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泉市黃土樑子林場抓黨建、築堡壘、促發展工作紀實

這是一片被“綠色”浸染的沃土,這裏常年活躍着一羣以林爲業、以山爲伴、以樹爲友、甘於奉獻、默默耕耘的務林人。64年的風霜雪雨,64載的春華秋實,他們憑着艱苦創業,苦幹實幹,創新發展的堅定信念和艱苦卓絕的努力,開創了貧瘠石質山區的造林奇蹟,把濯濯童山變成了如黛青山。而且通過大膽改革,創新創業,鑄就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譜寫了新時代林業建設綠色發展的精彩樂章,爲平泉林業改革和發展打造出了一張靚麗的名片。

他們就是河北平泉市國有黃土樑子林場的務林人。其所在的黃土樑子林場地處冀遼蒙三省交界處,位於河北省平泉市東北部,北與內蒙古寧城縣接壤,距渾善達克和科爾沁兩大沙地僅400公里,是風沙南侵京津的最前沿。地貌以山地爲主,平均海拔660米,老哈河貫穿全境、是遼河水系的發源地之一。年均氣溫6.6℃,年均積雪2個月,年均無霜期120-130天,年均降水量540毫米,年均大風日數53天,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局部氣候差異顯著,是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乾旱季風山地氣候。整個林區多地處狹管風道地帶,氣溫較低,極易出現低溫多雨天氣。尤其是由光禿山自西向東、由寧城自北向南形成的兩條雹線造成林區易發生冰雹、春季乾旱風、暴雨、秋霜等自然災害。

林場始建於1954年,是河北省第二大人工林場。總經營面積22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20.9萬畝,其中重點公益林14.8萬畝,天保工程林5.0萬畝,商品林0.4萬畝,轄區森林覆蓋率71%,活立木總蓄積量65萬立方米,是全國首批森林經營試點林場。林場下設4個科室、5個護林中隊、2個苗圃、1個山地苗圃、1個國家級刺槐良種基地、1個林下培菌示範園區。目前,全場共有在職、離退休幹部職工164人。林場黨支部成立於1963年4月,當時是由當地公社革委會批准建立,1984年10月歸屬平泉縣林業局黨委管理。支部現下設4個黨小組,有正式黨員44名,其中退休黨員6名,佔全場職工總數的29%。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20人,佔黨員總數的47%。黨支部共有支部委員5名,設書記1名,支部委員分工明確。

林場先後榮獲“全國護林防火先進集單位”、“全國國營林場先進單位”、“全國林業企業整頓先進單位”、 “全國十佳林場”和“”河北省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河北省“青年文明號”等多項殊榮。今年5月,又獲得了“全國林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一、建設發展歷程

建場之初,由於建國前的亂砍濫伐,黃土樑子林區這片貧瘠的石質山區有林面積只有500畝天然殘次林,森林覆蓋率不足0.6%,“山是和尚頭,雨多洪水流,有山無柴燒,用材更發愁"是當時“山間無綠,百姓無柴”情景的真實寫照。爲改善當地自然環境,涵養水源,發展林業森林資源,阻止渾善達克沙地南侵,1954年,建立了黃土樑子林場。當時全場幹部職工只有9人,最初的辦公地點在黃土樑子村的一個破廟,供桌上辦公,廟堂內睡覺。管轄着七個半公社、54個生產大隊的造林。這裏大部分都是石質山,林下只有十幾釐米厚的薄土,往下就是褐色的沉積岩。以上世紀50年代的技術水平,造林之艱難可想而知。

