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 | 戚軍:通過省市聯賽選拔,確保青超聯賽參賽隊水平相當

10月29日下午,2018年中國足協青超聯賽U19(B組)在廣東清遠恒大足校體育場舉行頒獎儀式,恒大足校U19隊獲得今年青超聯賽U19(B組)冠軍,到場爲冠軍球隊頒獎的中國足協副祕書長、競賽部長戚軍,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戚軍就2018賽季青超聯賽的收穫、U19國青隊參加亞青賽的成績、U23聯賽的設置等話題,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表示,通過調研和各俱樂部的反饋,2018青超聯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談到國青隊的成績欠佳,戚軍認爲有多方面原因,“只是之前有欠缺,現在還是有差距,中國足球正在補課,不投入基礎就沒有未來!我相信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只要我們想去做,中國的足球水平還是能提高的。”

◆《足球》:戚部長,今年中國足協在青少年足球方面投入很大,包括重金打造青超聯賽,2018的青超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戚軍:青超聯賽是從2017年首次嘗試,去年只是開設了三個組別,U14、U15、U16三個組別,2018賽季青超在去年三個組別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組別,開設了5個組別,分別是U13、U14、U15、U17和U19五個組。

這五個組也是中國足協對俱樂部要求的五級梯隊的五個年齡段,也是在去年舉辦青超聯賽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礎上,中國足協在青超聯賽的整體設計上更加深入。不僅是參賽的組別增加了,參賽隊數也由去年的87支增加到今年的二百五六十支隊伍,場次達到了2700場的數量,有着大幅的增加。

在經費上,今年中國足協在投入上下了很大的決心,投入大量資金對青少年足球予以支持。另外在賽制上,在主客場比賽方向上更加細化,從大區的細化等方面考慮到地區水平等方面,區域主客場和週末聯賽是青超的核心。

青超U19A組上港隊奪冠,U19B組恒大足校奪冠,U19組別的青超聯賽在設置上有什麼特點?

U19這個組別是今年重點打造的組別,因爲這個年齡將會馬上進入職業聯賽階段,如果他們沒有經過主客場的聯賽,實際上會很難適應聯賽的節奏,所以今年在U19這個組別上我們完全採取了和職業聯賽一樣的全國主客場比賽。

U19的隊伍比較多,不僅有中超和中甲俱樂部的各16支梯隊,另外還有像魯能足校、恒大足校這種水平不錯、人數很多的單位,我們的想法是爲未來走向職業賽場的球隊提供高質量的比賽平臺,我們在U19聯賽中分成了兩個組別,分別是U19A和U19B各18支隊伍參加全國主客場的青超聯賽。

現在比賽已經進入了尾聲,之前的比賽我們也做了相關的調研,與各支俱樂部的教練、管理者進行交流,徵求他們對青超聯賽的意見和建議,大家對青超聯賽今年的舉措普遍認爲非常好,特別是U19的青超對運動員的水平提高非常快,包括U19B的冠軍恒大足校隊,他們的校長講道,通過今年的青超聯賽,隊伍的水平提高很快,球員在自信心和場上的表現提升了一個高度。

中國足球在青訓上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學習與訓練、賽會集中制等等,如何去解決這些矛盾衝突?

U19青超以下的設置包括U17、U15、U14、U13組別,這幾個年齡段先進行大區賽,與其臨近的省市進行主客場賽制,設置兩三個小時高鐵圈,踢週末的主客場賽制,這個賽制改變了以前青少年賽事以主客場爲主的方式。

關於賽會制的方式,我們與很多教練交流過,往往是訓練兩三個月纔去踢賽會制的比賽,短時間內踢的比賽可能會達到七八場比賽,踢到最後的時候比賽競賽質量下降,因爲體能的下降對教練員的戰術佈置及小隊員的發揮帶來一些困擾,這也是賽會制比賽的一個弊端。所以通過青超聯賽主客場的賽制,解決了賽和練、學和訓的問題。

學習和訓練解決了上學和訓練的矛盾,週末聯賽不會影響到小隊員的學習;賽和練方面,教練和隊員可以有一週的時間去研究和總結,而且教練可以利用一週的時間對上一場比賽暴露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做好下一場的準備,對教練員水平的提高及隊伍的磨合來講,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2017賽季青超也這樣實行,開始一些隊伍對主客場不是很瞭解,因爲實力不同,開始有的比賽出現七八個球的差距,到後來漸漸縮小爲兩三個球的差距,甚至比分更爲接近,通過這個比賽隊員在貫徹教練員的比賽意圖、閱讀比賽的能力、有目的去解決問題方面,整體有很大提高。

所以整個賽事體系是青少年成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當然青超聯賽只是我們目前是中國青少年比賽的一部分,或者說一個核心,我們還有青少年錦標賽、足協盃,比如下個月我們還有青少年冠軍聯賽,把青超聯賽冠軍、足協盃冠軍、錦標賽冠軍、校園足球的冠軍聚在一起進行PK,作爲賽事的補充,給優秀的隊伍高水平的競爭平臺。

《足球》:這兩個賽季的青超聯賽也曾出現過球隊水平差距大,大比分的情況,在這方面有哪些考量?

