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泉市黄土梁子林场抓党建、筑堡垒、促发展工作纪实

这是一片被“绿色”浸染的沃土,这里常年活跃着一群以林为业、以山为伴、以树为友、甘于奉献、默默耕耘的务林人。64年的风霜雪雨,64载的春华秋实,他们凭着艰苦创业,苦干实干,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念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开创了贫瘠石质山区的造林奇迹,把濯濯童山变成了如黛青山。而且通过大胆改革,创新创业,铸就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谱写了新时代林业建设绿色发展的精彩乐章,为平泉林业改革和发展打造出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他们就是河北平泉市国有黄土梁子林场的务林人。其所在的黄土梁子林场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位于河北省平泉市东北部,北与内蒙古宁城县接壤,距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仅400公里,是风沙南侵京津的最前沿。地貌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60米,老哈河贯穿全境、是辽河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年均气温6.6℃,年均积雪2个月,年均无霜期120-130天,年均降水量540毫米,年均大风日数53天,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局部气候差异显著,是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山地气候。整个林区多地处狭管风道地带,气温较低,极易出现低温多雨天气。尤其是由光秃山自西向东、由宁城自北向南形成的两条雹线造成林区易发生冰雹、春季干旱风、暴雨、秋霜等自然灾害。

林场始建于1954年,是河北省第二大人工林场。总经营面积2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0.9万亩,其中重点公益林14.8万亩,天保工程林5.0万亩,商品林0.4万亩,辖区森林覆盖率71%,活立木总蓄积量65万立方米,是全国首批森林经营试点林场。林场下设4个科室、5个护林中队、2个苗圃、1个山地苗圃、1个国家级刺槐良种基地、1个林下培菌示范园区。目前,全场共有在职、离退休干部职工164人。林场党支部成立于1963年4月,当时是由当地公社革委会批准建立,1984年10月归属平泉县林业局党委管理。支部现下设4个党小组,有正式党员44名,其中退休党员6名,占全场职工总数的29%。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0人,占党员总数的47%。党支部共有支部委员5名,设书记1名,支部委员分工明确。

林场先后荣获“全国护林防火先进集单位”、“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全国林业企业整顿先进单位”、 “全国十佳林场”和“”河北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河北省“青年文明号”等多项殊荣。今年5月,又获得了“全国林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建设发展历程

建场之初,由于建国前的乱砍滥伐,黄土梁子林区这片贫瘠的石质山区有林面积只有500亩天然残次林,森林覆盖率不足0.6%,“山是和尚头,雨多洪水流,有山无柴烧,用材更发愁"是当时“山间无绿,百姓无柴”情景的真实写照。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涵养水源,发展林业森林资源,阻止浑善达克沙地南侵,1954年,建立了黄土梁子林场。当时全场干部职工只有9人,最初的办公地点在黄土梁子村的一个破庙,供桌上办公,庙堂内睡觉。管辖着七个半公社、54个生产大队的造林。这里大部分都是石质山,林下只有十几厘米厚的薄土,往下就是褐色的沉积岩。以上世纪50年代的技术水平,造林之艰难可想而知。

建场之初,老一辈林场人下乡造林扛着行李卷,交粮票吃派饭,凭着一种使命至上的责任感,坚守“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的信念,白手起家,立志创业,在气候恶劣、缺食少房、远离城镇的偏远山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着绿色的梦想。 “一怕影响放牧,二怕无处开荒,三怕造林不活”。当时的群众没有造林的观念,仅有的8名干部职工在老场长李文儒的带领下决心啃啃硬骨头,目标就选在地质条件最差的龙潭山。“开始在小龙潭山阳坡植树,那可真是上山一身汗,下山一身霜,吃的百家饭,住的饲养站。”李文儒回忆说。可是由于没有经验,第一年春季造林失败,秋季造林也失败。第二年春季造林失败,秋季造林又失败。连续两年四次植树200多亩,成活率不到5%。

随着大规模造林的展开,造林时间集中和林场职工少的矛盾凸显。怎么办?“依靠群众造林,把造林任务承包到户。”李文儒大胆决定由林场和农户签订“三包四保合同"“,即农户包任务、包成活率、包管护,林场保技术指导、保良种壮苗、保幼林抚育、保后期管护。男工每天挣1.47元,女工每天挣1.26元,林副产品收益归管护者所有。群众造林热情高涨,每年都要造林6000多亩。

