以上的长者均可到社区网格联络员处报名,涵盖了将近30个小区、宿舍。活动由幸福资金每人每次补贴10元,个人缴纳3元,每日就餐人数30人,每人体验5天,从第一网格开始依次轮换,体验活动为期一个月。

在煲仔记餐厅

享受餐饭的长者

关于养老,香洲区一直"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香洲区在加快公办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服务那些生活困难需要政府照顾的孤寡老年人。

对于普通家庭养老问题,香洲区大力提倡居家养老,现已开发出居家养老"一键通"这样的服务项目,今年投入了200多万,目前有将近1万名老年人享受这项服务,各镇街也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打造了社区长者饭堂、居家探访等社区养老品牌,得到广大老年人的好评。

同时,香洲区也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供给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老有所乐!

关爱老年人生活,我们一起行动!

编辑:于晓晓

图片:于晓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