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少侯七岁学拳,得到父亲杨健侯和伯父杨班侯两人的传授,功力深厚,拳技出众。杨少侯自幼性情刚烈急躁,好胜要强,性格和杨班侯很像。

杨兆熊先生,( 1862-1930)字梦祥,后改字少侯。时人呼为大先生,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是杨健侯之长子。因杨班侯无儿子,过继杨班侯为子嗣。杨健侯是杨露禅之三子,杨健侯也有三子,长子杨少侯(兆熊),次子兆元(早亡),三子兆清(杨澄甫),杨少侯是杨澄甫的大哥。

杨少侯七岁学拳,得到父亲杨健侯和伯父杨班侯两人的传授,功力深厚,拳技出众。人称“千手观音”。

杨少侯自幼性情刚烈急躁,好胜要强,性格和杨班侯很像。杨少侯拳架早年为杨健侯传授的中架子,晚年拳路产生变化。架子变高,动作紧凑缜密。手上较小,节奏快慢相间,发劲刚脆,并且豁然有声。与人交手时,杨少侯目光四射,脸上表情变换不定,时而冷笑,时而藐视,时而惊恐,使人捉摸不定。口中哼哈作声,气势逼人。其出手迅疾果断,下手无情,在杨氏第三代传人中,可谓最能打的。

杨少侯教拳较早,自青年时就开始助父授拳。,后来在杨健侯催促下,杨少侯自己开门收徒。

教拳和练拳不同,少侯性格刚烈且固执,他授徒一方面遵循古法,循规蹈矩,认为“祖宗的东西不能改变,我学什么,就教什么,怎么学的就怎么教”,尊重祖宗的东西无可非议,可教学方法当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死守古法,只能曲高和寡。另一方面,他教拳态度极为严厉,教学又缺乏耐心。教动作时不问对象,搭手即打、即放,且出手不分轻重,常使学生身体、心理都受到伤害。

更特别的是,杨少侯对来学拳者有三不教:1、练拳天赋不足的不教;2、他看着不顺眼的不教3、挨不了打、经不起揍得不教。可想而知,能当上这样心高气傲老师的徒弟,能有几人?

现在有句俗语:性格决定命运,。杨少侯的性格造就他的太极传奇,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他最终走上自尽的绝路。

杨少侯

杨班侯

杨健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