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科技再現文物前世今生

浙大這個展覽,文物都是“活”的

即日起到明年1月25日對公衆免費開放,趕緊約起來

本報訊 近期,浙江大學紫金港圖書館農醫分館大廳出現了一個神祕“盒子”。這個“盒子”有四個窗口,透過其中一個窗口內的屏幕,一幅中國古代名畫《簪花仕女圖》正慢慢打開。讓人驚奇的是,畫中身穿紅色唐裝的仕女突然“活”了過來。只見她從畫中“走”出,動作從容悠緩,表情安詳平和。女子舒眉展臂間,畫上其他仕女也都紛紛“活”了,開始翩翩起舞。

這個“盒子”,看上去就很夢幻,其實是一個疊加型虛擬幻影成像裝置。在前不久的第五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這套設備曾經展出過。

“盒子”共有四個屏幕,分別講述四個故事,錯時播放,每個故事時長都在7分鐘左右。從四個屏幕往裏觀看,古代世界與當代情境同步,觀衆可以享受一場全息視聽盛宴,從翩翩起舞到時裝走秀,彷彿現代科技爲古代文物施了魔法,通過分層影像同步疊加的方式,讓靜止的實物、圖像,變成動態的影像,讓這些沉睡已久的文物“復活”。

而“盒子”的整體外觀,是寧波保國寺的數字三維模型。裝置的設計者及影片導演、浙大人文學院藝術學系博士生導師王小松教授說,寧波保國寺興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970多年曆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也是中國江南倖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

裝置內所展示的表演,以漢代長信宮燈、漢代擊鼓說唱俑、唐代演奏陶俑、唐代《簪花仕女圖》、南宋蹴鞠紋銅鏡等多件文物爲素材,演繹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服飾之秀、舞樂之美、體育之樂、燈火之熠等主題,並達到了立體全息的展示效果。觀衆可以通過“活”起來的文物,近距離感受中華文明的演變與發展,同時感悟古人造物的匠心和歷史的滄桑變遷。

另外,在裝置的背面,利用全景、AR增強現實等技術,以數字化的形式重現了敦煌壁畫等知名文化遺產資源。觀衆可以通過手指在屏幕上的滑動,觀看到洞窟內部的空間,彷彿置身於敦煌莫高窟實地遊覽。

王小松說,在以往,文物一般只存在於書本印刷品中,是博物館內禁止觸摸的藏品,它們的展示往往受到空間、時間和媒介的制約。除此之外,文物總需要以深奧的文字來進行詮釋,讓普通觀衆理解起來很困難。現在,通過技術手段將藏在歷史深處的文物變“活”,將人們帶入到歷史情境中去,更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

還有一個好消息:即日起至2019年1月25日,每天9:00-18:00(具體時間以現場開展爲準),大家都可以到浙大紫金港校區圖書館農醫分館一樓大廳見證神奇。

本報通訊員 劉蘇蒙 柯溢能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王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