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中隊人人稱優的特戰尖兵,一場傷病讓他轉崗爲一名炊事員,但他從未放棄他的特戰夢,爲了圓這個夢他是如何地堅韌不屈,奮勇拼搏?看下去!

譚雲政,現爲某部特戰第二支隊特戰六大隊十六中隊隊員。入伍以來,先後參加衛士系列演習、邊疆駐訓、特戰分隊比武集訓、“魔鬼周”極限訓練等任務,多次被評爲訓練能手、3次被評爲優秀士官。2018年9月,在武警部隊第二屆“巔峯”特戰比武中榮獲“特戰全能精兵”。

8年磨一劍,只爲練強打仗硬功

像大多數男孩一樣,譚雲政從小就有一個軍旅夢、英雄夢。

家住被譽爲山城的重慶,聽着父親當民兵“百步穿楊”,十發子彈能打出3組重彈故事的他,暗自下定決心,以後當兵就要練就百發百中的本領,在戰場上令敵人聞風喪膽。

高二那年,譚雲政的舅舅到家裏做客,喫飯端菜間,他被菜盤子燙得縮回了手,舅舅便開玩笑說,“堂堂男子漢細皮嫩肉的,端菜都怕燙,真該去當兵好好摔打磨練一番。”有了舅舅的“助攻”,譚雲政參軍入伍的願望更加強烈,就這樣,他光榮入伍了。

“當兵就要當一個好兵、尖兵!”當踏上軍列的那一刻,這個信念就根植在譚雲政的心靈深處,精武夢也隨之生根發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新訓之初,瘦弱、個小、書生氣的他很快就被殘酷的現實“挑下馬來”。第一次3000米跑,用了將近18分鐘,單雙槓一個上不去,俯臥撐10個就已經是極限,譚雲政被戰友們扣上了“後進分子”的帽子。

“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我不信比別人差,不拼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

知恥而後勇。他格外珍惜每次體能訓練時間,像上了勁的發條一樣,寧可累到兩腿抬不動,下樓梯倒着走,也要爲自己加量。

爲彌補長跑上的不足,特意爲自己縫製了兩個沙綁腿,連睡覺都不卸下來,僅有的休息時間也全用來蛙跳、跑圈……硬是憑着這股拼勁,到新訓結束時,譚雲政的訓練成績在新兵當中已是名列前茅,成功甩掉了“後進分子”的帽子。

新兵分配,譚雲政被分在了普通的機動中隊,這與他心心念的特戰尖兵漸行漸遠。是金子在在哪都發光,訓練中經常和老兵“叫板”,第一次跑5000米,老兵就被他遠遠甩在身後,器械考覈中他身輕如燕,戰友稱他爲“飛毛腿”和“器械小王子”。

“小夥子,這麼能喫苦,想來特勤中隊嗎?”一次在訓練場上,特勤中隊長見譚雲政素質不錯,有意將他挖到特勤中隊。聽到中隊長這麼問,可把他高興壞了,因爲這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一步之遙的特戰夢,卻因“偏科”失之交臂。正當譚雲政做好準備去特勤中隊時,卻因爲“偏科”不能去的消息,澆透了他心中的熊熊烈火。原來,特勤中隊長得知譚雲政只在跑步、力量等方面的成績比較好,射擊卻很一般,就否決了他去特勤中隊。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爲練好射擊,訓練據槍時,別人掛水壺,他掛3塊磚,別人休息,他還在訓練,平時接觸不到槍,他就雙手端小凳子訓練據槍,經常悄悄到器材室拿模擬槍原地訓練立姿、跪姿、臥姿。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初,因素質全面,譚雲政被調整到特勤中隊,至此,他的特戰之旅正式開啓。

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裏練。從此,譚雲政鉚足了勁,向一個個特戰課目發起衝鋒。練長跑,每10公里只是“開胃菜”,半年不到就跑壞了10多雙作訓鞋;練射擊,每次都要隨身帶個小本子,把氣溫、風速和角度等數據記錄下來,一遍遍向中隊的訓練尖子請教……

