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靶場組織實彈射擊。楊盼 攝

從靶場到戰場的距離,折射部隊與打贏的差距

“彈竟沒打出去,你說丟人不丟人!”

前不久,航空兵某旅實戰化打靶訓練,在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所屬某場站靶場進行。對於參加了10多年演習的飛行員鍾家元來說,這次打靶不同尋常——

以往地上“大白圈式”的土堆靶標消失了;方圓幾公里,錯落佈設的上百個實體靶標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

“往年靶標老遠就能看見,今年咋就不見了?”鍾家元沒發現目標,不得不帶彈鎩羽而歸。

目睹這一幕,剛剛還挺直腰桿往前衝的幾名飛行員,立馬將神經繃得緊緊的。因爲大家清楚:“如果連靶標都發現不了,彈就沒法投出去!”

這個局面的確不樂觀。它改變了飛行員對“百步穿楊”“彈無虛發”的傳統認知,也讓大家明白了一件事:如今的靶場,再不是那個笑臉相迎的“老房東”了。

“別說打中不容易,就連找到轟炸目標都難上加難。”某部飛行員劉恩東告訴記者,這是“老房東”6年來的第4次“變臉”。

在劉恩東印象中,以前的靶場可不是這副面孔:靶標往往是在地上畫個大白圈,中間畫個十字或者堆個土堆,基本上一打一個準。不久,“十字靶”換成了“靶布”,目標看着也算明顯。再後來“靶布”換成了仿真靶標,如今實體靶標更是“衆裏尋他千百度”卻還是無覓處……

劉恩東明顯感覺,靶場環境越來越複雜,“仗”也越來越難打了。他告訴記者,靶場包含鹽鹼地、水泡子、草原、樹林等多種地形地貌,可佈設飛機、坦克、雷達、車輛等實體靶標百餘個。

“這一變化,生動地折射了我軍實戰化訓練水平的提升。過去,部隊來了就能順利把彈扔出去。如今,我們千方百計設難題,就是不讓部隊把彈順順利利投出去。”場站站長畢良濤告訴記者:和平時期,靶場就是戰場,如果部隊輕輕鬆鬆就完成投彈任務,說明我們考題不難、把關不嚴。

從2011年年底到如今,畢良濤已在場站任職7年多。這些年,每次有部隊打靶,他都絞盡腦汁去佈置靶標,很多飛行員一聽說來他們這裏打靶心裏都發怵。也有個別老戰友打電話打探:“老畢,你把靶標整哪兒去了?”畢良濤嘿嘿一笑:“有能耐自個兒找去!”

“從沒見過你這種人,越鹹越是給鹽喫。”畢良濤笑了笑,給老戰友講“火燒赤壁”的故事:“曹操那麼厲害,爲什麼在赤壁打了敗仗?”老戰友明白了他的一片苦心:平時不注意克服弱點,打仗必然會喫虧。

“艱難一日”就在當日!漸漸地,不只是鍾家元,前來駐訓的多支航空兵部隊飛行員也意識到:從靶場到戰場的距離,就是當前部隊與打贏差距的真實寫照,平時訓練自欺欺人,戰時必然自食其果。

靶場存在的意義,是演練“明天的戰爭”

“說來你可能不信,一臺報廢的垃圾車,整整當了3年靶標。”

不介紹經驗,開門見山就談尷尬事,靶場原場長高星接受採訪時的態度,多少讓記者有些意外。

2011年到2014年,靶場除了土製靶標之外,還將一輛報廢的運輸車弄到場區當靶標。每次打靶,高星都跟飛行員說“小話”:兄弟你可得“悠着”點打,萬一打“廢”了,我們就沒啥傢伙什兒了。

短短几年過去,如今,高星的底氣越來越足:靶場已經有了百餘個實體靶標。每次演訓前,以往愛說“小話”的高星說起了“大話”:“來了隨便打,打不上我還看不起你哩!”