使命感不容他们退缩。1976年冬天,李文儒在龙潭山边走边看,寻思着造林的法子:既然油松苗喜阴,如果把树坑周边的土刨下来,堆成土埂制造个“小反坡”,是不是就可以了呢?第三年春天,五战龙潭山,运用“小反坡”植树法栽植油松100多亩,成活率竟高达90%。

1977年秋,黄土梁子林场参加了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召开的河北省造林现场会。坝上荒漠建成的茫茫林海让李文儒深受震撼:“这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造成林,如果没有一股子精神,是无法做到的。”受塞罕坝精神鼓舞,黄土梁子林场誓要创造自己的绿色奇迹。

1983年12月,林场发明的“小反坡造林”,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项技术的应用推广破解了石质山区阳坡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对燕山、太行山植树造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全省加快荒山绿化步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林场还探索出了“春夏秋”三季造林常识:“阴坡松,阳坡槐,沟堂两岸栽棉槐”“刺槐春栽秋不栽,秋栽冬冻不成林”“深栽实踩不窝根露根,埋土堆防寒又防兔”多项造林经验。1986 年,在河北省林业会议上,省林业厅提出了“机械造林学塞罕坝、山区造林学黄土梁子林场”的号召。

如此一来,周围荒山很快都绿了起来。"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存,雨少它能吐。"从那以后,这一带再也没有出现大的山洪。到2000年,林场国有林地面积达到22万亩,活立木蓄积增加到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71%。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绿水青山。

一代又一代林场人忠于使命,矢志造林,植树披绿,战天斗地,接力传承,奋斗不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担当,闯出了一条荒僻石质山区科学造林育林新路,赢得了满目青山翠。64年来,林场务林人秉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扎根山区,斗严寒,抗干旱,以改善生态、造福人民为己任,营造了今天的22万亩人工林海。在过去这处童山濯濯连草儿都不长的高寒地带浇灌出一片片绿色,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构筑起防风沙、养水源、固生态的绿色生态屏障。站在新的起点上,林场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精图治,革旧鼎新,依靠科技进步,潜心研究富硒食用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延长了林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培育并重,森林经营与产业开发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由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

二、主要建设成就

建场64年来,林场三代务林人时刻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农民聚财源”的神圣使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一代接着一代,持续造林护林营林,修复生态,在半个多世纪与干旱、风沙、砾石斗争过程中,摸索总结了小反坡造林、刺槐断根更新技术、油松天然落种更新造林、油松公益林带状采伐、中幼林抚育等多种可持续经营管理经验,对干旱地区植树育苗、立地条件困难造林、人工林集约经营等一系列的做法,不仅为干旱石质山区造林走出了开拓性的第一步,还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效创造了条件,提过了科学依据,积累了实践经验。通过有益地探索山地苗圃经营模式、刺槐原料林经营模式、大径材经营模式、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模式、高标准整地模式、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模式和林下培菌模式,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供了科学遵循,还多次迎接全国和省内外国有林场及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目前,林场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不足500亩增加到现在的22万亩,林木蓄积增加到现在的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不足0.6%,提高到现在的71%。林场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三、发展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国家战略高度,林场肩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林场大力发扬塞罕坝精神,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加强党建,筑牢团结战斗堡垒。(1)抓学习,强素质,提升职工向心力。场党支部从提升党员素质入手,狠抓职工的学习教育活动。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宣讲解读工作,真正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职工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主动对接十九大决策部署,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谋化好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确保十九大有关林业的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落实,凝聚共识,积极作为。(2)抓党建,重实效,增强支部凝聚力。林场将党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把党建工作放到生态保护建设中进行规划、研究和部署。一是在“结合”上不断创新。每年年初,都要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对党建工作进行详细地安排部署,明确年度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平时进行督导、检查和年终考核,把党建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和资源管护的全过程,确保为全场中心任务和重点项目工作保驾护航。二是完善落实党建领导机制、履职尽责协调机制和议事机制,支部与每个党员都签订了党建目标考核责任书和业务科室职能目标责任书,真正做到千斤担子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做到目标分明,职责明确,形成合力,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建立了党支部动态管理台账,年初支部将全年各项工作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支部委员和副场级领导挂帅包片,搞好监督检查,使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同规划部署,同组织实施,同检查指导,同考评奖惩。(3)抓典型,树先进,增强教育渗透力。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加强职工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党性教育基地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参观山东原山林场艰苦创业展览馆;到本市石洞子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邀请老一辈创业者做艰苦创业教育报告;并在老场长、苗圃老工人、望火楼瞭望员和青年技术能手中树立7个本场先进典型,号召全场职工进行学习和弘扬。作为全场的领跑者,他们的事迹就发生在职工身边,耳濡目染,感人至深,有强烈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从而大力营造了“学先进、树典型、比先进、做贡献”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态势。引领党员干部用坚实的脚步拓宽发展之路,用无私的付出书写奉献的华章。做到了“平常时候看的出来、关键时候站的出来、危急关头豁的出来”