戰場無亞軍,一切爲打贏。譚雲政“拼命三郎”的勁頭在中隊是出了名的,不管是平日裏的訓練,還是各種小競賽、階段性考覈,他都要爭第一,拿冠軍,暗暗與身邊戰友比較,哪方面不足就練哪裏。

一次,中隊組織步槍、手槍快速精度射擊和多距離、多姿勢射擊考覈,成績出來後,譚雲政又是第一,戰友笑着說:“譚班長不愧是‘譚優秀’,又是第一!”從此“譚優秀”的外號傳遍整個中隊。

從病號、炊事員到全能精兵,上演完美逆襲

提起譚雲政,戰友無不向他“傳奇”的經歷豎起大拇指,當兵8年,無論崗位如何變化,他一心所想就是如何當一名好兵。

2013年,譚雲政走上班長崗位,從戰鬥員到指揮員,受訓者到組訓者的轉變,正當一切步入正軌準備大展身手時,老天似乎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2014年初,支隊組織特勤分隊比武集訓,他毅然報名參加。在一次2000米負重奔襲射擊訓練中,他一直衝在最前面,到達終點,完成實彈射擊,正當準備起立的時候,發現腰部僵硬,沒有了知覺,用盡全身力氣想要站起來,卻怎麼也起不來,豌豆大的汗珠如雨般滾落。

“譚雲政你怎麼了?”“腰,我的腰疼,使不上勁兒了!”戰友見他半天沒站起來,立馬圍了過來,幫他卸下身上的裝具,抬到衛生隊,在戰友的幾度催問之下才說出原因。

半年前,他的腰部就開始隱隱作痛,那時候並沒有在意,疼的時候貼幾片膏藥,咬牙繼續訓練,爲不影響訓練進度,這事他誰也沒有告訴。

在衛生隊簡單調整了幾天,倔強的譚雲政又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同年7月,他又參加了武警部隊組織的高嶺特勤排反恐骨幹輪訓,在高手雲集的集訓中,訓練強度和壓力與日倍增,憑藉着不甘落於人後的勁頭,天天起早貪黑的訓練,集訓結束時,已是佼佼者。

雖然訓練上去了,但身體也來了一次“大罷工”。回到單位,一次訓練中,譚雲政給班裏的戰士做400米障礙示範,在通過高板跳臺時,身體向上一躍,就聽見腰部咔嚓一聲,整個人後仰摔倒在地。

“腰間盤突出,不能參加高強度的訓練,好好休息調整,要不然身體就真的垮了!”被戰友連揹帶扛送到衛生隊躺了4天,當醫生說出病情後,他傻眼了,沒想到會這麼嚴重。

“都什麼時候了還想着訓練,這幾個月好好休息調養,全當給自己放個假,就算你是機器做的,那也得維修保養啊!”時任中隊長張洋的話,讓譚雲政低下了頭。

在醫院理療調養期間,也沒閒着。他讓戰友送來軍事訓練大綱、專業課目訓練教材等書籍,每天就像赴京趕考的學子一樣,從早到晚都在看書,不時還在本子上寫寫畫畫,光做學習筆記就用了好幾個本子,三個多月的時間,他的軍事理論、專業科目知識突飛猛進。

“報告,中隊長,我歸隊了!”回到單位,譚雲政拍着胸脯說。可當信心滿懷,準備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訓練中時,身體卻頻頻報警。

“胡鬧,你不要命了嗎,身體纔是革命的本錢!”不甘心的譚雲政時常擅自參加訓練,爲此他也沒少捱罵。

“難道自己的軍旅生涯就這樣止步嗎?”那段時間,他常常躲在角落裏暗自流淚反問自己。爲了不讓他擅自參加訓練,中隊想了很多辦法,年底炊事班長滿服役期退伍,崗位出現空缺,就這樣譚雲政當上了“伙頭軍”。

在炊事班,他其實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邊研究炊事專業,邊調養身體,還不忘給自己制定訓練計劃。

每天收拾完廚房,他還要堅持做1個小時的體能訓練,日復一日,過年過節都從未停止過。大年三十晚上,別上在俱樂部看聯歡晚會,而他卻在宿舍加體能。“炊事班長都堅持天天練,作爲戰鬥班一員,還有什麼理由偷懶。”時任一班長黃虹飛介紹,那段時間大家像瘋了一樣,個個比着練。

