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預見,經過疫情實戰檢驗的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將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加速應用實施,各種應用場景層出不窮:雲服務無處不在,智能工廠、熄燈工廠普及步伐加快,機器人加速在繁重、危險崗位上替代人類的步伐,虛擬與現實深度耦合。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生命科學的融合,以及5G商用速度的加快,加上基因技術、幹細胞的技術等許多領域的突破,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將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精準醫療”日益成爲可能。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全國各方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信心,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應該看到,疫情在對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還爲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正確應對當前疫情,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是當前和後疫情時代青島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疫情防控下經濟轉型的基本趨勢

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大提速。經過近幾年的轉型發展,互聯網、數字化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可以預見,經過疫情實戰檢驗的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將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加速應用實施,各種應用場景層出不窮:雲服務無處不在,智能工廠、熄燈工廠普及步伐加快,機器人加速在繁重、危險崗位上替代人類的步伐,虛擬與現實深度耦合。這次疫情將大大縮短傳統產業尤其是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過程,製造業的發展質量也將發生質變,這將是“中國製造”的又一次重大變革。

服務業基於新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此次疫情,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大公司迅速開發出大數據尋人、查找附近發熱門診、線上就診等服務,這些都有可能在疫情過後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傳統零售業遭受重創,人們對盒馬、每日優鮮等新零售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未來,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興起,與新零售相關的各種配送平臺、上門服務平臺、同城物流等都有機會崛起,遠程辦公、在線醫療服務、在線金融服務、智能金融服務設備等行業或成爲新的風向標。

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型。2003年非典期間,阿里巴巴在公司被隔離、全員居家辦公的情況下推出淘寶,京東也在彼時被迫轉型線上商城,這開啓了中國的電子商務時代。此次疫情,春節檔院線票房慘淡,徐崢的《囧媽》突然改爲線上收看,開了中國電影業先河,也給了傳統電影行業當頭棒喝。教育培訓行業同樣全力向線上轉型,電商、短視頻、遊戲、知識付費、線上辦公軟件等迎來流量高峯,網絡娛樂、非現場消費等帶動網絡電影、高清視頻、VR等更加流行。每一個行業當前都在思考如何在未來把線下消費場景搬到線上。

平臺經濟日益成爲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海爾COSMOPlat於1月30日正式上線新冠病毒戰疫供需平臺。截至2月底,平臺連接了來自俄、美、日、韓、德、英等12個國家,各類機構超過1600家,醫院930家,社區、企業等500多家,發佈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需求3000萬件,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各地醫院、醫療企業、物流企業等組織機構上平臺發佈、對接供需信息。據統計,目前全球15大互聯網公司均採用平臺模式運行,全球最大100家企業中的60家,其主要收入也來自平臺模式,平臺經濟正在重構人們工作、社交、價值創造和分配方式。未來,平臺經濟有望成爲新經濟時代非常重要的一種經濟模式,將會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雙創”、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

生命科學將迎來發展黃金期。此次疫情凸顯了生命科學在經濟轉型中的重要地位,無論是檢測試劑盒的生產,還是治療特效藥、肺炎疫苗的研發,都與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的發展水平緊密相連,也與我國健康產業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生命科學的融合,以及5G商用速度的加快,加上基因技術、幹細胞的技術等許多領域的突破,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將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精準醫療”日益成爲可能。科學家們普遍認爲,如果說過去20、30年是信息科技在引領人們生活的改變,那麼這一點很可能會在未來20、30年被生命科學所取代。

城鄉一體化發展迅速推進。傳統的城鄉二元制社會結構使人口的流動率偏高,城鄉要素的交換頻率不斷增加。此次疫情恰逢春節,返鄉回城的過程給疫情擴散帶來了風險,聚集的城市和醫療服務相對薄弱的鄉村有着不同的防範難度,因此,我們看到很多地方採取了鄉村獨有而又符合自身特點的防範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共同繁榮的良好局面需要有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城市和鄉村作爲有機整體統籌謀劃,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將是我們需要承擔的重要使命。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加速推廣。疫情同樣引發了人們對於生命、健康、城市安全、人居環境等的一系列思考,比如,人類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如何對待野生動物,如何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公共環境、守護家園等。應該說,如何推廣綠色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綠色轉型,以實現更有創新活力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平等均衡的公共服務,形成更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將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焦點之一。

二、疫情防控下推進青島經濟轉型的建議

第一,加快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重視對5G、人工智能及數字經濟的投入與發展,積極發揮大數據和互聯網作爲生產生活要素及共享融合平臺的作用,大力拓展互聯網和大數據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運行模式向開放共享轉變、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向融合創新轉變,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加快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轉化應用,培育一批工業信息工程公司、智能工廠工程公司,促進技術集成與商業模式創新,推動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新興業態,佈局產業鏈高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羣。大力發展以工業機器人爲重點的智能製造裝備產業,推廣“數控一代”示範項目,加快“機器換工”,推動“機聯網”“廠聯網”。

