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帝阴符经》共400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今天继续跟大家讲讲《黄帝阴符经》。

大家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讲《黄帝阴符经》!

《遁甲符应经.总序》“古法,遁者隐也,幽隐之道;甲者仪也,谓六甲六仪,在有直符,天之贵神也;常隐于六戊之下,盖用兵机,通神明之德,故以遁甲为名。”

由此可知,阴者隐也即遁也;符者直符,直符即指六甲也;六甲常隐游于六仪之下,故名曰:“遁甲”。所以说《阴符经》即《遁甲经》之秘,不只是书名能符其义,还可以从具体经文中系统证实,绝非牵强附会,更非偶合可能。

《黄帝阴符经》作者是轩辕黄帝,历史上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李治、李鉴、李锐、杨晟等都作过注解,《四库全书》中有所收集。

今天重点是对《阴符经》的前4句做了详解,道尽了自然宇宙无穷奥妙: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洞察自然宇宙的无穷奥妙,按照自然宇宙运行的规律顺应前行,就已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通达明了。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自然宇宙的运行规律,由太始五气和天元五运相互作用,即天之气运罗布真灵,统御坤元,受九星和七曜的磁场作用影响,知悉这一切的人,就能洞晓机缘相时前行发展。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天之气运,在天为磁场为暗能量,在人身即为喜怒哀思恐和精神意魄魂,心中若洞晓其相生相克相互作用之理,即可修真合道,反盗自然宇宙之气机,悟法术符咒之妙理,顿解奇门、机关、阵法之密钥,借用自然宇宙之能量反转或调节天之气运影响。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之五贼和心之五贼这二者洞晓了之后,万事万物的运行状况皆可排在一掌之中随时取用,所有事物的变化运行轨迹皆在自身就能找到答案。

《黄帝阴符经》共400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的。

从表达和内容来看,它就是易经之道和老子之道在根本处的融合。

其主题就是前人孟绰然所说的“天地生杀之机,阴阳造化之理”,乃天道运行之法则,以及人依天道而行所依之律则。至于自古所争论的修炼、养生、权谋、术数、用兵等解释,不过都是基于此的发用。

人立足和行事于世间,这部经是最值得重视的是道家自然的应有之义。

但《黄帝阴符经》强调的是必须有道,要能以道为本、道术一体,才能不为道所杀而日臻于道境,这就是其高级处。

张良注曰:“六癸为天藏,可以伏藏也”,即是《遁甲》中的内容。

李鉴《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九有曰:“凡六甲为青龙,可以建福。

六乙为蓬星,可以建德。六丙为明堂,可以出入。六戊为天门,可以往来。六己为地产,可以伏藏。天至三凶神之宫,六庚为天狱。六辛为天庭。六壬为天牢。天藏之中为六癸,可以隐藏也”。

此“八卦甲子,神机鬼藏”者,即指八卦甲子之中有隐藏之神机,颇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清徐大椿注《黄帝阴符经.序》曰:“阴符,赞易之书也,其末章所云:奇器,指八卦甲子。

前后所论,皆所以剖明之也”。惜徐大椿未知《阴符经》即是《遁甲经》元始古笈。

虽不中,不远也。从此揭出,层次显然,脉络相贯。若不明遁甲之说,又何以知阴符之然哉。

《黄帝阴符经》的上、中、下篇,每篇都既讲天道又讲修炼,只是各有侧重,上篇偏重天道、中篇较为中性、下篇偏重修炼。

同时三篇又有着递进关系,上篇讲天人之道的全貌,中篇讲天人之道的中枢,下篇讲天人之道的修炼。贯通始终的则是天人合一、天人一源。

这就是全经在结构上的关系和特点。

《阴符经》开篇第一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两句话很简单,甚至不需要解释,但是仍有多种说法并存,古人对”观天道“和”执天行“的解释分歧不大,他们的争论在于如何观?如何执?对于”尽矣“二字也是多有附会。

学习”天“的规律,应用规律去做事,本人认为”尽矣“也没有太多的含义,理解成:学习理论,应用实践,这便是《阴符经》的全部内容了。

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阴符经》的话,可以点击下方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