建場之初,老一輩林場人下鄉造林扛着行李捲,交糧票喫派飯,憑着一種使命至上的責任感,堅守“先治坡、後置窩、先生產、後生活”的信念,白手起家,立志創業,在氣候惡劣、缺食少房、遠離城鎮的偏遠山區,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歷程,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着綠色的夢想。 “一怕影響放牧,二怕無處開荒,三怕造林不活”。當時的羣衆沒有造林的觀念,僅有的8名幹部職工在老場長李文儒的帶領下決心啃啃硬骨頭,目標就選在地質條件最差的龍潭山。“開始在小龍潭山陽坡植樹,那可真是上山一身汗,下山一身霜,喫的百家飯,住的飼養站。”李文儒回憶說。可是由於沒有經驗,第一年春季造林失敗,秋季造林也失敗。第二年春季造林失敗,秋季造林又失敗。連續兩年四次植樹200多畝,成活率不到5%。

隨着大規模造林的展開,造林時間集中和林場職工少的矛盾凸顯。怎麼辦?“依靠羣衆造林,把造林任務承包到戶。”李文儒大膽決定由林場和農戶簽訂“三包四保合同"“,即農戶包任務、包成活率、包管護,林場保技術指導、保良種壯苗、保幼林撫育、保後期管護。男工每天掙1.47元,女工每天掙1.26元,林副產品收益歸管護者所有。羣衆造林熱情高漲,每年都要造林6000多畝。

使命感不容他們退縮。1976年冬天,李文儒在龍潭山邊走邊看,尋思着造林的法子:既然油松苗喜陰,如果把樹坑周邊的土刨下來,堆成土埂製造個“小反坡”,是不是就可以了呢?第三年春天,五戰龍潭山,運用“小反坡”植樹法栽植油松100多畝,成活率竟高達90%。

1977年秋,黃土樑子林場參加了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召開的河北省造林現場會。壩上荒漠建成的茫茫林海讓李文儒深受震撼:“這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造成林,如果沒有一股子精神,是無法做到的。”受塞罕壩精神鼓舞,黃土樑子林場誓要創造自己的綠色奇蹟。

1983年12月,林場發明的“小反坡造林”,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此項技術的應用推廣破解了石質山區陽坡造林成活率低的難題,對燕山、太行山植樹造林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爲全省加快荒山綠化步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林場還探索出了“春夏秋”三季造林常識:“陰坡松,陽坡槐,溝堂兩岸栽棉槐”“刺槐春栽秋不栽,秋栽冬凍不成林”“深栽實踩不窩根露根,埋土堆防寒又防兔”多項造林經驗。1986 年,在河北省林業會議上,省林業廳提出了“機械造林學塞罕壩、山區造林學黃土樑子林場”的號召。

如此一來,周圍荒山很快都綠了起來。"山上多栽樹,等於修水庫,雨多它能存,雨少它能吐。"從那以後,這一帶再也沒有出現大的山洪。到2000年,林場國有林地面積達到22萬畝,活立木蓄積增加到6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超過71%。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變成了"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的綠水青山。

一代又一代林場人忠於使命,矢志造林,植樹披綠,戰天鬥地,接力傳承,奮鬥不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與擔當,闖出了一條荒僻石質山區科學造林育林新路,贏得了滿目青山翠。64年來,林場務林人秉承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紮根山區,鬥嚴寒,抗乾旱,以改善生態、造福人民爲己任,營造了今天的22萬畝人工林海。在過去這處童山濯濯連草兒都不長的高寒地帶澆灌出一片片綠色,爲京津冀及華北地區構築起防風沙、養水源、固生態的綠色生態屏障。站在新的起點上,林場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勵精圖治,革舊鼎新,依靠科技進步,潛心研究富硒食用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延長了林業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培育並重,森林經營與產業開發共贏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由荒山禿嶺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美麗嬗變。

