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民日報點贊“河長制”發源地 全國第一個鎮級河長在長興

昨日,小編打開朋友圈

畫風清一色是這樣的

原來,今天的人民日報客戶端上發表了文章《在長興,探訪“河長”(新時代之光)》,點贊長興“河長制”!

報道節選如下

“河長”源頭在湖州?得到的回答是,湖州市的長興縣是中國河長制的發源地。

說起河長制的由來,長興的朋友會給你講各種各樣的故事。聽着聽着,我有了一個很特殊的感悟,“河長”這個詞的出現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一脈相承,有着非常深刻的哲學意味。

我走進了一棟二十多層的現代化大廈。在大廈的第十五層,有一個關於河長制的展示館。如果不到長興來,你根本不會知道一個縣級單位會有這樣一棟特殊建築。在展示館裏,我們看到了關於“河長”的第一份紅頭文件——2003年10月8日,長興縣下發的時任水利、環衛處負責人被任命爲城區河道“河長”的正式文字。他們對規定的河道水系,全面負責所有的整治行動。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河長”——“縣長河長”“局長河長”“鎮長河長”和“黨員河長”“青年河長”“巾幗河長”“紅領巾河長”“企業河長”等一批民間“河長”,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串串的故事。寫他們治水故事的作品上了報紙,登了刊物,都赫然陳列在這裏。

2013年,長興提出口號——“把錦繡寫在長興大地上”!他們開展的活動是“讓長興的水秀起來”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對全縣所有河道全面實行“河長制”,全面構建縣、鎮、村三級河長管理體系,開始走一條“凡水必治,凡治必清”的秀水之路。

看了這篇文章

小編不免有點小驕傲

作爲“河長制”的發源地

長興,是真的棒!

長興的“河長制之最”

1. 最早的河長制任命文件

2003年,長興借鑑當地“路長保潔道路”的經驗,對城區髒、亂、差的護城河、壇家橋港實行“河長制”管理,出臺了最早的河長制任命文件,河長分別由時任水利局、環衛處負責人擔任,負責河道的清淤、保潔等管護工作。

2. 全國第一個鎮級河長

長興縣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包漾河由於污染、管護機制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水環境面貌較差,水質波動較大。2005年3月,由時任水口鄉鄉長張玉平擔任包漾河上游的水口港河道河長,負責做好河底清淤、河面保潔和河岸綠化等工作。

3. 全國第一批村級河長

通過實施河長制責任管理之後,包漾河水源地保護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實效。於是,2005年7月,對包漾河周邊渚山港、夾山港、七百畝 港等支流實行河長制管理,由行政村幹部擔任河長,開展河道清淤保潔、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水土保持治理修復等工作。

4. 全國第一批縣級河長

2007年受太湖藍藻爆發影響,長興4條河道受到污染。2008年8月,長興縣對4條河道開展“清水入湖”專項行動,由4位副縣長分別擔任4條河道的河長,負責協調開展工業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河道綜合整治等治理工作,全面改善入湖河道水質。

5. 全國首個河長制展示館

2018年,6月7日,“長興縣河長制展示館”正式開館。長興縣河長制展示館於2018年1月開始動工建設,5月份完工,展館展示面積630平方米,分7個展示區,集歷史演變、工作成效、信息化管理等爲一體,充分展示了長興縣作爲全國河長制發源地、示範地所取得的治水成效。

如果你問我

河長制在長興的成效如何?

下面這些照片一定是最佳的答案!

長興護城河內水質清澈,沿岸浮牀綠化鬱鬱蔥蔥,美人蕉競相綻放,格外漂亮。

位於龍山街道後洋村的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包漾河內天藍水淨。

太湖圖影省級旅遊度假區蔣家村山水秀美。

水口鄉顧渚水庫觀景平臺猶如鑲嵌在一塊綠寶石之中。

三河灣地塊轉型爲以水爲核心,以花爲主題的長興最大的城市生態公園。

龍山街道和睦塘港綠水依依,美不勝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