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网讯(通讯员陈琛 张新华摄影报道)和静县和静镇以“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借助当地中草药种植合作社挖出淤塞渠道的芦苇根加工成药材销售,使芦苇根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挖出了芦苇根也铲掉了贫困根。

初加工好的芦苇根

11月29日,笔者在和静县和静镇巩哈尔村发林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看到,30多名村民正在堆放的芦苇根旁分拣芦苇根,该村贫困户阿布力汗·买买提和阿依仙古丽·吐拉洪正在操作着一台切割机切割芦苇,随着机器的轰呜,长长的芦苇根被切成了一节节小段被收集晾晒,寒冷的天气挡不住大家工作的热情。

分拣好的芦苇根

挑拣芦苇根

今年26岁的阿布力汗·买买提是巩哈尔村的贫困户,丈夫4年前由于车祸导致下肢残疾丧失劳动能力,65岁的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小学,生活十分困难。今年4月,她加入到发林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每个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现在收入近2万元。

23岁的阿依仙古丽·吐拉洪是村里的贫困户,初中毕业后在家和哥哥靠种地生活。今年4月,她和两个哥哥都成为合作社的工人,一家三口每个月可以挣到9000元。

生长在农区排碱渠道中的芦苇根曾经是巩哈尔村村民眼中的麻烦,它们生长在田间的排碱渠中,使泥沙淤积,影响了排碱渠排水去碱的功能,清理起来非常麻烦。

晾晒芦苇根

切割芦苇根

如今,芦苇根通过和静县发林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再生产变成制药厂青睐的药材原料,具有解热镇痛、清热生津等作用,挖出的芦苇根既帮助农民清理了水渠又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据和静县发林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艾尔坎·吾拉音介绍,野生芦苇根经过晒干、切片,一级产品可以卖到每公斤13元,主要销往河北、广西等地。目前合作社共吸纳稳定就业村民62人,贫困户20人,主要负责芦苇根的挖掘、运输、分选、切割、晾晒、装袋,人均月收入达到2800元。

艾尔坎·吾拉音说:“合作社是2016年成立的,现在生产的产品有芦苇根、甘草两种,一年的产量是生产300吨干的芦苇根,湿的芦苇根是1200吨,主要是把别人家的排渠上的芦苇根挖一下、清一下,农户也很高兴。现在一年清的渠有20多公里,合作社有20个贫困户,每人每天100元钱,每个月最多可以挣到2800元。”

面对良好的前景,今年6月,和静县和静镇党委协调相关单位,将巩哈尔村一所占地面积7亩的废弃学校无偿提供给发林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并安排村里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就业,以“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拓宽当地农牧民增收的路子。

和静镇党委委员魏莲香介绍:“发林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我们和静镇巩哈尔村的脱贫攻坚的一个示范点,主要对甘草和芦苇根进行初加工,解决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增加了收入,一年12个月都在生产,销路不断向内地扩展,老百姓都愿意来,每天都现结账能见到钱,村民都非常安心的在这工作。”

据了解,除了芦苇根以外,合作社还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900亩,种上了甘草,预计今年可收获1000多吨。目前,合作社已在村里成功试验种植多种草药,下一步计划流转3000多亩农田种植草药,以扩大合作社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脱贫致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