二、主要建設成就

建場64年來,林場三代務林人時刻牢記“爲首都阻沙源、爲京津蓄水源、爲國家增資源、爲農民聚財源”的神聖使命,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一代接着一代,持續造林護林營林,修復生態,在半個多世紀與乾旱、風沙、礫石鬥爭過程中,摸索總結了小反坡造林、刺槐斷根更新技術、油松天然落種更新造林、油松公益林帶狀採伐、中幼林撫育等多種可持續經營管理經驗,對乾旱地區植樹育苗、立地條件困難造林、人工林集約經營等一系列的做法,不僅爲乾旱石質山區造林走出了開拓性的第一步,還爲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效創造了條件,提過了科學依據,積累了實踐經驗。通過有益地探索山地苗圃經營模式、刺槐原料林經營模式、大徑材經營模式、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模式、高標準整地模式、低質低效林改造經營模式和林下培菌模式,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增強森林生態功能提供了科學遵循,還多次迎接全國和省內外國有林場及專家學者前來參觀學習。目前,林場有林地面積由建場前的不足500畝增加到現在的22萬畝,林木蓄積增加到現在的6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建場前的不足0.6%,提高到現在的71%。林場發展勢頭強勁,潛力巨大。

三、發展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國家戰略高度,林場肩負起了新的歷史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林場大力發揚塞罕壩精神,久久爲功、馳而不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堅持不懈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

加強黨建,築牢團結戰鬥堡壘。(1)抓學習,強素質,提升職工向心力。場黨支部從提升黨員素質入手,狠抓職工的學習教育活動。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爲首要政治任務,深入開展學習宣講解讀工作,真正學深悟透、入腦入心,切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教育職工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用黨的十九大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主動對接十九大決策部署,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謀化好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和重點舉措,確保十九大有關林業的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落實,凝聚共識,積極作爲。(2)抓黨建,重實效,增強支部凝聚力。林場將黨建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把黨建工作放到生態保護建設中進行規劃、研究和部署。一是在“結合”上不斷創新。每年年初,都要召開支部黨員大會,對黨建工作進行詳細地安排部署,明確年度黨建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平時進行督導、檢查和年終考覈,把黨建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管理和資源管護的全過程,確保爲全場中心任務和重點項目工作保駕護航。二是完善落實黨建領導機制、履職盡責協調機制和議事機制,支部與每個黨員都簽訂了黨建目標考覈責任書和業務科室職能目標責任書,真正做到千斤擔子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做到目標分明,職責明確,形成合力,切實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三是建立了黨支部動態管理臺賬,年初支部將全年各項工作進行細化,進一步明確了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等,支部委員和副場級領導掛帥包片,搞好監督檢查,使黨建工作與中心任務同規劃部署,同組織實施,同檢查指導,同考評獎懲。(3)抓典型,樹先進,增強教育滲透力。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加強職工教育。組織黨員幹部到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黨性教育基地舉行入黨宣誓儀式;參觀山東原山林場艱苦創業展覽館;到本市石洞子革命老區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邀請老一輩創業者做艱苦創業教育報告;並在老場長、苗圃老工人、望火樓瞭望員和青年技術能手中樹立7個本場先進典型,號召全場職工進行學習和弘揚。作爲全場的領跑者,他們的事蹟就發生在職工身邊,耳濡目染,感人至深,有強烈的感染力、親和力和說服力,從而大力營造了“學先進、樹典型、比先進、做貢獻”比學趕超的良好工作態勢。引領黨員幹部用堅實的腳步拓寬發展之路,用無私的付出書寫奉獻的華章。做到了“平常時候看的出來、關鍵時候站的出來、危急關頭豁的出來”

