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香港金融大會堂中雲集了中港政治界代表、金融界別要人、議員、業界人士,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9週年國慶暨祝賀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典禮,並召開了一場富有前膽性的論壇會議,會議主要探討了金融服務業對資本市場的前瞻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的機遇。

此次活動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仇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楊義瑞、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唐家成、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主席史美倫議員等。這次討論大陸及大灣區爲業界帶來的商機的論壇於聯交所金融大會堂裏召開,雖然活動於十號颱風山竹吹襲後的第二日舉行,但是交通不便也無法阻止衆人出席。

(座談會合影留念)

其中一個論壇由貴金屬同業協會主席鄺奕初、證券商協會副主席實德金融集團總裁陳柏楠、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伯韜、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張爲國主講,香港證券學會會長李細燕主持。

論壇會議中,實德金融集團總裁陳柏楠指出:大灣區和香港息息相關,香港金融業界透過參與大灣區的發展,可以幫助國家政策實施發展。

在陳柏楠先生看來,大灣區是中國第一個灣區經濟體,現全世界只有三國灣區:紐約、三藩市和東京。大灣區是各灣區中,人口和麪積均爲最大的。雖然仍有很多要向其他灣區借鑑,但是發展潛力更加巨大。大灣區將各城市變成一生態圈,成爲一新樞紐。高鐵香港段通車,縮短時區,一通百通,商機、投資、旅遊等也可隨之發展。

大灣區有港口、空港和資金進出口,可作爲國家經濟發展火車頭,發展成熟後將海外連接到國內,再由國內繼續發展。因此國內企業可通過來港發債、融資來發展區內業務,如安老服務、房地產、輕工業等。而大灣區的「9+2」城市融和,強化每個城市的角色定位。如香港可作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海外企業以香港爲進入國內的入口,因香港是全國唯一自由貿易港,稅率低、無外匯管制,而且是黃金買賣中心,是「9+2」城市發展所需。

各城市也可發展不同的功能,如深圳可以創新科技、深港有港口、韻關和澳門可開展旅遊業等等。如果想要把握住商機,就需要資金和世界各地的人才,只有這樣香港才能發揮融資和吸納人才的角色。如將大灣區及政策結合來看,對香港金融業務發展是商機處處,實德金融裁陳柏楠先生對於國家的這項政策很是看好,並且抱着積極的心態支持經濟的發展。

會議過後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9週年國慶暨祝賀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的典禮。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由深圳和香港開始,以香港做爲世界之窗,進行了改革開放,讓一小部份人先富起來。這40年前的政策在如今全力發展大灣區的大環境下來看,別具意義。

實德金融集團行政總裁陳柏楠(左二)及其他演講嘉賓出席座談會並分享對金融服務局發展看法

實德金融陳柏楠表示,歷經40年,國內和香港城市間的合作,運輸和通訊網絡的接通,產生了爆炸性的變化,融合也促進了整體行業的發展,而大灣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並且潛力無限。在業界方面,因大灣區是新經濟體,有新政策的扶持,方便了金融行業的發展,大陸居民更可以有彈性來港開設戶口,以促進資金流通。區內如有經營成功的公司、或者盈利、管理優良的公司,香港金融服務業也可以協助他們來港上市。

本次會議在《歌唱祖國》嘹亮的歌聲中完美落下了帷幕,香港金融服務業將與大陸經濟攜手,共同努力創造祖國美好的明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爲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或企業宣傳文章,相關信息僅爲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