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場音樂會,東北民歌山東民歌陝北民歌江浙吳語小調等;又特色鮮明的作品,如閩南民歌雲南藏族民歌侗族大歌湖南醴陵民歌等。

這場音樂會的曲目涵蓋了多種語言、多個民族、多個地域的15首歌曲,並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富有時代性的編配。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經過年輕的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的重新詮釋,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那麼到底是誰的音樂會如此全能?聽胖胖鳥說的天花亂墜,不如來傾耳一聽:源遠流長,尋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間歌曲音樂會

雷佳,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一直以“唱響復興之歌,弘揚中華文化”爲使命。作爲“新國風音樂”的倡導者與傳播者,她活躍於國際、國內舞臺

行萬里路,探索“新國風”

雷佳生來就愛民歌,追民歌、採民歌、編民歌、唱民歌。本場音樂會是她多年積累、厚積而薄發的成果

雷佳說,我第一次聽到這些歌的時候,我就十分驚訝,世界上怎麼還會有這麼好聽的音樂。2003年,一張名爲《源媛流長》的專輯從演唱到製作都展現了中國音樂的一條創新之路,但凡對中國文化有感情的人,都感到激動和振奮;時隔14年,“源遠流長 尋根之旅”音樂會與《源媛流長》一脈相承,每一首歌都帶人回到故鄉。

雷佳堅持了十多年民間採風學習。無論是學術上,還是舞臺實踐上,這條路一直在走。音樂會這批作品是近年來的學術成果,今年再次巡演,雷佳博士表示非常期待聽到大家的反饋,非常希望大家能夠多提意見,幫助整個團隊提高。

守本創新,唱響當代民歌

學聲樂,常常要向外看,博採衆長;但也要向內看,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裏。民歌是對人強烈的愛、對幸福的生活、美好的願景以及民俗民風的藝術表達,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記載。越是走進民歌,就越發現中國文化的瑰寶都來自人民,來自土地。

本場音樂會就是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民歌盛宴,古老的民歌煥發出新時代的勃勃生機。雷佳博士以自己親身體會,告訴有志青年,“深深回到我們的文化,去獲得滋養和靈感。”讓文化在動態中傳承,讓文化在這個時代活起來,這也是探索“新國風”的力量之源。

打破傳統,唱出作品

“中國唱法”是雷佳的博士導師思考已久並構建的理論之一。在長期的聲樂教學中,將聲樂劃分爲美聲、民族、通俗等唱法,雖帶了一定的方便,但也帶來了很多問題。雷佳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實踐經驗表示,適合於作品的聲音就是最好的聲音。雷佳主張不要糾結於唱法的問題,而要注重作品本身。

歌唱家閻維文老師評價說,雷佳運用“中國唱法”理念而演繹的作品和風格,正在逐步改變我國傳統唱法中“高、尖、亮”的單一審美方式。

♫. ♪~♬..♩

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節)目

愛我中華系列展演—改革開放40週年致敬經典

源遠流長 尋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間歌曲音樂會

Songs of the Ancestors-Lei Jia in Recital

時間:2018.11.6-7

地點: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Shanghai Symphony Hall

----------

曲目單

1《洗菜心》湖南花鼓戲絲絃小調

2《洱源情歌)根據雲南洱源白族民歌改編

3《搖籃曲》東北民歌

4《丟丟銅》閩南民歌

5《美人》雲南藏族民歌

6《繡荷包》山東蒼山民歌

7《包楞調》山東民歌

8《三十里鋪》陝北民歌

9《夏蟬之歌》根據侗族大歌編配

10《阿瓦爾古麗》根據新疆民歌改編

11《看秧歌》山西祁太秧歌

12《諾恩吉雅》蒙古族短調

13《紫竹調》江浙吳語小調

14《思情鬼歌》湖南醴陵民歌

15《桃花紅杏花白》山西左權民歌

*演出曲目以現場爲準

要真正理解貝多芬和莫扎特,去聽室內樂

茅善玉領銜,演繹“敦煌女兒”樊錦詩

芭蕾《閃閃的紅星》:我們如何不忘初心?

民族舞劇《東坡海南》〡文譽天下的大文豪蘇軾,還有這段不爲人知的經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