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首七絕題爲代贈,字面上看應該是李商隱代替友人創作的贈詩,但事實到底如何無人知曉,也就是說,另有一種可能是詩人只不過借《代贈》題中女子之口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樣的話,我們將這首詩當作詩人諸多《無題》詩中的一首亦無不可。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除非詩人刻意創作,通常情況下我們在創作律詩或絕句的時候,但凡可以找出符合對應位置的字,那麼就無需再做一些無謂的,或刻意爲之的拗句,這樣,我們在完成了一首詩的創作之後,隨後進行潤色時。


自近體詩出現以來,人們創作律詩或律絕基本上都在有意地遵循其格律規則。對於近體詩的創作,宋代詩人楊萬里說“五七字絕句,最少而最難工,雖作者亦難得四句全好者”,說的正是絕句只有4句,而想要以20字或28字寫出佳作很難,哪怕是高手,要寫出4句全部上佳的作品也很難。

宋代批評家嚴羽在其所撰《滄浪詩話》中說,“律詩難於古詩,絕句難於八句。七言律詩難於無言律詩,五言絕句難於七言絕句。”這裏所說絕句自然是指律絕。律詩比古體詩的創作要難,而律絕的創作又比律詩的創作要難。但是他說五言絕句難於七言絕句則見仁見智,對此胡應麟說,“五言絕調易古,七言絕調易卑,五言絕即拙匠易於掩暇,七言絕雖高手難於中的”,正是說五言絕句一般人還能夠做到“掩暇”,但七言絕句即便是此中高手也難做到經常寫出佳作。


今天就來讀一首李商隱的七絕,再看看詩人創作時的路數,藉此再說說對於我們喜愛讀詩詞,並喜歡自己創作詩詞的朋友怎樣進行絕句的創作。

話不多說,直接先看這首詩:


李商隱一生潦倒,原因並非他的才華,而是因爲身陷朝廷派系鬥爭的夾縫之中,算是一位極爲不幸的文人,同時老天爺似乎有意跟他過不去,因此眼看到手的機遇都常常與他擦肩而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商隱的作品除了他自己本身追求完美之外,最重要的一層原因,還在於很多詩作中隱含着他對自身境遇的抑鬱和悲愴。

這首七絕題爲代贈,字面上看應該是李商隱代替友人創作的贈詩,但事實到底如何無人知曉,也就是說,另有一種可能是詩人只不過借《代贈》題中女子之口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樣的話,我們將這首詩當作詩人諸多《無題》詩中的一首亦無不可。我們分2步來看這首詩。


此爲仄起首句起韻的七言絕句。首先看3個韻腳字,休、鉤、愁,它們都在下平十一尤部,從這我們就能看出,雖然我們常常能夠讀到李商隱詩出現鄰韻通押的情況,實際上對於他來說,韻腳字還是儘量選擇同一韻部的。關於這一點,在創作的時候還是要注意的,只要不用中華新韻,就要儘量避免通押。


其次,再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平仄情況,其4句的平仄如下: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曾介紹過數首李商隱律詩刻意使用拗句,並使用大量抝救的情況,甚至在同一首詩中都會出現相同類型的拗句,以此來特意營造一種抝救的現象,比如其五律作品《落花》,首聯與頸聯出句俱拗,而在對句則同時作了相應的抝救。但在今天的這首絕句中,詩人沒有使用任何技法,完全是一首正格律絕,只是在我們常見的正格形式相應可平可仄的位置作了調整。我們通常看到的是這樣:


其中加粗字爲可平可仄,而這首《代贈》確實就只在相應的位置作了調整。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除非詩人刻意創作,通常情況下我們在創作律詩或絕句的時候,但凡可以找出符合對應位置的字,那麼就無需再做一些無謂的,或刻意爲之的拗句,這樣,我們在完成了一首詩的創作之後,隨後進行潤色時。字詞斟酌調整就可以有教充足的空間,也就是說,如果到時候找出更好的字詞,再來炫技也完全沒問題了。

事實是晚唐以後,特別是入宋後,詩人在拗句拗體創作這一塊上,能夠真正做到揮灑自如的,恐怕也只有蘇軾、陸游等有限的數位大家了,至於其他人,要麼才氣不夠,本身創作就捉襟見肘,無暇錘鍊拗句;要麼就是對於抝救這件事本身力有未逮。


