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市面上明显平台出问题的声音小了一些。

倒不是因为整个行业有所回暖。

而是政府要求,所有平台必须以合理的手段退出。

什么叫合理的手段,就是不能跑路,也不能直接清盘。

而是采取展期,部分兑付的方式来解决平台目前的问题。

并不是能够完全良性清盘。

这个目前这个环境下,能够良性清盘的平台,我估计最多能有个10%吧。所以,在未来,平台跑路的情况基本不会存在,但清盘还会继续。

这对投资人来说,算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吧。

另外,所有的官方媒体,一律不能大肆报道关于任何行业的大规模风险等等。只剩下一些自媒体还在客观的报道。这也算对投资人的一种保护吧。

但实际上,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个行业从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坚持住他的底线,是带有原罪的。2

底线是什么?

就是纯中介。

纯中介意味着,平台就应该完全做到信息透明,一对一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

如果借款人发生逾期或者坏账,解决的方法也不是立刻垫付。

而是首先告知出借人这个情况,就算要垫付,也是在一定周期内。给平台一些缓冲的时间,找第三方公司进行债权回购。这样的做法,对于平台的运营,才是健康的。

对于出借人,才是负责的。

其实在行业早期,所有平台都不兜底的。

诸如拍拍贷,红岭创投等等,在13年以前,也不兜底。

行业的转变,应该还是从某平台那一次大额业务逾期,实控人宣布兜底开始。

整个风向就变了。

如果平台不兜底,那就给人一种非常不安全的感觉。

所以大家开始各种兜底方案,风险保证金、第三方公司担保、履约险等等。

都是为了告诉投资人一个信号:你投我的平台,那就能够绝对保证本息安全。

而事实上,哪有那么多赚钱的业务,能够绝对保证投资人本息安全的。

就算有这种业务,它去年赚钱、前年赚钱,也不能保证它未来一直赚钱的。

所以,因为兜底的存在,导致风险释放是被滞后的。大家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只有平台兜不住的时候,它才会告诉你,我扛不住了。

然后要么清盘,要么跑路,要么展期。

但从没有哪个平台在最开始,说我有可能某些业务会逾期。

因为这样说,在之前的大环境下,基本没有投资人投,更谈不上发展了。

3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绝大部分的平台,出借人跟平台也是完全信息不对等的。出借人只能通过平台的一些外表,来判断平台的实力。

诸如:股东、背景、高管、业务介绍、广告等等。

但实际上,这并没有做两端的穿透。

很多平台更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做成债权包、计划类等等产品。

确实是提高了用户体验,但底层资产的穿透和匹配,就更加不清晰了。

一旦不清晰,那么有些平台就有机可乘。

底层不放资产,而自融去投一些其他的项目,诸如炒股、炒币、炒房之类的。

这就形成了资产的严重不对称。

信息也严重不对称。

当风险来临的时候,出借人的权益,是无法做到保障的。

在最近这些WQ案件当中,大家应该可以深刻体会到,投资人和平台的完全不对等。

投资人完全就是弱势群体,孤立无援。

这就是信息不对等造成的。

要彻底解决行业的问题,也不是这一两次风险爆发,引起政府高度关注,就能解决的。

而是需要从源头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去刚兑、透明化,才是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要去刚兑、透明化,那么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借款人的信用体系搭建

目前的行业的情况,都是平台或者资产端替出借人挑选借款人,而不是出借人自己挑选。

因为出借人无法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所以他必须看到刚兑才能够安心。

而在中国,国民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善。

所以这一块,也是透明化的重中之重。

只有有了完整的征信体系,这样对于借款人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风险把控。

好消息是,最近成立的“百行征信”。就是希望把借款人的征信体系数据完善起来。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那么借款人也不敢轻易违约。

只有做到这样,平台的运营才可能持久。

P2P本身就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而国外的P2P平台,从来没有刚兑一说。我上了lendingclub的网站,截了张图给大家看看:

摘自lendingclub的网站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借款,其实主要还是看几个方面:

1、FICO评分。(不知道是什么自己去百度)
2、收入情况
3、用途

我们缺的,其实就是1和2。

而这两点,只要征信能够全面普及,是有可能查到的。

希望那一天,能够早一点到来吧。

4

还有一些题外话。

我跟一些同行在聊,大家认知当中有一些肯定会出问题的平台,现在还没出问题。

那这种问题,是让他现在出,还是让他将来出呢?