艱苦創業,夯實事業發展基石。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林場以“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爲己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建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是大力推進造林綠化,植樹造林,培育綠化苗木,實施了攻堅克難,造滿造嚴。二是抓資源管護。爲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安全,研製了防火阻燃劑,發明了物理防治油松毛蟲法。組建了5個護林中隊,一個護林大隊,建立了70餘人的專業化撲火隊伍,實行小班巡護制,搞好巡護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已基本建成了護林防火預警監測系統,形成了地面巡護、人工瞭望和視頻探頭監控組成的全天候、全方位、立體林情火情監控體系。三是夯實基礎保障。建設林區路網100公里,初步形成了林路的網格化格局;林場、中隊攤點、望火樓的有線電話、有線電視、無線電對講機、手機通訊實現了“四通”全覆蓋;實施了以德治場“惠民安居工程”,進行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工程,使常年久居林區的每名職工走出大山在縣城有了住宅,基本上解決了老人就醫、子女就業、小孩上學等民生難題,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完成了場部辦公樓、5個護林中隊、1個望火樓的新建和改造,宿舍室內有暖氣,用上了深水井、生活用品實現電器化和基本現代化,還接通了光纖。場部和基層攤點設有伙房,冬暖夏涼、乾淨整潔、2-4人標間的職工宿舍基本有了保障,一線職工生活工作環境全面改善;大病救助保障、子女考學獎勵;工傷及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及時上繳等,使職工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普遍增強。

綠色發展,做活生態產業文章。在增林擴綠、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上,林場不斷轉變觀念,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護第一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科學謀劃發展的原則,適應新常態,搶抓新機遇,大力發展林業新業態,着力打造綠富美林場。自2003年以來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產學融合,技術合作,發展富硒實用菌和林下經濟,林下培菌被河北省科技廳列爲示範推廣項目。該項目先後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河北省科技成果,2項承德市科技進步獎,2項承德市地方標準。尤其是杏鮑菇在林下栽種成功,爲農民脫貧帶來新途徑,助力當地羣衆脫貧攻堅和勞動就業。通過跡地更新造林和建設國家級刺槐良種基地1080畝,建山地苗圃3500畝,培育綠化苗木基地250餘畝,年收入可達 40餘萬元。利用本場的山水風景資源,打造省級龍潭山森林公園,正在研究總體規劃設計工作,着力發展森林旅遊和森林康養產業,增加林場收入並帶動當地百姓脫貧致富。今年完成了2000畝的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項目和2000畝的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推廣項目——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技術示範,正在申報,審批中。協助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開展油松全週期科研項目課題研究,已進行不同齡組的林分樣地調查72塊。通過產學融合增加了新亮點-----北京林業大學的兩個重點項目即油松速生建築材林高效培育技術研究項目和刺槐林高效培育項目在林場實施,林場被中國林科院確定爲近自然經營實驗示範基地。

目前,林場已把生態建設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實施綜合性開發,立體經營。林上搞好松花粉、油松針酵素及各類果品研發;林中搞森林旅遊,着力打造森林康養產業;林下搞香菇、木耳、杏鮑菇等食用菌栽培,中藥材種植等,探索了林木資源+林地資源+森林環境資源綜合利用的生態型產業模式,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民生效益多方面共贏發展。經過三代林場人半個多世紀的植樹披綠,科學管護和經營管理,林場的森林資源已成爲護衛風沙南侵京幾重地的綠色生態屏障。據測算,林場的每年的固碳總經濟價值爲4783.6萬元;森林釋氧價值爲7495.6萬元;淨化大氣總價值爲9663.13萬元;生物多樣性價值爲96198萬元。綠色產業的發展,使林場逐步完成了產業轉型升級,將“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2016年8月,國家林業局組織全國120多家國有林場場長來林場參觀考察。2017年8月,林場被承德市委確定爲“踐行塞罕壩精神先進典型”;9月平泉市委宣傳部組織各鄉鎮、城區街道辦事處和市直農口黨辦幹部90多人來林場參觀學習林下經濟,並做了典型發言。今年5月林場繼2017年4月獲得“全國十佳林場”榮譽稱號之後,又榮膺全國林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如今,勵精圖治、敢爲人先的黃土樑子林場人正沐浴着林業改革的春風,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因勢而謀,順勢而爲,高起點描繪宏偉藍圖,高標準謀化林場未來,堅持創新與奮進同步,美麗與發展共贏,富裕與生態共生,向着實現美麗林場、智慧林場、文化林場、富裕林場和現代化林場的總目標而不懈奮鬥!(譚紅巖 宗文斌)

責任編輯/門乃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