戚軍:今年青超聯賽在宣傳方面進行了整體的推廣,包括Logo設計等方面有很大升級,另外通過社會企業支持青超進行互動宣傳,對青超聯賽進行視頻轉播,通過電視和網絡平臺進行播出。希望視頻直播讓更多的人瞭解青超聯賽,觀看到青超比賽。

當然,青超兩年的發展也面臨着中國地域很大,隊伍發展不是很平衡的情況,另外隨着足球改革的深入,從地方體育局到俱樂部,俱樂部越來越多,由於很多隊伍是新建的,地方發展水平不同,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把青超聯賽平臺做好,確保有一定水平及水平相當的隊伍在這個平臺上競爭,這也是我們正在研究的課題和設計。

青超聯賽是中國足協青少年聯賽的頂層設計,不可能把中國所有的隊伍都納入到這個平臺,我們正在研究設計青超聯賽的下沉——我們鼓勵足球開展比較好的省或者城市,設計同年齡段的城市或者省級比賽,這樣通過比賽打出的隊伍,再到青超聯賽進行比賽,也就是說未來青超聯賽隊伍是打出來的,而不是推薦出來的或者評估出來的。

未來青超是與省市的青少年比賽掛鉤起來,形成我們在青少年比賽中的等級銜接,有利於發揮各個地方、會員協會的能動性,包括建立在各個省市地方更多的比賽,讓不同年齡球員有不同的賽事,保持比賽的常態性,特別是城市聯賽主客場和週末聯賽體系。這也是對青少年成長一個重要的過程,也是我們接下來重點打造和設計的方向。

青超聯賽堅持的方向是什麼?

青超聯賽我們將繼續延續下去,這是中國足協在青少年運動員鍛鍊、比賽的頂層設計的平臺和核心。這個平臺主要解決平時的賽和練、學和訓的矛盾的問題,聯賽有他的優勢,但也不可能貫穿到全年作爲唯一的賽事,我們還有其他的補充賽事。接下來設計青超聯賽下沉,包括還有全運會的比賽配套辦法,當然,不會因爲有全運會比賽把青超聯賽放棄了。

青超聯賽之所以是核心比賽,我們並不是把青超定位爲職業梯隊的比賽、校園足球的比賽或者各地足協的比賽,我們是開放式的,如果隊伍水平到了,就可以到青超聯賽當中踢,確保無論是梯隊、協會的隊伍或者足球學校的隊伍或者社會俱樂部的隊伍,水平夠了都可以到青超來打。

《足球》:U23聯賽足協剛剛推出不久,這段時間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從中國足協的角度來講,這項賽事設計的初衷是什麼呢?

戚軍:U23聯賽是中國足協今年剛剛設計的補充型賽事,並不是貫穿全年的賽事,在聯賽結束後進行。中國足協有U23球員的培養計劃,在聯賽當中也實行了U23的政策,我們在U23政策上給了這個年齡段有能力的隊員鍛鍊的空間,但是根據國內U20到23歲球員的整體實力,在中超賽場並沒有佔到主要位置,大部分球員上場的時間是不夠的。

我們想在年底的時候集中做一個補充型的賽事,有利於讓U23以下的隊員擁有一個同樣競爭水平的平臺,因爲有一部分優秀的U23隊員踢上了中超聯賽,但是還有一部分參加比賽還是比較少,我們還是希望通過這個補充賽事給隊員做一個賽事平臺,作爲一個補充,給這個年齡段的隊員一個參賽的機會。

U19國青隊剛剛在亞洲盃上小組賽出局,如何去面對和看待?

