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男孩小童今年8歲,前不久在小區玩耍時肩膀被小夥伴撞了一下,小童媽媽只發現小童有

皮膚輕微擦傷

,當時在社區醫院簡單處理,童童媽媽看孩子沒有骨折也沒有脫臼,就沒有在意。

一週過去,小童跟媽媽說感覺肩膀疼,童童媽媽才警覺,發現孩子

右手臂腫脹

不能活動,就急匆匆帶着童童來到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創傷骨科

就診。

X光檢查顯示小童童的右肩關節處有一個10×10mm(毫米)約一粒小花生米大小的異常密度影,形似

腫塊

創傷骨科袁志根副主任醫師

介紹,進一步檢查時,在小童的“腫塊”處穿刺抽吸到了膿液,繼而細菌培養髮現“腫塊”系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結合受傷經歷,小童被診斷爲

外科非特異性感染

。醫院爲小童先後進行徹底

清創

持續沖洗引流術

後,感染被控制,小童康復出院了。

外科非特異性感染也稱

化膿性感染

一般性感染

,醫生解釋,外科感染大多數屬於此類感染,常見如

丹毒

急性淋巴結炎

手部感染

急性闌尾炎

等。

病變通常先有

急性炎症

反應,繼而進展爲

局部化膿

,其發生與

病菌數量

毒力

機體易感性

有關。像童童這樣外傷所致的化膿性感染較少見,所以易被忽視。

外科非特異感染的演變與結局通常可能有四種情況,炎能消退,

感染痊癒

;炎症未及時處理,由自身

免疫

而侷限;

炎症擴散

或轉爲

慢性炎症

等。

小童童很可能是玩耍時有外傷,又沒有引起重視而繼續活動,加上抵抗力下降,特別是有感冒等情況時,引起了非特異性感染,這種情況多發生於小兒。若受傷時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能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免去孩子手術之痛。

醫生提醒廣大家長朋友,要重視小兒的

意外傷

,不管“大傷”還是“小傷”都應認真對待,發現問題及時送醫院檢查。

受傷早期(一般是傷後24小時內)

局部制動

,予

冷敷

可止痛,減少出血,

避免受壓

抬高患處

,必要時可用夾板或石膏夾板固定,以免感染擴散。

傷後48小時後在醫生指導下采取局部

熱敷

超短波

紅外線照射

等物理療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消退或侷限,如發現腫脹明顯,也可予50%的

硫酸鎂溶液

溼熱敷,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腫脹消退和感染侷限化。

(編輯Max。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徐蓉輝

湖南醫聊每日分享健康科普資訊,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