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提高工資。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工資標準聘用教師。待遇優惠,自然會有優秀的教師過來教學。這個不是天方夜談,筆者之前看過一篇新聞報道,是有關於提高鄉村教師工資的,文中所描述的,就是筆者所說的,提高鄉村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標準。

激勵機制。凡是願意下村開展教育教學的老師,待滿三年,在評職稱時候,給予特殊優惠,直接評爲二級教師,以此鼓勵。待滿五年的,除了給予評職稱優惠外,還可以獎勵5萬元人民幣。待滿6年,且工作表現優秀,除了以上優惠之外,可以任由其在當地選擇喜歡的小學任教。

網友二:

作爲一個基層工作的年輕教師,相信大家都會有筆者那樣的困惑,就是現在農村小學的老師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教師,年輕教師特別少,那麼要怎樣吸引年輕教師到農村去爲祖國的偉大的教育事業做貢獻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提高待遇。每個人認真努力工作的前提就是有足夠的物質前提,只要工資補貼到位了,肯定有一大批年輕老師會考慮去農村。

2、高校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就像是西部計劃一樣,高校對畢業生加大宣傳力度,讓這些年輕教師從心底認同農村,這樣,即使來了,也能留得住。

3、政府加大政策傾斜。政府應該對農村地區的教育工作者做一定的政策傾斜,多提一些晉升空間(比如現在做的輪崗),讓年輕教師有盼頭,不在認爲去了農村就是一輩子的事。讓他們能安心工作,心裏也踏實,從而留住教師。

網友三:

農村小學是嚴重缺人,每年招教特崗進入了大批的人,而很大一批人被上面的高中初中分走了,而真正下到農村的寥寥無幾。下面小學教師自然減員加之部分調走以後,現在農村小學的現狀基本就是包班,一個老師包一個班語數外。學校的架構除了校長會計總務,其他人基本就是代課和支教老師,教師流動性很大。那爲什麼老師不去農村小學任教?

相對於農村初高中集中在街上,村小基本分佈在村落附近,方便學生上學。這樣方便了學生上下學和家長的接送孩子,不過對於老師就會很不方便,購物清潔喫飯都要走很遠的路。學校建築多數比較老舊,而近年翻新的也是教學樓,教師公寓依然潮溼老舊,加上學校一放學就沒人了,好多女單身老師只有回家居住。而爲什麼不翻新公寓,除了不在規劃範圍內,還有就是學生稀少國家補助有限。

網友四:

一、當前全國各地都在進行教育均衡發展大檢查,農村教師的居住條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業餘生活貧乏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休閒時間會感到很寂寞孤獨。我個人認爲這纔是留不住農村教師的最核心問題。

二、農村教師的待遇看似提高了不少,實際上並沒有:週末百分之九十的老師都會進城,因爲農村沒有打發業餘時間的地方,補助的錢不夠一個月下來的車費。

三、農村教師面對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留守孩,工作遠比城裏教師辛苦,幾乎是全部學生的總保姆:有病了老師要帶學生去看病、陪護,每天從早到晚都要看護學生的安全。

網友五:

畢竟無論從生活便利、工作舒適度等等諸多方面,城市與鄉村存在太大差異。最關鍵的問題是,農村老師待遇差,這是不爭的事實。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非常正常的。

個人覺得,最根本的問題是提高農村老師的待遇。隨着城鎮化的進程,集中連片建學,在農村地區推廣寄宿制學校,多少可以緩解偏遠地區的師資問題。

實施教育集團化,一方面國家增加教育投入,減小城鄉在教育基礎設施上的差別。一方面運用經濟規律、市場手段,讓教育集團內部自行分配師資輻射區域,以先進帶動落後。

網友六:

城裏的教師除了工資,還有獎金、補助、國家各種計劃,這些都遠遠高於工資。農村教師工資很低,並且沒有相關的福利,尤其是貧困縣的教師。每月除了幾百元的鄉鎮津貼,鄉村生活補貼,這點錢還不夠教師回家去學校的車費(農村教師所在都離家遠,一週都住在學校,只有週末才能回家)。如果還不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沒有把年輕教師留在農村,以後城鄉的教育會越拉越大。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