其實青訓和見到成績是相輔相承的,沒有前期的基礎投入就不會有中國足球的未來。這個未來不僅是我們的國青、國少,還有國家隊,實際上都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中國足協在青少年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當然這樣的投入在未來八到十年才能看到效果。

現在我們有些成績可能不是很好,有原來我們的基礎薄弱的問題,有成長理念、隊員成長的環境、對足球的理解的問題,還有一個團隊的磨合、參加世界大賽的壓力等等,球隊實力不只是球員個人技術方面,更體現在綜合的能力上,我們面臨着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

我們的國青隊伍沒有踢好比賽,我們隊員並沒有把最好狀態發揮出來,的確他們沒有打好,這裏面肯定會有很多的問題,包括球員的心態、執行教練的意圖等成長當中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解決肯定不是成立一支隊伍、針對性的解決這麼簡單,肯定需要隊員在很小的時候逐步的去做。青超聯賽和青訓的工作,就是要解決未來國家隊等國字號隊伍表現的問題。

中國足球過去在青訓方面有欠缺,我們現在在補課,另外世界足球在高速發展,我們如何能跟上青訓發展的水平和理念,還有社會、家長、教育部門甚至媒體環境,大家對足球行業也有一個逐步的認同,怎樣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如何支持足球的開展、政府的支持等等。

足球的發展每個環節都很重要,我們現在正在進步,我相信我們的隊伍水平一定會提升。如果我們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就會永遠有欠缺。這也是中國足協看到的問題,我們也在儘可能的在這些方面進行補課,儘可能去提高我們的基礎,當然這也需要時間,現在我們要先做好各自負責的工作。

對於青超聯賽,現在各個俱樂部都認可這樣的核心賽事,而且又符合國際足球發展的規律,爲什麼我們不做下去呢,爲什麼不去做好呢!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

《足球》:有這樣的一個實際情況,如果青少年的隊伍無法在國際賽場踢好,國家隊就無法在世界盃上取得突破。

戚軍:的確是這樣的,因爲作爲國字號球員,如果在青少年階段沒有打過世少賽、世青賽的話,對他的成長就是非常大的損失,如果在青少年階段不斷的和強手去競爭,在高水平平臺上去比賽,收穫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希望我們的隊伍能夠走向世界舞臺。

的確目前我們在足球底蘊上,和八九十年代的老一輩球員對足球的態度和足球環境也都是不一樣的,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挑戰,如何能夠讓球員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我們的基礎建設,通過平時比賽的培養,按照我們希望的目標,將來在國字號球隊當中展現出他們的水平,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

當然一切都離不開我們對基礎的建設和基礎環境的改造,所以青超聯賽大家認同我們就要做下去。當然發展青訓不僅有青超,我們還有很多方面,包括我們建設青訓中心、青訓學院,包括我們從國外請了很多青訓專家,來幫助我們,包括校園足球的開展,不投入基礎就沒有未來,我相信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只要我們想去做,中國的足球水平還是能提高的。

現在在青超聯賽當中有不少西班牙的教練,U21還請來了希丁克,還請來了比利時的青訓總監,未來中國足球青訓會形成一定的風格嗎?

我個人認爲引進更多外教並不是說引進某個體系,並不是今天學誰明天學誰,大家可以看到參加世界盃決賽圈的接近700名隊員,基本都來自五大聯賽各個俱樂部,說明現在國際足球的發展日趨系統化,也就是說現在的世界足球已經不是純打防反或者純打巴薩踢法。

我們引進了很多國家的外教,我們希望這些外教給我們中國的教練、青少年帶來更多的現代化的足球基礎訓練,包括對我們基層教練員的培養。我們基層的教練水平還是比較薄弱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引進,讓我們的基層教練知道國際最好的青訓發展方式是什麼,在這個年齡段應該去練什麼,讓他們的足球情商、對足球的閱讀能力、技術水平,都獲得提高。

有人說無論是在亞青賽還是世界盃預選賽,中國足球隊缺少一錘定音的球星,這個課題怎麼解決?

所以說青訓工作是永遠在路上的工作,需要每一名足球從業人員都要做好自己的基礎工作,如果沒有這些基礎的工作就沒有美好的未來。中國足球發展希望大家給予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理解,也需要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讓我們所有從事這項運動的人把足球環境做好。在細節方面,鼓勵有天賦的孩子更好地踢球,給他們更好的平臺,有好的環境、教練保障,很好的社會環境。

雖然外界對中國足球又愛又恨,但鼓勵更多的孩子踢球是不能改變的。希望給所有喜愛踢球的孩子,在他們每個成長的重要的階段給他更多的機會,有更多的伯樂能夠看到他,讓孩子有更好的展示舞臺,這樣會更多地人蔘與足球,將來一定會湧現更多足球人才,球隊的成績自然就會提高。

撰稿| 王偉編輯| 把球給我我要回家

---------------------------------------------------------------

本微信刊載的所有內容,版權均爲足球報所有,未經授權許可,其他媒體不得轉載。如需轉載或改編,請聯繫足球報新媒體事業部。

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