艰苦创业,夯实事业发展基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林场以“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为己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植树造林,培育绿化苗木,实施了攻坚克难,造满造严。二是抓资源管护。为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安全,研制了防火阻燃剂,发明了物理防治油松毛虫法。组建了5个护林中队,一个护林大队,建立了70余人的专业化扑火队伍,实行小班巡护制,搞好巡护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已基本建成了护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形成了地面巡护、人工瞭望和视频探头监控组成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林情火情监控体系。三是夯实基础保障。建设林区路网100公里,初步形成了林路的网格化格局;林场、中队摊点、望火楼的有线电话、有线电视、无线电对讲机、手机通讯实现了“四通”全覆盖;实施了以德治场“惠民安居工程”,进行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使常年久居林区的每名职工走出大山在县城有了住宅,基本上解决了老人就医、子女就业、小孩上学等民生难题,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完成了场部办公楼、5个护林中队、1个望火楼的新建和改造,宿舍室内有暖气,用上了深水井、生活用品实现电器化和基本现代化,还接通了光纤。场部和基层摊点设有伙房,冬暖夏凉、干净整洁、2-4人标间的职工宿舍基本有了保障,一线职工生活工作环境全面改善;大病救助保障、子女考学奖励;工伤及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及时上缴等,使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普遍增强。

绿色发展,做活生态产业文章。在增林扩绿、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林场不断转变观念,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第一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科学谋划发展的原则,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大力发展林业新业态,着力打造绿富美林场。自2003年以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学融合,技术合作,发展富硒实用菌和林下经济,林下培菌被河北省科技厅列为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先后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河北省科技成果,2项承德市科技进步奖,2项承德市地方标准。尤其是杏鲍菇在林下栽种成功,为农民脱贫带来新途径,助力当地群众脱贫攻坚和劳动就业。通过迹地更新造林和建设国家级刺槐良种基地1080亩,建山地苗圃3500亩,培育绿化苗木基地250余亩,年收入可达 40余万元。利用本场的山水风景资源,打造省级龙潭山森林公园,正在研究总体规划设计工作,着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增加林场收入并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今年完成了2000亩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和2000亩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推广项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示范,正在申报,审批中。协助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开展油松全周期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已进行不同龄组的林分样地调查72块。通过产学融合增加了新亮点-----北京林业大学的两个重点项目即油松速生建筑材林高效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和刺槐林高效培育项目在林场实施,林场被中国林科院确定为近自然经营实验示范基地。

目前,林场已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实施综合性开发,立体经营。林上搞好松花粉、油松针酵素及各类果品研发;林中搞森林旅游,着力打造森林康养产业;林下搞香菇、木耳、杏鲍菇等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等,探索了林木资源+林地资源+森林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型产业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民生效益多方面共赢发展。经过三代林场人半个多世纪的植树披绿,科学管护和经营管理,林场的森林资源已成为护卫风沙南侵京幾重地的绿色生态屏障。据测算,林场的每年的固碳总经济价值为4783.6万元;森林释氧价值为7495.6万元;净化大气总价值为9663.13万元;生物多样性价值为96198万元。绿色产业的发展,使林场逐步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6年8月,国家林业局组织全国120多家国有林场场长来林场参观考察。2017年8月,林场被承德市委确定为“践行塞罕坝精神先进典型”;9月平泉市委宣传部组织各乡镇、城区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农口党办干部90多人来林场参观学习林下经济,并做了典型发言。今年5月林场继2017年4月获得“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之后,又荣膺全国林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励精图治、敢为人先的黄土梁子林场人正沐浴着林业改革的春风,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势而谋,顺势而为,高起点描绘宏伟蓝图,高标准谋化林场未来,坚持创新与奋进同步,美丽与发展共赢,富裕与生态共生,向着实现美丽林场、智慧林场、文化林场、富裕林场和现代化林场的总目标而不懈奋斗!(谭红岩 宗文斌)

责任编辑/门乃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