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戲稱爲“黃蟲”的面的,卻開啓了北京出租車的歷史,伴隨着北京市民走東逛西好幾年。1999年,北京市調整了出租汽車的價格,滿街的黃“面的”時代宣告徹底結束,市場這時又引入了富康和捷達,北京出租車市場算是完成了第一次大變臉。

1984年4月,北京市推出“小公共汽車”運營路線,“小公共”駛上路,因其車站間隔大、車速快、不擁擠、可以按乘客要求靈活停車,受到青睞。

“黃蟲”面的,能擠10個人,只要你手一招,一輛黃色面的停在跟前。這是90年代北京街頭常見的景象。被戲稱爲“黃蟲”的面的,卻開啓了北京出租車的歷史,伴隨着北京市民走東逛西好幾年。
10塊錢10公里,有時候兩家七八口子甚至10個人都能擠得下;裏面更能放下自行車、電視機等大件物品。
到了1994年。這一年,北京市開始逐步淘汰“面的”,到1998年,北京市政府更是發動了大規模的“掃黃”運動,以“砸面”回收的方式,完成了北京市出租車的第一次更新。

代替“黃蟲”出現的是紅色夏利。當時有人就戲稱其爲“祖國江山一片紅”。可是,夏利的缺點也很快暴露出來,沒有空調的小夏利到了夏天日子就不好過,出租車的更換問題又提上日程。
1999年,北京市調整了出租汽車的價格,滿街的黃“面的”時代宣告徹底結束,市場這時又引入了富康和捷達,北京出租車市場算是完成了第一次大變臉。(參考於建:《北京市民出行30年變遷:那時地鐵站分甲乙丙三級》,2008年11月12日《北京晚報》)

朱鐵志曾撰文描繪面的司機:有些小面司機是很聰明的人,什麼德行的主兒沒見過?因而練就了一雙比人事幹部還犀利的眼光,比阿慶嫂還圓滑的待客本領。客人上車還沒開腔兒,人家從你的神情舉止、衣着打扮,早把你那點兒身份看了個底兒透。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着邪性的不說話,更是小面司機的基本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