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漢朝開國皇帝的劉邦,並沒有什麼滿腹詩文的學識,相反,恰恰是“文盲”一個。何以見得?晚唐詩人章碣有詩《焚書坑》爲證─“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意思是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鞏固一統江山,沒想到奪了大秦江山的人恰恰不是讀書人。而劉邦一生只寫一首詩,卻讓這首詩流芳千古。

  劉邦雖然出身草莽,頗有痞子氣,但也能作詩,這首詩是劉邦在擊破英布軍以後,回長安時,途徑故鄉沛縣時所作。據記載,劉邦當時邀故鄉的父老鄉親們飲酒,在酒正酣時,他一邊擊築,一邊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5年是漢朝建立者劉邦人生中的最後一個年頭。這一年,淮南王英布發動了叛亂,攻下了大半個江南。年過六旬的劉邦已經久病在牀,他本來打算派太子劉盈率軍平叛。但考慮到英布是一代梟雄,太子恐怕不是對手,劉邦最後還是決定拖着病體親自平叛。

  戰事打的非常激烈,劉邦在戰場上還中了一箭。不過,劉邦最終還是擊敗了英布。迴歸途中,經過沛縣,他邀集家鄉舊友和父老兄弟,一起飲酒,在宴席上他唱起這首大風歌,抒發了他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心情。

  從這首詩來看,他當上皇帝后多了一份擔心,少了一羣朋友;多了一點謀略,少了一些快樂!李世民認爲,劉邦回到家鄉是很快樂的。事實上劉邦並不像李世民想的那樣,劉邦雖然勝利了,但他並不快樂。如果說項羽的《垓下歌》是失敗者的悲哀之歌,那麼劉邦的《大風歌》就是勝利者的孤獨之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