這一細節,展現了全軍在推進實戰化訓練中,各級抓戰鬥力建設的一個理念上的大變化——只要是未來戰場需要的,就是今天我們在訓練場上應該抓的。

帶着這樣的理念,各級精心將靶場打造成了一個專業的練兵場。爲模擬最真實的戰場環境,他們本着“以戰引建,以建促戰”的原則,廣泛蒐集兄弟部隊飛行員、作訓參謀的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布靶方式,使靶標佈設實現了由平面到立體、從模擬到實體的諸多升級。熟悉的環境沒有了,常見的靶標不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戰場”呈現眼前。

前不久,記者在靶場目睹了這樣一幕:空軍某部殲擊機羣遠程奔襲,對地實施突擊。在精準轟炸下,“藍軍”飛機大炮遭受毀滅性打擊……一下飛機,一位飛行員豎起大拇指說:“太逼真了,我找到了上戰場的感覺!”

“訓練環境和條件近似實戰的程度,是衡量軍事訓練實戰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前來靶場檢查工作的該師政治工作部主任張雪松感慨地說,如果我們人爲地變“陌生化”爲“熟悉化”,變“複雜化”爲“簡單化”,一味避重就輕,就會離戰場越來越遠。

靶場存在的意義,是演練“明天的戰爭”。當“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成爲定論時,這裏的官兵已經在探索“兵怎麼練,仗就怎麼打”。他們說:“所謂訓練,訓的絕不是套路,而是力求讓未來戰爭按照我們的方式打。訓練場應該是一個孵化器,不僅孵化新戰法,更應孵化一個我們熟悉、對手陌生的優勢環境!”

仰望長空,記者發現,在推進實戰化進程中,全軍許多部隊官兵瞄準的,不僅是有形的靶標和航彈,還有一個富有哲學意味的“靶心”——許多官兵深懷憂慮,就怕“一覺醒來落後了”,就怕各級投了大筆資金卻拿不出像樣的“成果”,就怕在靶場檢驗的技戰術到了戰場“不中用”。

在指揮中心,靶場教導員張虎引導記者窺見“老房東”的新面容:橢圓形靶場上,野外鹽鹼地、沼澤地、草原、樹林、湖泊等多種實戰中可能遇到的複雜地形地貌盡收眼底,由退役裝甲車、坦克、高炮、導彈、雷達天線車、仿真飛機等組成的實體和仿真靶標交錯分佈在靶場中。

“彈沒投出、打不上靶也很正常,有效命中才是高手。”張虎說:“對於執行空中搜索、偵察、攻擊任務的飛行員來說,實體靶標與假目標的反光不同、雷達反射也不同,可以最大程度接近實戰。”

航路有規則,戰場無常式。近年來,隨着部隊實戰化訓練任務逐漸加大,來這裏駐訓的部隊明顯增多。面向新戰場,我們準備好了嗎?面對使命新變化、戰場新要求,是等一等,還是趕一趕?曾幾何時,戰場環境設置不到位,讓許多指揮員陷入困惑之中,那些在自我欣賞中練就的“花拳繡腿”,到底有多大用處?

“盾不堅,矛怎利?‘三流靶場環境’豈能練好‘一流精兵勁旅’?”帶着這樣的反思,他們感到:全方位打造現代化、實戰化的靶場,不能只是畫圓堆土,而需要增加高新技術含量。

走進導播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戰機對地攻擊的實況盡收眼底。靶場官兵介紹,爲了使戰場評判科學高效,他們在靶場佈設10多組高速攝像系統,通過固定攝像點和移動攝像設施,進行定點監控、跟隨和全景監控,將現場景況傳輸到導播大廳,特別是飛機精準抵達和對地攻擊時,對彈着點和空投點的測量等場景進行全程直播。

打的效果如何?採訪中記者看到,上至旅長領導,下至普通飛行員,個個臉上洋溢着從未有過的興奮:“與以往相比,命中率雖有所下降,但部隊戰鬥力卻大爲提升。”

唯願千軍競發時,念我“磨刀”之功勞

“當兵兩年,保障過4次大型演訓任務!”

