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爲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衆所周知,我國有十四個陸上鄰國,這些國家的綜合國力雖然各有高低,但在世界事務和地區事務中都比較低調,不過最爲國人所熟知的印度和越南卻是例外。事實上,這兩個國家之間還頗有相似之處——國力都不怎麼強大,但又特別喜歡高調行事,每次取得一點兒小成績就到處招搖顯擺,讓世人對其嚴重高估誤解,實際上只是外強中乾罷了。

說起來,印度和越南都是世界人口大國,越南總人口如今達到了9300多萬,預計再過十多年就能超過一億;印度雖然人口一直都比我國少,但也是穩坐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寶座,由於印度國內不限制生育,保守預測該國總人口將在五年內超過我國,成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人口多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可以幫助促進經濟發展建設,但這也要看是什麼國家和政府,印度和越南兩國的處事原則與我國所奉行“韜光養晦”政策完全不同,它們行事都極爲高調,特別喜歡以強國姿態示人,唯恐各國不知他們的厲害。

印度建國後,爲擺脫由來已久的殖民地形象並彰顯自身武力強大,可以說是四處樹敵——因爲宗教問題時不時就與巴基斯坦擦槍走火,常年發生衝突;不顧國際法與聯合國調停,直接吞併主權國錫金,將其變爲本國的一個邦。更爲可笑的是,印度總理尼赫魯曾宣稱印度是南亞第一,並驕傲地向世人表示印度能夠取得民族獨立,是因爲自身強大,趕走了帝國主義殖民者,英國和葡萄牙先後被印度軍隊驅逐出境。

越南作爲“翻版印度”,也喜歡誇大自己的功績。在成功抵禦住美國入侵剿除南越後,越南開始將自身勢力擴張到整個中南半島,接連出兵老撾與柬埔寨,妄圖一統東南亞地區。見無人阻止,越南愈發膨脹,竟將主意打到我國頭上,直接犯境廣西,還將觸手伸到南海地區,搶佔了不少島礁。對於這種挑釁行爲,我軍憤然反擊,短短數月就將陣線推進到越南首都河內附近,越南軍隊所吹噓的戰鬥力神話不攻自破。

事實上,越南的自大還不止於此。面積僅相當於我國一個省的越南,竟以“世界第三大強國”自居,對外宣稱自己不僅擊敗日本侵略者和法國殖民者,還曾挫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軍隊戰力之強大可與美蘇相媲美,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不過越南卻忽略了,自己能夠獨立建國並打敗帝國主義殖民者,是依靠中蘇兩國輸血援助,若非社會主義陣營兩位大哥力挺,美國早就將越南滅國,停戰議和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由於兩國媒體常年對外大肆渲染吹噓,世人也由此對兩國產生嚴重誤解,認爲它們是地區強國。殊不知,兩國的軍事實力不堪一擊。印度國防軍雖規模龐大總兵力高達百萬,印度國防部也是各國軍武市場最大的客戶,軍隊每次採辦裝備完全是不求性能,只挑最貴的買——光是航母就進口了三艘。但這也造就印度武裝部隊“萬國牌”的“美名”,武器規制多樣化,美式、俄式、法式、英式參差不齊,後勤保障維修混亂不堪,很多裝備壞了只能返廠修理。此外,武器繁多也使印度軍隊指揮格外混亂,每年因訓練不當而墜毀的先進戰機就多達十餘架,由此不難想象印度軍隊的實戰能力之弱。

自詡“世界第三”的越南更是個笑話,越戰結束後越南國內經濟一塌糊塗,卻仍維持着40餘萬規模的常備軍,數百萬民兵預備役隨時待命,造成了大量無謂消耗。然而消耗了這麼多軍費,越南軍隊並沒有配備先進的武器裝備,現有武器大部分還停留在越戰時期,有些部隊甚至還在使用二戰抗日時的老式武器。可以說,越南軍隊的武器落後同地區國家整整一個時代。除此之外,由於國力弱小,越南並沒有太多資金訓練現代化士兵,士兵素質偏低,實際戰鬥力堪憂,所以只能依靠軍隊的龐大規模來嚇唬潛在對手。

印度和越南兩國雖然近幾十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但不過是數據虛高,經濟整體還是很落後的,越南效仿我國推行“革新開放”已有三十餘年,全國經濟至今還沒有超過我國廣西省,人均GDP現今僅有2186美元,屬於亞洲最不發達國家行列。印度與之相比顯得更爲差勁,人多卻沒有好好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巨大,各大城市貧民窟遍佈,孟買達哈維貧民窟作爲亞洲規模最大的貧民窟,卻與全國經濟命脈孟買CBD相鄰,實在是莫大諷刺。至於印度的人均GDP,其實比越南還低,只有1940美元,比很多非洲國家還低,其經濟水平由此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
《列國志:印度》《列國志:越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