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造型丰富的大馒头你见过吗?

别看这小小的馒头,它可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对于每一个威海人来说,花饽饽的意义非同一般,是陪伴整个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味道。在文登,每逢重要的节气、节日和纪念日。比如孩子或老人过生日、三月初二拜龙母、谷雨时节渔民祭祀海神,都有蒸饽饽的习俗。那你一定好奇了,这种以面粉为原料造型独特的传统味道,又是如何做成的呢?

文登花饽饽讲究纯天然手工制造,原料全部采用优质面粉和新鲜的瓜果蔬菜,无任何添加色素,融合了粮食瓜果蔬菜的营养,营养价值极高,老少皆宜。而好吃的秘诀从选料上就开始讲究,优质小苗磨成面粉,和面时加适量牛奶、鸡蛋和白糖,然后反复揉。

在众多步骤当中最重要的当属加入的“引子”和揉面的过程。从和面、计量、揉面、制作,再到蒸制,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做出来的花饽饽就会口感不佳。花饽饽的制作各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是和面和整形。有的花饽饽造型讲究,和面就要硬一点。有的花饽饽则可以软一点。而且和面的程度要达到三光,即手光、面光、盆光。

“守面”不仅是力气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肩膀、手臂和手腕协调用力,均匀地揉。面“守”得越好,蒸出来的花饽饽就越筋道、越好吃。在制作车间,放眼望去,四周一排排陈列架上放满了制作好的花饽饽,在车间正中央,工人师傅正在熟练的制作着各种各样的花饽饽,惟妙惟肖,引来采风的小伙伴们驻足欣赏。

基础造型做好之后,还要做彩色装饰。过去的人们用颜料染出彩色的面,现在文登的花饽饽艺人用各种蔬菜、水果的汁液做出彩色的面团,比如黄色用的是南瓜汁,绿色是菠菜汁,红色是红曲米,然后用模具刻出相应的树叶、花瓣等形状贴在花饽饽上,这样不仅解决了“花饽饽”自然上色的问题,也确保了食品安全。在文登,造型各异“龙腾凤舞”、“鲤鱼穿荷花”等各式各样的花饽饽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

每一块平平无奇的面团在她们手下,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一转眼间就变成了各种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各种造型,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这么好看的饽饽,怎么忍心下的去口呢哈哈!

花饽饽制作技艺于2011年11月15日被列为文登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多次被评选为省市级优秀旅游商品。

跟很多非遗不同,花饽饽的非遗并非延传不变的古法样貌,而从手艺到创意到产品给人太多新的喜悦和惊奇,在文登,誓要与西方烘焙蛋糕比拼一下的乡村大姐们努力创新定制,争取让更多国人更注重在东方的“面子”,太赞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