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人視血蚶爲吉祥物,有大年初一喫血蚶的習俗,他們把蚶殼當作兩扇“門”,把蚶肉視爲“元寶”。在冬季的小寒至大寒期間,血蚶血量最多,這時的血蚶一打開,肉質飽滿鮮紅,可與烈焰紅脣媲美,我有一個朋友,極嗜血蚶,喫得性起,有時脣齒間免不了“血跡斑斑”,跟吸血鬼無異,讓人疑心他還在茹毛飲血。

很多內陸的朋友往往分不清毛蚶和血蚶。實際上,除了個頭大小不同外,兩種貝類的區別還是很大的。相對於毛蚶,血蚶的肉質更加脆嫩鮮甜,滋味更好。

血蚶最爲嚇人卻又最爲獨特的是體內有汁似血,蚶肉呈鮮紅色,味道極爲鮮美。沿海地區的民間以爲是“血肉豐滿”之物,視爲大補。補不補不好說,不過血蚶的確有化痰、治胃酸過多之效,還能解酒。

《本草綱目》中說到,血蚶“味甘性溫,功能除了補血外,還可以潤五臟、健胃、清熱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熱咳嗽、胸脅疼痛、痰中帶血等”。

早些年,我們這裏的婦女坐月子,時興喫血蚶,說是能補血。這裏的男人同樣視血蚶與血蚶酒爲滋補佳品,他們將血蚶放進滾熱的黃酒裏,稍一燙,血蚶就有六七分熟,即可食用。

喫了血蚶,黃酒也要一飲而盡。六七分熟的血蚶味最佳,掰開後血汁橫流,若燙的時間太長,血蚶殼全張開,殼裏的血都流光了,肉縮成一小結,蒼黃乾癟,老澀難嚼,寡淡少味。

海南人視血蚶爲吉祥物,有大年初一喫血蚶的習俗,他們把蚶殼當作兩扇“門”,把蚶肉視爲“元寶”。大年初一喫蚶是開門見寶,開門見紅。無獨有偶,廈門、潮州的朋友也跟我說,在他們那裏,血蚶是過年時討口彩的小菜,按照習俗,除夕圍爐時,他們的年夜飯會有一道血蚶。

除夕食蚶,意取金錢衆多,反覆可數的意思。喫了血蚶,他們把蚶殼拋進牀底,到年初五再收拾,嘴裏還念念有聲:“蚶殼錢,賺大錢。”如此這般,意味着來年會“旺財”——因爲蚶殼相磨所發的音響,極似銅錢聲音,所以這些地方稱蚶殼爲“蚶殼錢”。

難怪張愛玲說:“中國人過年,茶葉蛋,青菜,火盆裏的炭塞,都用來代表元寶;在北方,餃子也算元寶;在寧波,蛤蜊也算元寶。眼裏看到的,什麼都像元寶,真是個財迷心竅的民族。”

在冬季的小寒至大寒期間,血蚶血量最多,這時的血蚶一打開,肉質飽滿鮮紅,可與烈焰紅脣媲美,我有一個朋友,極嗜血蚶,喫得性起,有時脣齒間免不了“血跡斑斑”,跟吸血鬼無異,讓人疑心他還在茹毛飲血。

不過,還是有不少內陸地區的朋友不太敢喫這玩意兒,說血漬烏拉的,有點恐怖。經過我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及言傳身教,才把筷子伸向血蚶,卻把血蚶放杯裏涮上幾涮,說是把血水涮掉。這種喫法,真是暴殄天物啊,看得我痛心疾首。

更有甚者,竟然把血蚶煮熟了喫,那肉質乾硬的味道想想都浪費。

各位親愛的朋友,你喫過這種血淋淋的鮮美海鮮嗎?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

​#喫在中國##新星計劃##美食品鑑官#

相關文章