每每提及這些,靶場警衛班副班長、上等兵王智琪臉上就洋溢着自豪。

“以前是保障強擊機、轟炸機等日常打靶訓練;現在是考覈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和地導、雷達部隊及空降兵大規模空降、空投等合同作戰能力。”在王智琪眼中,幾年前的靶區還是一片荒蕪的鹽鹼地,起風時更是漫天黃沙,如今是“越來越熱鬧了”。

“眼前的變化來得太不容易了!”採訪中,靶場四級軍士長王健彷彿又回到了靶場建設之初:晴天沙石深陷,雨天泥濘難行。王健清晰地記得,2014年,一名領導來該站視察詢問:當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該站官兵回答說:首長,我們最大的困難是沒有任務!

“現在平均每年都有幾個戰區空軍級別的大型保障任務。”不經意間,王健發現,從瞄靶到打模擬彈,從打火箭彈到激光制導炸彈;從過去不能打到現在能打了,過去不敢打到現在敢打了,過去不真打到現在真打了……靶場實現了從鹽鹼地到現代化空軍靶場的轉變。

“這一逆襲可以說是我軍推進實戰化訓練的最直接展現。”有軍事專家稱,我軍諸多實戰化靶場猶如一道道邁向戰場的“門檻”,逼着官兵從“實彈發射”走向“實戰發射”,從“靶場模式”切換到“戰場模式”。於是,越來越多的官兵發現,越來越多的新戰法新訓法,都是在天南海北一個個靶場幾番“鳳還巢”留下的印記。

去年,該靶場新建指揮中心、新聞媒體中心、評估中心和導播中心等4箇中心,另外還開闢3個空降場。各部隊的戰鬥力能在一個演兵大體系中磨礪,原因就在於這裏有一片硝煙瀰漫的“戰場”。

“靶場環境構設逼真,這裏就是未來作戰‘準戰場’!”今年4月,“金飛鏢-2018”突防突擊競賽考覈激戰正酣,一名多次參加聯演聯訓的海軍航空兵部隊指揮員感慨不已。

這樣的讚譽,靶場官兵已不是第一次聽到。去年,這個靶場作爲“航空飛鏢-2017”國際軍事比賽的主賽場,憑藉構建複雜逼真的戰場環境和功能完備、要素齊全的監控系統,爲賽事提供了理想的比賽場地。

駐訓部隊“靶標難見”,指戰員們不憂反喜,紛紛前來“自討苦喫”。幾年間,該場站經歷了由留守單位到作戰單位、由無機駐場到新機常駐、由擔負基本備降到承保大項任務、由單純後勤保障到多機種保障的發展歷程,靶場更是變成了空軍部隊競相進駐礪劍磨槍的“寶地”。

信息化戰場“磨刀石”,砥礪出精銳之師。近年來,靶場先後保障某型火箭彈、激光導彈等實彈實投任務,特別是近幾年圓滿完成“航空飛鏢-2017”“金飛鏢-2018”等10餘次重大演訓任務。

走下靶場,空軍某部一名基層指揮員告訴記者,他們即將執行聯合作戰演習,能在此前參加一場近似實戰的打靶,“機會非常難得,讓人非常珍惜!”

識飄風於青萍之末,蘊春意於酷寒之時。兩個“非常”之嘆,道出的是基層官兵對實戰化訓練條件的呼喚。對此,該站領導胸有成竹:“下一步,我們將在場區建設實體橋樑、房屋、陣地和機場跑道,新的戰場環境會更加逼真!”這一靶場構設,也將在實戰化演兵場掀起新的狂飆。

“戰火硝煙,飲風吞沙,我們的隊伍成長壯大,從這裏走向戰場……”採訪結束時,耳畔傳來一首激越高亢的《從這裏走向戰場》,讓人爲之動容。記者的腦海中突然閃過靶場官兵的一句座右銘——“唯願千軍競發時,念我‘磨刀’之功勞!”(劉建偉 趙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