第二,加快推進製造業企業平臺化轉型

在機械、橡膠、汽車等領域,依託工業互聯網,搭建網絡化製造資源協同平臺,集成企業間研發系統、信息系統、運營管理系統,推動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市場需求的跨企業集聚與對接,實現設計、供應、製造和服務等環節的並行組織和協同優化;在汽車、家電電子、紡織服裝等領域,利用工業雲計算、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等技術,建設用戶個性化需求信息平臺和個性化定製服務平臺,實現研發設計、計劃排產、柔性製造、物流配送和售後服務的數據採集與分析,提高企業快速、低成本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在機械、家電電子、信息通信產品等領域,集成應用工業大數據分析、智能化軟件、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搭建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平臺,開展智能裝備(產品)遠程操控、健康狀況監測、虛擬設備維護方案制定與執行、最優使用方案推送等服務。

第三,積極推進服務業智慧化轉型

加快培育以網絡爲運營環境的現代服務業,建設交通、旅遊、教育、健康、養老、醫療、藥監、社區、海洋、物流、農業、環境、社交網絡等智慧平臺,形成“平臺+應用+終端+內容”四位一體的智慧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面向產業和社會、基於雲服務的信息諮詢、產品設計、方案設計、技術服務、系統集成、測試評估、風險評估、商務諮詢、教育醫療、學習娛樂和個性化服務。推動信息技術企業加快向雲計算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轉型,把平臺運營主體培育成專業雲服務企業,培育一批服務兩化深度融合的工業雲工程與服務企業。發展面向不同應用和人羣、各具特色的垂直社交網絡。加快健全和推廣數字證書、電子取證、電子繳費、電子票據、電子閱讀、版式文件、數據集中管控等互聯網基礎平臺,積極拓展移動互聯網、智能仿真、虛擬化場景等新的基礎服務產品。

第四,加快推進商業模式精準化轉型

建立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標準規範、競爭規則,引導企業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將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網絡化的全渠道佈局。鼓勵線上線下優勢企業通過戰略合作、交叉持股、併購重組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場資源,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型市場主體。建立社會化、市場化的數據應用機制,鼓勵電子商務平臺向各種企業有條件地開放數據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經營決策水平。支持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顧客消費行爲,開展精準服務和定製服務,靈活運用網絡平臺、移動終端、社交媒體與顧客互動,建立及時、高效的消費需求反饋機制,做精做深體驗消費。

第五,加快推進健康產業特色化轉型

聚焦具有重大臨牀需求的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尖端技術,着力引進發展原研藥、新型製劑、幹細胞研發應用、海洋生物製藥及酶製劑、海洋肽蛋白、動物疫苗等高端生物醫藥企業,突破發展細胞治療藥物、基因測序、遠程醫療、可穿戴移動醫療等前沿技術。圍繞康復大學建設,引進國內知名醫療機構落戶辦醫,發展康復醫學、高端臨牀體檢等現代醫療服務業。促進信息產業與健康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健康物聯網、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前沿健康科技產業。發展以健康體檢、健康諮詢、中醫保健、美容養生、調理康復爲代表的健康管理業,引進健康諮詢機構和亞健康調理機構、養生俱樂部等,建設一批高端醫療服務中心、健康管理和養生休閒服務中心,籌劃健康特色園區。利用青島豐富的山地、溼地生態旅遊資源,舉辦登山、攀巖、自行車、馬拉松、皮划艇等比賽,發展休閒運動健身產業。

第六,加快推進城鄉關係融合化轉型

高度重視集鎮和小城鎮建設,將其作爲推進新型城鎮化、帶動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的重要載體來抓,把大部分集鎮和小城鎮建設成爲鄉村經濟中心、治理中心和服務中心。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的思路,培育特色產業和生活服務業,強化公共服務和鎮(街道)政府治理,擴大常住人口規模和就業機會,增強集鎮和小城鎮的產業支撐和人口吸納能力。在縣域內統籌規劃縣城——集鎮(小城鎮)——中心村——居民點建設,打造多層級城鄉融合發展節點,搭建各類要素下鄉橋樑,推動產業、人口、設施在城鄉間形成梯度佈局。加強以集鎮和小城鎮爲中心的農民生活服務圈建設,完善服務設施、醫療設施、市政管網、物流網絡、保障體系並向鄉村延伸,以鎮帶村、以村促鎮,推動鎮村聯動發展。

責任編輯/林詠梅

積極找準青島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