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蓮湖法院,奏響和諧司法最強樂章(一)

改革開放40週年回望,蓮湖法院與時代同頻共振,法治之音強勁有力。40年歲月荏苒,蓮湖法院的每一步都響應時代和黨的召喚,每一聲法槌都敲出羣衆司法需求的迴音,每一次跨越都踐行着公正司法的錚錚承諾。牢牢把握法治建設脈搏,讓正義的光芒閃耀天平,讓法治的力量浸潤人心,是蓮湖法院的不懈追求。奏響和諧司法最強樂章,攀越新的“高峯”,蓮湖法院走過的每一步都鏗鏘有力!

1立案信訪窗口建設

2009年,蓮湖法院抓住立案庭原來單一的立案受理功能不能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的薄弱環節,充分利用立案信訪窗口距離涉訴羣衆近、瞭解糾紛信息早、化解矛盾時機佳的優勢,在全省首家建成了寬敞、明亮、功能齊全的立案信訪大廳,構建起集立案分流指導、司法救助、非訴訟調解、立案受理、執前和解、財產保全、立案調解、立案聽證、非訴訟協調、信訪接待十項功能爲一體的“一站式”立案審判服務模式,搭建了利用社會資源合力化解糾紛的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有訴必立、有訴必調、有訴必果、有訪必接的司法功能,使人民法院立案信訪大廳真正成爲了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的“司法窗口”。

2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多方參與、司法推動”的總體要求,蓮湖法院立足轄區社情民意、矛盾糾紛特點和立案登記制所面臨的新形勢,依靠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5134”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蓮湖模式”,實現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綜治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五對接,構建網格化訴調對接大平臺,首創“一站式”立案審判服務模式,糾紛入院三分流機制,落實機構、人員、程序、經費四保障體系,解決了矛盾化解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形成了法院推動,輻射多元的糾紛解決品牌模式。《法制日報》以《當天立案當天審結不是傳說》,《人民法院報》頭版以《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再實踐》爲題報道了蓮湖法院的經驗和事蹟。

3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是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部署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以審判爲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內在要求。蓮湖法院被確立爲西安市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單位。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蓮湖法院下放刑事案件法律文書籤發權限;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對於認罰認罰案件中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使用表格式裁決文書;及時上報工作快報並加強宣傳;探索認罪認罰速裁案件“3+2+3”模式。

4家事審判

2016年10月,蓮湖法院被確定爲陝西省首批家事審判改革試點。成立家事少年審判庭,打造溫馨的家事少年審判環境,選聘15名家事調解員,爲統一審理全院家事和涉少刑事案件提供保障。庭前召開“離婚糾紛集中宣講”。在婚姻登記處設立家事巡回法庭,實現離婚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的銜接。堅持家事案件不公開審理的原則,充分保護當事人隱私。製作《夫妻感情修復計劃》。細化人身保護令的實施機制。引導當事人申請人身保護令。發放《離婚證明書》。與媒體合作開設“家事蓮播”專欄,講解家事法律問題。其中人身保護令工作受到最高法院肯定。

5執行團隊化改革

貫徹“以人民爲中心”的執行理念,全力兌現司法承諾,保障當事人勝訴權益。着力打通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里,解決好與羣衆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改變傳統執行機制“一人包案到底”模式,組建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3名書記員+法警的“1+1+3+N”執行團隊。將案件執行分爲財產統查、繁簡分流、執行實施、應急處置、評估拍賣、集約送達、執行監督等階段。遵循執行工作規律、特點進行節點分段,強化執行監督,達到細化分工、集約化協作、相互配合、相互監督和有效管控。實現執行流程的閉環運行。科學界定各執行團隊職能。進行差異化分工,以軍團作戰思維、系統思維,提升案件質效。

蓮湖法院以解決問題爲導向,對標“高質量發展”,在多項工作中進行了革新,有效地推動了爲民司法的質量與效率。這些改革措施不斷落地見效,使人民羣衆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未完待續

(來源:蓮湖區人民法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