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正打贏對華貿易戰?美學者:胡話!

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道 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8月4日刊載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教師哈里·布羅德曼題爲《美國正打贏對華貿易戰是危險的胡話》的文章稱,天真的美國政府貿易團隊對於自己似乎擊中了中國的要害感到有點飄飄然。這個團隊明顯低估了中國人的決心、信念以及耐心。

文章稱,最近幾天有大量引人注目的新聞標題和新聞報道以似是而非的證據證明美國正在打贏對華貿易戰。經濟方面的兩個例子足以說明:《中國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失去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場地位》一文重點講述了中國股票總市值與日本股市相比較出現下跌,《中國經濟開始感受到美國關稅的衝擊》一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中國經濟增長減緩。

文章稱,凡嚴肅正直的經濟學家都會告訴你:區分相關性和因果關係至關重要。關於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時下許多新聞報道在這方面做得不好。

文章認爲,多年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速度驚人,這確實反映出由真正的創新改革催生的真實經濟成就。

文章稱,天真的美國政府貿易團隊對於自己似乎擊中了中國的要害感到有點飄飄然。這個團隊搞錯了三點。

第一點也是最明顯的一點是,白宮低估了中國人的決心和信念,最重要的是低估了他們——至少在目前尚保有——的耐心。說他們自古以來所有舉措皆爲長遠之計還太輕描淡寫了。

第二點也是美國民衆日益看清的一點是,美國政府的戰爭機器對美國造成的傷害遠大於對中國造成的傷害。

文章稱,衆所周知,關稅會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一方面是因爲他們購買的進口商品變得更加昂貴,另一方面是因爲,生產原本可以進口的產品的國內企業將受到保護,從而得以向美國消費者收取更高的價格。

文章稱,與此同時,關稅會殃及美國境內在生產過程中要以中國進口產品爲原材料來製造最終產品的企業。它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在被迫提高最終產品的價格來維持盈利之前先確定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有多少能自行承擔。其結果可能會是企業在國內銷量的下降。或者,如果這些美國企業將那些產品出口到第三國,美國的出口收入可能會減少。當然,那會使美國的貿易逆差增加。這與美國政府團隊所癡迷的終極目標正好相反。它是任何一個稱職的經濟學家都不會有的執念。

文章認爲,但還有一個更爲不利的影響: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大量產品是由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生產的。這些美國企業將與對美輸出產品的中國企業一樣受到負面影響。猜猜會怎樣?美國企業的那些在華工廠將把從中國出口產品的目的地轉向其他市場,理論上,那些市場不適用美國對華關稅。同時,如果美國對這類中國輸美產品徵收的關稅持續很長時間或大大提高,那些企業很可能就會將生產活動從中國轉移到亞洲其他市場,特別是勞動力成本遠低於美國的東盟國家。如果美國政府的貿易團隊認爲對華關稅將導致美國企業將生產活動從中國轉移到美國,那麼很可悲,他們錯了。

文章稱,在美國消費者、勞動者和企業主抱怨美國政府與中國的摩擦使他們在國內承受的代價越來越大的同時,美國政府卻在賭美國民衆願意忍受短期內的痛苦以換取長遠內的收益。如果其貿易戰略的設計和執行實際上是爲了實現這一模式,那他也許會有機會。

文章稱,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一個致命錯誤。

文章認爲,美國政府的貿易團隊與中國打錯了仗、用錯了武器。從一種非常真實的意義上說,白宮似乎陷入了一種戰略困境。美國前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曾對這種困境做出精闢的論述。他在伊拉克戰爭期間說:“打仗依靠的是你所擁有的軍隊,不是你可能想要或希望以後會擁有的軍隊。”美國政府正相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