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生前曾经在宫门口立下一面三尺高的铁碑,上铸:“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这是文化不高的洪武皇帝在恶补历史后得出的影响一个帝国兴衰的基本判断。

碑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朱元璋死了近四十年后,一个太监明张目胆地把开国皇帝立下的铁碑移走了。谁说太监不能干涉朝政?

这个胆大包天的太监叫王振。

土木堡

王振是山西蔚州人,早年为教官。在永乐年间自愿放弃做男人净身入宫,在太监队伍中,王振因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顿显鹤立鸡群。后来明宣宗让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成为了朱祁镇身边最为信任的红人和心腹。

宣德十一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逝世,年仅九岁的朱祁镇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第六任皇帝。

从洪武开国到仁宣之治,大明帝国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与兴盛后,开始进入另一个历史拐点。王振成为了这个拐点上最关键的人物,帝师加心腹的身份,使他很快将正统朝的朝政从最初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的局面变成了王振独掌朝政。

治理国政不是王振的特长,他把持下的朝政,政治日显黑暗,国力下降,农民起义不断,北边崛起的瓦剌人也开始频频扰边。

王振

瓦剌是北方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在蒙古草原西部一带活动。永乐初,其首领猛可帖木儿称瓦剌王。明初明帝国的主要精力用在对付另一个主要的蒙古族敌人——鞑 靼,对瓦剌部采取拉拢的方针,猛可帖木儿之后的三位瓦剌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就分别被明朝廷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其中顺宁王马哈木一部逐渐 强大,其子脱欢成为了草原的强势者。先是袭杀鞑靼部的首领阿鲁台,到了正统初,连灭贤义、安乐两王,统一了蒙古草原。脱欢立元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 为丞相。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称太师淮王,继续保持着强势,其势力西起西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抵中国长城,开始不断对明 帝国边境进行袭扰。

正统十二年(1447年),瓦剌也先率军降服了蒙古朵颜三卫后,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开始对明境进行大规模的袭扰。他兵分四路:也先率部向大同进攻;阿剌进攻宣府,围赤城;可汗脱脱不花进攻辽东;另以一部骑兵精锐进攻甘肃。

瓦剌多路兵马入侵明境,目的很简单,掠抢财物,但他们并不对大明的边防和国土构成威胁。四路人马中,除了也先一部,其他几部不敢过于深入。

但当瓦剌入境的消息传到北京紫禁城,王振的神经兴奋了。

王振剧照

自从明成祖五征漠北后,仁、宣期间,明朝廷再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王振要再起兵事,让人们知道,这个不是男人的男人其实很男人。

朝中大多数朝臣都认为对付瓦剌只需要慎固封守、坚壁清野,就可以抑止瓦剌人的入侵。王振不干,他提出了一个天才的创意——御驾亲征。

朱祁镇被老师的点子诱惑了,皇宫的生活太沉闷,带着几十万大军去把蒙古人杀个落花流水,是一件多么痛快的事!

有点理智的臣子都持反对意见,自古皇帝亲征,只有在两种情形下才会发生:一是有必胜之把握;二是国家到了危难关头,非皇帝出马不能挽回局势。此次瓦剌北犯,很明显与两种情况都没沾上边。可惜王振不这么想,他要用亲征来显示和建立自己无上的权威。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五日,朱祁镇宣布御驾亲征,命其弟留守北京,打开国库,给每名士兵发银一两,从武器库发出八十万件武器和若干火 器,和王振组织了五十万大军(实数),带上一大堆文武大臣,包括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等。

这是一支很奇怪的队伍,一个小队里面的士兵第一天认识他们的战友或是队长,对发到手里的武器也不熟悉,很多人拿着火器并不懂怎么使用,只有口袋里的那一两银子比较暖心。

大军浩浩荡荡经居庸关(今北京昌平西)向大同出发,一路伴随的是风雨飘摇以及随军大臣的满腹牢骚,走了十天,大军就缺粮了。

八月一日,明军走到了大同,也先部也早已撤军,而雨也一直下。朱祁镇在大臣们不停的牢骚中也失去了继续亲征的兴趣,王振只有选择撤军回师。

朱祁镇亲征,原本只会是历史上的一出闹剧,但王振在撤军归途中的一个举措把闹剧变成了悲剧。

由大同回北京的路有两条:一条经紫荆关(今河北易县),一条经宣府。经紫荆关的路虽远,但比较安全;而从宣府,则大军的侧面容易暴露在瓦剌军的攻击下。 王振选择了从宣府回京,理由很简单,从紫荆关回北京,要路经他的家乡蔚州,到时候五十万大军必然会践踏到王振家乡父老的田地,他王振可不能干损害老乡利益 的事。

也先在大同附近的大军一直在监视着明军的动向,得知明军从宣府北侧撤退,他知道战机来了,立即率军突入,跟踪猎物。

八月十二日,朱祁镇到了雷家站(今河北新保安)的时候,听到了也先军跟来的消息,王振神经一下短路,忘记他是带着年轻的皇帝来出征的,也不组织作战,拉着皇帝的手就跑,只想摆脱该死的天气和蒙古人,回北京洗个热水澡。

负责断后的吴伯忠部被也先的追兵打了个大败。成国公朱勇又率四万众阻击,结果全军覆没,朱勇战死,无法阻止也先追赶的步伐。

十四日,王振、朱祁镇的大部队撤到了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土木堡距怀来城仅二十里,有鉴于瓦剌人的步步逼进,兵部尚书邝埜等人建议先选派精兵送朱祁镇入居庸关,其他主力部队断后对付瓦剌大军。王振拒绝这一机会。

十五日,瓦剌人包围了土木堡,并向明军发动了攻击。明军毫无抵抗力,两军对决成了一边倒的屠杀。明军死伤数十万,几十位当朝大臣牺牲,朱祁镇被俘,那位王振则被气愤的护卫将军樊忠用大锤锤头击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