现在把问题引发出来,那么对行业的打击,会更加严重。因为波及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但现在不引发出来,让他继续增长,然后突然哪一天,他又出问题了。

会不会对行业又来一次致命的打击呢?

在这一块,我认为,ZF其实也没有太多好的办法。他们也很头疼。

一是不知道怎么去管,二是没办法管。

很多地方的金融办,对于P2P业务的理解程度,其实只能说中等。很多实际情况他们是不知道的。

如果不是国家要求他们去管,他们压根都不会去管这块的事情。

而现阶段,在目前的行情下,对于ZF来说,维稳是大于一切的。所以,他必须冷处理这些有问题的平台。

哪怕你出问题,你也得把风险释放延后,出个展期方案,或者其他,也不能原地爆掉。

最近出现问题的大平台,多半都是这种情况。

还是建议这类平台的投资人,不要太乐观。不说是缓兵之计,但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5

也有人跟我说,行业在回暖。确实,一线平台,有可能是在回暖。

毕竟那些从二三线平台撤资的投资人,都在往一线平台靠拢。

某一线平台负责人告诉我,他们现在一个月的新增注册用户,已经比之前两年任何一个月都超出了很多。这说明很多资金都在慢慢往一线平台靠拢。

但数据恢复,还是有些缓慢的。因为信心的重建,不是一朝一夕的。

未来这个行业,最后可能会存活不超过100家平台。这也是我从某份证券的分析报告里看到的。我觉得之前说的200家,确实有点乐观了。

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数据,目前保有存量的信托机构为68家。而第三方支付牌照,是238家。

如果P2P执行持牌制,那么应该是一个高门槛、高要求,而且是一次性发放的。

国家从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一定会非常保守。

所以,在这一波出问题以后,可能会剩下一些特别有实力业务真实的头部平台,还有一些小规模经营业务真实的平台。

头部平台因为是头部效应,大家都集中去那取暖,所以不会出事。

小规模经营的,很多都是因为出借人跟平台有强关系,比如亲戚、朋友、粉丝之类的,受影响不大。

而腰部的平台,会有很多被波及到。

当然,如果8月份再出一个类头部平台风险,那行业估计就撑不住了。

我7月份的时候,在某个自媒体群说过这样一段话:

这虽然有点残酷,但这就是现状。

这就跟股市一样,熔断不可怕,但阴跌最可怕。

熔断几天,还有些胆子大的打算冲进去接盘,只要不再出事,也就慢慢恢复了。

而阴跌,成交量只会越来越小,那会有更多平台暴露出流动性风险。

7月份出问题一个月,8月份不出问题,那投资人的信心会有所恢复,9月份开始慢慢回来投资,行业才可能恢复。

如果拖到9月份,还持续出问题,国庆那7天,很多平台抗不过去。

然后延续到年底,过年又7天。

真这样,行业就真完了。

实际上,如果行业持续恶化下去,能抗过6个月的平台就我知道没有几家。

只有这样壮士断腕,才能够救这个行业。

可笑的是,被其他的人曲解为,我恶意的希望所有平台都暴雷,把剩下的平台全部都搞死。

更搞笑的是,有人说我跟XX巴士是一伙的。

我只能说,人言可畏。

结果,只有等待时间去验证吧。

6

最后,关于投资建议,我分享我跟一个投资人的对话:

投资人问我:我最近投的平台,大部分都还好,有两三个出问题了,逾期的展期的。现在有些平台回款,我是不是应该去投到其他背景实力雄厚的平台争取回血?

老七:为什么一定回款就要投资呢?你不能提现出来先观望一下,等行业情况明晰了再去投么?你有炒过股么?如果你炒过股票,你就会知道,有些老手,在大盘跌的时候,也会全部撤出来观望,而不是一直持有哪只股票跟着他一起去跌。等到行情好的时候,他再回去增加仓位。而且也不是一下就全仓,也是一点一点加上去的。

其实投P2P也一样啊。在行业有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出来先观望下,最后等行情稳定了,再去投资呢?

P2P的相对收益,比股市的相对收益,要低得多。

那在本身行业有风险的情况下,撤出来观望,哪怕损失了几个月的利息,也是有限的。

总比损失本金要强吧。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对自己投资的平台也绝对的知根知底,那你可以投。

一般投资人,还是缓缓吧。

观望一下,冷静一下,没什么不好。

你必须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请理解这一句的意思。

文章来源于:老七玩金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