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誰會步夏利後塵?

與夏利發展相似的是,海馬、華晨等都曾有過發展良好的階段,但在近兩年車市動盪中,它們率先倒下。去年海馬汽車不得不賣房換現金,今年8月,華晨汽車被曝光債務規模高達1200億元。

“市場好的時候,所有人都飛起來了。這些企業存在的問題過去都是暗礁,車市從2001年到2016年有黃金的十五年時間,2017年開始,車市沒有了快速增長,2018、2019年車市負增長。此外,車市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外資品牌強勢進入、民營企業快速成長。這個時候,這些企業的問題就暴露得更加明顯了。”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梅松林看來,國有企業中發展較好的通常有兩個特點。一是這類企業位於大城市,它們在早期選擇了正確的合資夥伴,同時趕上了中國車市的黃金髮展時期,前期依靠合資夥伴積累大量財富後開始在自主品牌上進行大量投入,搭上了外資企業的順風車。另一類企業是靠內部能力、帶有強大的創新基因,以長安汽車爲例,與其它車企不同,長安最開始是從兵器業務轉型到微面再到發展轎車、SUV等品類,目前又在新能源方面進行轉型,而這類企業轉型能力比較強。

相比之下,夏利、海馬、南汽等企業沒有在車市黃金十五年把握住機會,與外資大品牌進行合資。以夏利爲例,夏利一直和大發汽車做技術轉讓,但一直未實現進一步突破,來選擇一個很好的合資夥伴。南汽曾經與菲亞特合資,但附加值比較弱。最終,菲亞特從南汽撤資,南汽併入了上汽。

“夏利當時被一汽併購,一汽也是看中了夏利和豐田有過合作。後來因爲一些原因,豐田發動機等十幾個優質外資配套企業都給了一汽。”李楊表示。梅松林也談道,在外資車企尋求合資時,大城市對外資企業的吸引能力比較大。

梅松林認爲,未能搭上合資順風車,機制不靈活,同時內部缺乏改革大將來帶動企業進行轉型升級,這些成爲夏利等企業落魄的主要因素。

國內某國有車企高管對記者表示,民營企業必須通過殘酷競爭獲得各種資源,國企獲得資源相對更加容易,不少企業因此缺乏對資源回報的追求。

一汽夏利一名高層(化名李楊)認爲,夏利存在一些國企普遍存在的問題。“整車廠通常有兩種思維,一種是市場思維,一種是技術思維。市場思維是分析用戶需求,然後找工程師看是否能提供這樣的產品。技術思維是拿最先進的技術造出東西來,看能滿足誰。一汽夏利的研發實力其實很強,但研發和市場沒有進行有效聯動,部門之間沒有做到有效協調。”李楊表示,公司研發部門的收入都是最高的,但只對研發結果負責,不對市場結果負責。

“如果改變一下機制,項目研發完成獎勵25%,項目正式投產下線獎勵25%,在生產準備製造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都會積極調整。上市目標達成再獎勵50%,研發部門就會跟市場進行有效的互動。”李楊說。

另一方面,汽車產業投資和回報週期都很長,但對於高層領導人的考覈往往是當期考覈。部分國有企業最高領導者爲了自身業績,以壓庫等手段提高任期內銷量和利潤,當他們離任後,企業開始承擔破壞經濟規律經營的惡果。

李楊認爲國有企業體制下,應該設置長線激勵和考覈辦法,“這樣,高層的決策是做長遠的計劃、謀求發展,在決策方面也會更加謹慎。機制上改變了,一把手會考慮未來的人對他是怎樣的評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