你會說,你從來沒有系統地學過,似乎也沒有用過那些手法?不,你有。實際上我們的文明和文化傳承就是這麼神奇,作爲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傳承數千年而沒有中斷的文明,你的骨髓裏早就天然具有了這些能力,你在創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只不過是將這些能力調動起來罷了。


詩人開篇就是2句,

這個“休”字,又至少有2層意思,第1層是女子明明是想一直在樓上倚着欄杆,望着門口那條路,戀人要回來一定會從這裏回來,但是她知道這樣的張望換來的終究是失望,因此說“休”;另1層則是進一步說女子的矛盾心裏,明明知道他今天也不會回來,其實不在那裏張望也沒事,可好像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腳,又再次走向欄杆,這是欲走還留之意。

最後2句則直接引出芭蕉和丁香結,引向人們早已吟詠了千年之久的春愁與相思中來。不同於李商隱的很多作品,頻繁使用生僻的典故,或者抒發讓人難以理解的情感,這首詩說得清楚明白,就連丁香結,更是幾乎每一個文人都瞭解並且還常常用到的詞,但只此2句,便使得女子的惆悵與相思瞭然於紙上。


由於篇幅所限,只能就李商隱此詩的情況作一個相對簡單的闡述,至於其他相關的以及需要了解的部分知識,可以參看我此前分別針對某項常識所作講解的文章。

但實際情況是,很多朋友創作的詩詞,放在眼前過一眼,就能夠知道屬於現代人的作品,不是因爲別的,而是因爲雖然作者也有使用典故,也有使用古韻,也有使用修辭,但偏偏問題出在用字上,完全是使用了現代語言的交流習慣,並且將之用到了詩中。


對於用韻,如果想要創作一首隻是自娛自樂的作品,或者剛剛開始接觸律絕的創作,我的建議仍然是使用中華新韻,待到熟悉使用之後,改爲運用古韻不遲。但如果是想要創作一首能夠放到前人作品中去比較的詩,必須使用古韻。

關於平仄,如果你對於平仄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話,我的建議是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儘可能不去使用拗字,否則在進行抝救的時候根本無法做到首尾兼顧,倒不如像今天這首傳唱千年的佳作,只在對應可平可仄的位置作調整,其他完全沿用正格律句,如此在後面的錘鍊過程中就要輕鬆一點了。


這樣的情況我們常常能夠碰到,即使是大詩人在創作律絕的時候也是如此——這也正好印證前面所說,想要“四句全好”,實在是不容易。而且所謂“四句全好”,是要保證這是一首好詩,而並非僅僅只是每一句看起來都好。


比如說杜甫有一首極爲出名的七絕:

這首詩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爲首聯與尾聯都是極佳的工對,描繪的景緻特別優美。但是,你若說這是一首境界極高的詩,我是完全不認同的,至於理由,很簡單,正是因爲:雖然詩人用了兩聯對仗,但只是單一地描繪了景色,卻沒有更多的情感或事件,就像一幅靜靜停駐的畫。


李商隱這首詩雖然侷限於閨怨,但說到律絕的創作,應該已經算是爐火純青了。首聯說樓上的黃昏,以及玉梯、如鉤月,這是寫景;又融入女子張望,“慾望”,但又“休”,而玉梯通常只是說樓上的欄杆,但詩人接一個“橫絕”,讓這玉梯分明活了,似乎成了阻隔戀人歸來的物件。

再說到尾聯2句,則是清晰地點明女子的相思惆悵,連用“芭蕉”、“丁香結”,加深了女子惆悵,特別是末句“同向春風各自愁”,似乎芭蕉和丁香結是“各自”愁的,但對於女子來說卻分明是疊加的“愁”,而這所有想要說明的,都在言外,但我們都能夠讀懂。

說這麼多,可以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明:


創作一首律絕最大的問題,正是需要我們在短短20字或28字裏,裝進平常需要一首律詩來表達完成的內容,因此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說簡單點就是:如果你想要寫出一首好的絕句,幾乎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除非你是李白再世。想要寫出佳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至於“七步成詩”這種事情,還是讓它存在於傳說中吧。格律詩,正是爲了讓人們更好地運用規則來完成精美的作品,用草地來比較,格律詩本就屬於經過精心修剪的草坪,精緻,讓人賞心悅目;古體詩則是屬於天馬行空的大草原,曠達,邈遠到讓人心生敬意。如此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