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鐵礦石巨頭淡水河谷復產後業績好轉,推進潰壩事件的全面賠償

當地時間10月24日,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Vale)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前三季度淨收入爲負1.21億美元,主要受到布魯馬迪紐潰壩相關準備金和費用的影響(63億美元)。

2019年第三季度,淡水河谷現金產生爲30億美元,淨負債降至53億美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淡水河谷總負債水平爲148億美元,較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負債水平下降了10億美元,主要由於本季度內進行了債券回購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是這家鐵礦石巨頭的連續第三個季度虧損,但隨着其此前受潰壩事件影響停產產能的逐步恢復,業績已經好轉。此前的2019年二季度財務業績顯示,淨收入爲負1.33億美元。

“2019年第三季度,我們在穩定業務方面取得進展,並着力推進對布魯馬迪紐的全面賠償。”淡水河谷首席執行官柏安鐸(Eduardo Bartolomeo)表示,“我們正憑藉按照市場需求定製的優質產品組合取得發展。在做出安全性承諾以及做出對資本進行有紀律分配承諾的同時,我們還採取行動減少不確定性,這將引領我們取得可持續的業績。”

2019年2月10日,在巴西布魯馬迪紐,救援人員在潰壩事故現場搜尋。 新華社 資料圖

今年的1月25日下午,淡水河谷位於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布魯馬迪紐市的Córrego do Feijão礦區1號尾礦壩發生泄漏。該事件給淡水河谷蒙上陰影,同時給全球鐵礦石市場造成大震盪。

潰壩事故3個月後,原本擔任淡水河谷基本金屬業務執行官職務的Bartolomeo被正式任命爲公司新首席執行官。他上任之初表示,“我致力於領導淡水河谷度過公司歷史上最具挑戰性的時刻。”

針對半年前的潰壩事故,淡水河谷在報告中指出,賠償方面,制定了民事和勞工賠償的主要框架協議,並以個人賠款和集體賠款的方式支付了共計約22.5億雷亞爾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賠償;還簽署了另外22項涵蓋特定領域的協議,包括有關環境修復的5項協議等;制定了尾礦處理和環境修復計劃,包括計劃建設23座綜合建築,其中兩座水處理站已投入使用。

此外,在安全方面,淡水河谷在9座上游礦壩的拆除方面取得進展,其中,費爾南迪紐(Fernandinho)和8B 這兩座礦壩將在2020年完成拆除,古魯普(Group)礦壩則將在2022年完成拆除;福基利亞1號、2號、3號(Forquilha I, II and III )以及大瓦爾任(Vargem Grande)這4座礦壩在完成拆除前,將在下游加固,變成下游礦壩。剩餘的B3/B4和蘇爾蘇普利爾(Sul Superior)這2座礦壩在完成拆除前,將進行結構加固,以提高安全係數。另外,淡水河谷還在修建圍護結構,以提高福基利亞1號、2號、3號、B3/B4 和蘇爾蘇普利爾礦壩自救區的安全水平,這項工作預計將在2020年初完成。

公司二季度財務業績報告中提到的新成立的安全與卓越運營部門,也已爲未來兩年制定了行動計劃。淡水河谷正在擴大“淡水河谷生產系統(VPS)”的實施範圍,超過4萬名員工已於近期接受了相關培訓。

此次報告中繼續強調,公司於今年6月和7月先後宣佈,將恢復布魯庫圖(Brucutu)礦區鐵礦石的生產和大瓦爾任(Vargem Grande)綜合礦區一部分採用幹法選礦作業的鐵礦石的生產。“我們預計,在2020年和2021年間,我們還將恢復目前停產礦區中剩餘的大約5000萬噸鐵礦石的生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