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勒是賽馬比賽中不可或缺的裝備之一,在比賽中對於馬匹的行進路線、速度控制發揮重要作用,就如同馬匹的方向盤和制動系統一樣;在正式比賽或訓練中,騎師通過水勒能準確地傳遞騎師策騎信息,實現人與馬的默契配合。

水勒是馬匹最早出現的裝備

在進入我們今天的正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水勒這個詞語進行一個說明。水勒是水勒繮的簡稱,英文名爲“Bridle”,由馬頭挽革、銜鐵以及繮繩組成,其中馬頭挽革是指水勒中馬匹頭部的除了銜鐵外的部分,包括頰帶,喉帶,鼻革等等。水勒的材料一般由皮質,尼龍和人造革製成,馬術常用皮質水勒,但在賽馬的訓練和比賽中,三種材質的水勒都有應用。

現代賽馬裝備

相對於當今賽馬中因競技需要而出現的眼罩、喉託、面箍、繃帶等裝備,水勒堪稱一款最基礎的裝備,甚至在人類馴化馬匹之初就已出現,使用歷史遠超同樣作爲基礎裝備的鞍具。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向大家介紹了關於銜鐵的知識(詳見賽馬課堂 | 銜鐵,騎師與馬匹的交流神器),今天我們着重來向大家介紹水勒的其他結構。

水勒的結構與規定

基本水勒的組成結構圖示

賽馬比賽中,水勒的使用也有明確的規定,比如:需以扣帶的方式連接,而非其他連接方式;需有眉帶和喉帶。

賽馬中水勒的使用有着標準化的規定

賽馬中的繮繩及作用

繮繩大都用於策騎馬或其他可用於駕馭的動物,通過銜鐵連接,以達到操控馬匹的作用。在標準化的賽馬比賽中對繮繩的使用也有着一定規定:

繮繩可以不採用皮革製成;

繮繩必須有橡膠把手;

繮繩必須是纏繞在銜鐵上,而非用搭扣扣在銜鐵上。

賽馬中的繮繩示例

水勒就像馬匹的方向盤和制動系統,它在賽馬比賽中起着提供命令或指示的作用;若沒有了水勒,騎師就難以對馬匹進行轉彎、加速、降速、急停或勒馬後退等操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