譚雲政一直蟄伏等待時機。2016年底,上級抽選骨幹力量參加特殊任務特戰選拔集訓,不顧戰友和領導勸說,毅然決然報名,經過層層選拔考覈,終於如願重返戰位。

用汗水和鮮血澆灌榮譽之花

9月29日,武警部隊第二屆“巔峯”特戰比武競賽總結表彰會在京郊某訓練基地舉行,榮獲“特戰全能精兵”的譚雲政走下領獎臺,這名鐵血硬漢竟流下了熱淚。

對於特戰隊員,每天的生活都是一種拼搏和挑戰,每一項榮譽都需要用鮮血和汗水去澆灌,而譚雲政可能要比其他人付出得更多……

“中隊長,我想報名參加,這是我的請戰書,我不想讓自己的軍旅生涯留下任何遺憾!”“你的身體能行嗎?這可不是兒戲!”5月份的一天,當聽到單位要成立備戰武警部隊第二屆“巔峯”特戰比武集訓強訓隊時,譚雲政第一時間拿着請戰書找到中隊長請纓。

“說實話,當時由於他身體的原因,我們並沒有考慮他,不過在他一再的堅持下,我們最終還是鬆口了,算是幫一名老兵圓夢吧!”中隊長劉冰說。

打起背囊住進集訓隊,面對別人詫異又略帶質疑的眼神,他鏗鏘有力的說道:“珍惜每一次比武的機會,不拼一拼怎麼知道自己不行?”

特戰項目,體能是基礎。在備戰集訓中,譚雲政要接受共同基礎、個人全能、小隊戰術、極限體能四大類訓練,每天訓練時長達12小時,挑戰極限,才能突破極限。

武裝泅渡訓練中,沒有任何基礎的他喝了不少水,爲了拿下這個課目,每天就像“走火入魔”一樣,沉浸在掌握動作要領中無法自拔,就連晚上做夢都在練習蛙泳動作要領,每次訓練連續遊4次300米全程,有時就算練到腿抽筋都不肯放棄。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爲了解槍的構造,他每天練習步槍、手槍、班用機槍、狙擊槍的分解結合超過30次。每個零件的長短、大小都清楚地印刻在他的腦海裏。蒙上眼睛,將混雜在一起的手槍、步槍零件組裝成原樣只需要兩分鐘。

想保證射擊的精度,據槍必須要穩。七月的青縣,驕陽似火,整個大地都是熱浪滾滾,他練據槍一練就是1小時,身體到處都被曬得掉皮。

晚上因身上起痱子睡不着,他便在牀上做臥姿據槍輔助練習,經常練到睡着,醒來時還抱着模擬槍。

血跡斑斑的手肘,滿是老繭的肩窩,最終練造就了跪姿據槍槍口放2枚蛋殼20分鐘不倒,一槍斃敵的成績,並總結出“驟停同時據槍到位,視力回收,大膽預壓扳機”的動作要領。

陌生場地,陌生條件。比賽當天,從步槍到機槍,從抓繩攀登到駕車射擊,課目剛開始僅僅幾分鐘,譚雲政便經受了巨大考驗。

“強大的體能是完成這個課目的基礎,但空有體能是遠遠不夠的。”回想起比賽譚雲政還心有餘悸。他在越障、武裝泅渡等“硬功夫”環節表現突出,卻在駕駛射擊、抗干擾記憶等新增內容上遭遇了“滑鐵盧”。

“以前沒接觸過這些項目,特別是駕駛射擊,之前根本不會開車,還是比賽前的1個月,才突擊學會,如果駕駛再熟練一些,可能成績會更好!”個人全能是對體能、技能、智能和心理的全面檢驗,“掛科瘸腿”肯定不行,只有全面過硬、一專多能,才能真正成爲尖刀上的刀尖。

7340秒,“個人全能”第九!

對於譚雲政來說,特戰之路永遠沒有終點,走下領獎臺,接過榮譽,一切從零開始,還有一座座“巔峯”等着他去征服。

(解放軍報記者部·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